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公德:中国水利高校实践与教育

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公德:中国水利高校实践与教育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人之道,即学会做人,使其成为好公民。遵守社会公德,就是学会做人,正确处理公共生活中各种关系。高校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认真贯彻《纲要》,大力抓好社会公德建设,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公德:中国水利高校实践与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民道德建设,其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公民道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从学校实际情况看,目前着重要加强的是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因为在现代文明社会,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主要看人对社会公德的遵守状况,看一个人在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纲要》中指出,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人之道,即学会做人,使其成为好公民。遵守社会公德,就是学会做人,正确处理公共生活中各种关系。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存在,而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个人存在。作为一个社会人,总是处在集体之中,必须遵守最基本的行为规则。作为大学生,既要遵守《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又要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起表率作用,这是大学生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学会做人,就是要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共处,要有社会责任感。学会做人,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学识渊博,智力发达,而且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同情,在“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学会关心,包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自己。现代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不仅需要学生的个性有一个良性的发展,还需要学生具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生活观念和合作精神,决不能对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稳定漠不关心,“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更不能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诈、欺骗等行为的发生,否则是很难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立足的。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而学会做人是基础。西方社会人们的公德意识,西方国家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更强调的是“社会的共同准则”意识、“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及能力”、“国际和平与合作精神”等;在英国,学校强调的是社会共同准则,个人与团体的协作关系及国际间的合作精神。其他国家也是如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9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在我国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该组织提出了《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报告中认为:为了帮助塑造一个人们期望的21世纪,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包括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这个报告为我们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指明了方向。(www.daowen.com)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最基础的社会工程,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可缺少。高校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认真贯彻《纲要》,大力抓好社会公德建设,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