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顾颉刚日记中未记载,津沽绘事作品被国博购入

顾颉刚日记中未记载,津沽绘事作品被国博购入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顾颉刚日记》没有记载沈从文的态度和行动,这是这幅无头画流入“国博”的关键一环。这幅画根本不是顾颉刚在江南“访购”,而是从吴谏斋手中买来后捐献给历史博物馆的。就这样,一幅无头画被贴上了著名的《潞河督运图》标签,以200万的价格卖给了“国博”。

顾颉刚日记中未记载,津沽绘事作品被国博购入

王文说:“(这幅画是)1954年,前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自江南访购之。”笔者查阅1954年《顾颉刚日记》找到了相关内容。1954年3月15日、4月5日、6月14日三次记载了“吴谏斋来”,10月11日写到“送《潞河督运图》与第二所诸君”。 日记说明了吴谏斋与顾颉刚关系不错,吴谏斋经常到顾颉刚家里来。

顾颉刚1954年8月调到北京工作。10月22日的日记写到:“到所,为罗妈写人民医院信。吴宜俊来,同观《潞河督运图》。索介然、李学勤来。校《汉代学术史略》。写吴谏斋、杨宽正、金擎宇信。” 日记表明,他们是朋友(至少是熟人),居于同一个城市,无“江南访购”之说。

这样又让我联想到另一个问题,顾颉刚既然是买来私藏的画,为什么又要捐给国家呢?他与同事看完画给吴谏斋写信,难道捐献这幅画还要征求吴谏斋的意见吗?

阅《顾颉刚日记》没有发现捐献的线索,据王文,顾颉刚转年就捐献了,那就再查阅1955年的日记,相信他把这么一幅国宝级的古画捐献给国家,一定会在日记里记下的。没想到,这次查阅的结果使我大吃一惊,1955年1月11日写道:“到元胎处,与同到沈从文处,为吴谏斋出售图卷事。”

前文还说顾颉刚从吴谏斋“访购”,怎么日记中出现了替吴谏斋卖画的情节了?再联想一下, 日记从头到尾也没写顾从吴处买画的情节。如果这幅画是顾颉刚买的,他一定会在日记中记载。然而日记中的记载证实,顾颉刚是在替吴谏斋卖画,同时也说明了顾颉刚与吴谏斋不但以前就认识,而且还是好朋友,所以吴谏斋才会经常到顾颉刚家里去串门,顾颉刚到了北京以后还给吴谏斋写信。(www.daowen.com)

查1949年以后,沈从文在历史博物馆工作,同时又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这一则日记表明,顾颉刚于1955年1月11日到沈从文家,就是想把这幅无头画卖给历史博物馆,因为沈从文在那儿工作。那么,沈从文答应帮忙了吗?《顾颉刚日记》没有记载沈从文的态度和行动,这是这幅无头画流入“国博”的关键一环。

笔者爱好书法绘画,书房里有一些拍卖图录,在一本西泠印社的拍卖图录中,恰好看到一则“拍品介绍”,让我大呼过瘾。这件拍品的名称叫做“中国历史博物馆档案一批”,是1954年12月到1955年1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当时叫北京博物馆)的财务档案,属于原始凭证。这些拍品中有一张沈从文写的纸条:“馆长:上次说《潞河运粮图》,昨顾颉刚先生来说,已商妥,二百万可卖,惟盼即日将款汇上海(另附顾开通信地),望一告会计处,于日内将款汇去。画在馆中保管部。从文。(上海复兴西路93号良友公寓A8室吴谏斋先生收)”

机缘巧合,一锤定音。这幅画根本不是顾颉刚在江南“访购”,而是从吴谏斋手中买来后捐献给历史博物馆的。这件作品就是吴谏斋托顾颉刚卖给国家的,顾颉刚是通过了沈从文的帮忙,卖价是200万元。就这样,一幅无头画被贴上了著名的《潞河督运图》标签,以200万的价格卖给了“国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