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兵团知青的军人情结与军事化管理

兵团知青的军人情结与军事化管理

更新时间:2025-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兵团实行军事化管理。他们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仍有很深的军人情结,特别是基层的连长、指导员,每每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训练和约束年轻的知青们。对这些身着军装而没有领章、帽徽的兵团知青们来说,过的第一关不是劳动关,而是纪律关。再次集合、站队,听从分管生产的副连长下达任务。收工了,劳作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战士们依然保持军人的姿态,打起精神,列队返回营区。轮到站岗的战友们,还要紧握钢枪,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捣乱。

2025年夏末,知青谢鲁来到位于齐河县境内的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团部报到。随即被分配到一营二连三排八班,开始了五年之久的知青生涯。

当时兵团实行军事化管理。从兵团部到营、连的领导都是“解放军叔叔”(当时下到兵团来的都较年长)。他们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仍有很深的军人情结,特别是基层的连长、指导员,每每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训练和约束年轻的知青们。对这些身着军装而没有领章、帽徽的兵团知青们来说,过的第一关不是劳动关,而是纪律关。

清晨,雄壮的军号声划破天宇,知青们从睡梦中醒来。集合、站队、报数、出操……

上工号响了。再次集合、站队,听从分管生产的副连长下达任务。然后,领取工具,以排或班为单位,整队出发。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大路上,知青战士们肩扛锄把,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嘹亮的军歌,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神情。遇到兄弟连排走过,大家更是挺起胸脯、扯大嗓门,一时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收工了,劳作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战士们依然保持军人的姿态,打起精神,列队返回营区。此时战士们又唱起“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https://www.daowen.com)

20世纪70年代,山东生产建设兵团1师3团3营4连战士持枪留影

20世纪70年代,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战士在果园练习射击

晚上,连、排、班层层讲评,作风散漫的,怕苦怕累的,闹点小矛盾的,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和帮助。新来的战友常有被“熊”哭的。等到熄灯号响起,发电机立刻停摆,营区很快静了下来,紧张的一天便结束了。轮到站岗的战友们,还要紧握钢枪,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捣乱。

劳动之余,连里常常组织队列训练、打靶、投手榴弹等,全团还集中搞了几次野营拉练。军训尤其受到知青们的欢迎,虽然很累很紧张,但大家兴致空前高涨。附近老百姓见了知青们这支长长的队伍,戏称是“3861部队”,因为兵团女“兵”多,小“兵”多,倒也名副其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