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研究:总体和样本确定

范柏乃等指出,理论总体往往是虚的,不是一个实在的、可操作的总体。范柏乃等认为,研究取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设计中的取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研究者为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在确定研究总体和研究样本,完成研究问卷设计后,开始发放和收集问卷。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胜任力研究:揭开就业能力的秘密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胜任力是区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一般者的一种个体潜在特征,这种潜在特征包含所有的个体特征,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征,包括显性和隐性特征等。而从个体的可观测的行为特征来评测胜任力,相对更容易。基准性胜任力无法将工作绩效不同的个体加以区分,是就职者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教育或培训获得的。基准性胜任力往往被用于员工基础的招聘与甄选活动。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研究:部分日本高校成果

首先,日本高校将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目标充分融入课程的设计中,包括设立各类就业指导课程。再次,与英美两国类似,日本高校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场所。日本高校积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去体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志愿者活动。根据以上对英国、美国和日本高校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实践的分析,本书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机制的构成要素归结为如表5.2所示的几点。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也应基于上述出发点。正如Hillage等指出的那样,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其获得职业、维持职业和取得职业发展成功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初见成果

心理学的能力定义有“潜能”说、“动态知识技能”说和“个性心理特征”说三种:潜能说认为能力是个人一些潜在行为在特定情境中的显现;动态知识技能说认为能力是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个性心理特征说认为能力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心理特征的综合。管理学也认同心理学的动态知识技能说,认为能力是个体在现实职业环境中表现出来胜任该项职位的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研究成果

从1999年中国高校扩招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基于高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非常重视。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较低。大学生就业能力较低的原因之一是高校在办学定位或者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认识不到位,或者就业能力开发实践偏离能力培养目标的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的研究成果

本书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信度与效度检验、因子分析等,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描述性统计主要对这些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各变量的均值、百分比等,以描述样本的类别、特性。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及协同开发机制研究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获得就业能力,提升在毕业时获得理想职业的可能性。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较低,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形成的就业能力与雇主的需求不匹配。此外,在中国每年受理的近15万件专利申请中,大学生申请的仅占0.05%,而在美国,每年受理的近40万件专利申请中,大学生申请的占23%左右。二者的巨大反差,说明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当欠缺,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实证研究

基于此意义,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就是“职业”教育,是为学生进入职业系统做准备的,为其提供进入职业系统和在职业系统内获得发展所需的就业能力。教学型高校应该树立广义的职业教育观,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这一动态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的具体实施措施,需要通过高校进行组织目标创新、管理创新、人员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实现。过程一是设定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目标,从内外部环境出发设定开发机制的目标。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初步研究

20世纪初,英国首先出现了就业能力的概念,其主体最初是针对具有劳动能力的找工作的劳动者而言的,其内涵主要是指劳动者的可雇佣性。这一阶段以关注普通劳动者这一“个体”层面的就业能力为主,就业能力被定义为个体潜在的能够被雇用的能力。文献集中于研究失业者个体如何重新获得工作的能力,强调宏观政策的作用。英国高等教育界是最早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到现在,英国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仍然保持高度的重视。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研究:量表效度分析结果

建构效度用于测量结果与观测值之间的对应程度,其所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因子分析法。本研究中的各测量项都是直接测量的,在同一时期内很难找到其他标准资料做辅助,无法进行准确的相关效度的分析,因此仅讨论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建构效度指测量出理论的概念和特征的程度,所以因子分析有时被用来检测建构效度,建构效度用于多重指标的测量。
理论教育 2023-08-22

提升高校师资水平,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研究成果

基于此,高校应该把学科建设作为提升高校教师科学研究水平的基本途径。高校教师知识、技能的提升,也可通过有效的跨学科研究组织模式来实现。跨学科研究可以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师来进行复杂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此外,高校也应鼓励和指导教师适当地参与企业、政府部门的挂职锻炼,这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和政府间的联系来实现。高校应该选派教师参与企业或政府的项目,从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研究水平。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

对能力结构的界定,其实质就是解构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结构的二因素论、能力结构的多因素论、智力层次结构理论等。美国心理学家瑟斯对能力的构成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解构,他将能力结构分解为计算能力、言语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逻辑能力、空间与速度知觉能力等,这些能力相对于二因素论的分析更具体化了。在经合组织各国参与DeSeCo项目的过程中,各参与国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能力构成标准。澳大利亚认为能力应由个人能力、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现状与机制研究

从目前看,中国高校对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开发还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高校人才培养措施的采取等方面显然还远远不够。中国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高校本科生培养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就业能力开发目标不够清晰,对本科生应具备怎样的就业能力的认识欠缺。报告认为在中国高校实施扩招后,中国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足日渐显现,高校对此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理论教育 2023-08-22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及协同开发机制研究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等潜在变量的测量量表是依据以往文献中的相关量表,结合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来确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具体量表如下。本书借鉴国外成熟的量表,将就业能力的测量项界定为4个题项:“我的知识和技能对我获得工作帮助很大”“我的知识和技能是招聘单位所需要的”“招聘单位对我的知识和技能的认可度较高”“我的知识和技能使我能容易地找到就业机会”。
理论教育 2023-08-22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