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实证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实证研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此意义,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就是“职业”教育,是为学生进入职业系统做准备的,为其提供进入职业系统和在职业系统内获得发展所需的就业能力。教学型高校应该树立广义的职业教育观,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这一动态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的具体实施措施,需要通过高校进行组织目标创新、管理创新、人员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实现。过程一是设定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目标,从内外部环境出发设定开发机制的目标。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实证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的实施路径就是指高校协调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的参与者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使课程结构、师资水平、就业服务、社会网络等就业能力开发要素协调运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于高校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因此需要改革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服务效益。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市场因素和竞争机制的介入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并已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之一。这导致高等学校不得不考虑声誉、办学效益、学生质量、研究实力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树立和提高服务意识,视学生为“产品”和“顾客”。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培养、塑造,满足雇主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其享受到相应的服务,包括课堂教学、科研指导、实践锻炼等,使其具备获得职业和职业发展的能力。高等学校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使得高校的“产品”符合产业界的需求,也符合“顾客”的需求,这是高校应对上述压力和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课程结构、培养途径、师资水平、就业服务、社会网络等要素。在协调上述开发因素时,需要考虑教育资源整合、学校权力结构和学校组织文化的结合,注重价值重建、权力重构和文化重塑,在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即需要高校创新就业能力开发路径。路径创新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层面:一是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全面分析学校现行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培养目标的创新;二是以培养目标创新为导向,进行围绕目标和任务展开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的创新;三是以目标为导向,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能力,实施人员创新;四是以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方法为工具,建立全校师生共享的与外部连接的市场需求动态和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的信息平台。

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去向看,学生毕业后无论是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等单位,还是进入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都是从高等教育系统跨越到职业系统,都是在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基于此意义,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就是“职业”教育,是为学生进入职业系统做准备的,为其提供进入职业系统和在职业系统内获得发展所需的就业能力。但是在中国现阶段,职业教育似乎只是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很多本科院校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从上述对学生最后毕业的去向上看,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将在毕业后从事特定的职业,因此中国高校应该重新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而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实施方式,但现在很多高校都将人才培养定位于学术性教育、学科型教育(吴晓义,2006)。教学型高校应该树立广义的职业教育观,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应该成为高校的主要目标之一,高校也需要通过就业能力开发路径的创新来改变现状。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与职业相关(Yorke et al.,2007),所以应一直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能力开发理论提出的能力开发必须要有合理的目标分解、科学的反馈等观点,本书认为高校进行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需要建构一条动态的就业能力开发途径,这一动态的开发途径包括三个动态循环的阶段:就业能力开发的目标设定阶段、就业能力开发措施的实施阶段、就业能力开发结果的评估阶段。这一动态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的具体实施措施,需要通过高校进行组织目标创新、管理创新、人员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实现。(www.daowen.com)

首先,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途径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包含三个过程。过程一是设定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目标,从内外部环境出发设定开发机制的目标。过程二是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措施,即高校通过管理创新、人员创新使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各直接影响要素协调发挥作用。过程三是结果评估,即检查就业能力开发的实施效果,即是否到达了预先设定的目标、目标的社会需求符合程度如何。

其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目标创新、管理创新、人员创新和制度创新,进而来协调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使5个要素相互作用、协调运行产生作用。目标创新主要是指高校通过对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威胁、不确定性和资源的考察,组织内部优势、劣势和资源的审视,确定符合外部需求和适合内部特征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目标与战略,进而让其他要素在目标和战略的指导下,相互关联或相互依存,构成网络,协调发挥作用。因此目标创新为就业能力提升的其他影响要素之间协同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管理创新主要是指依据目标来设计恰当的课程结构、培养途径、师资水平、就业服务、社会网络成员协同等,使这些要素成为实现目标的保障。人员创新主要是指教师组织通过改变职员尤其是教师的态度、技能、期望、概念或行为,使教师产生目标认同感,并通过提高科研与教学水平等各要素,使其将就业能力开发的理念融入就业能力开发的实施过程中。制度创新主要是指结果评估机制的建立,高校需要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估制度,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机制,通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评价机制来检验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符合社会需求的程度,以此来检验课程结构、培养途径、师资水平、就业服务、社会网络成员协同是否有效地进行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