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团队化课题培养-探索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地学人才

团队化课题培养-探索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地学人才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代在对具备“一德四能”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现状,矿物岩石学教学团队以我校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为基础,探索出了团队化课题培养的模式。他们合作完成的成果“贵州铜仁枫木寨隐爆角砾岩筒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于2013年获得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团队化课题培养-探索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地学人才

新时代在对具备“一德四能”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创新教育须注重学生的探索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给本科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以期尽早树立科学精神、理解科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锻炼科研能力,为尽快进入科学领域、接触学科的前沿、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杨承运等,2003;杜远生等,2004)。然而,如何把本科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如何更为有效地实施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训、提高科学素养?对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仍然在探索中,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实施模式。这里既有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层次的熏陶,也有科技知识和实际能力层面的训练(邱学青等,2010)。通过什么样的教学形式与方式来达到目标,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是通过开设研究性课程来实现,还是利用第二课堂——讲座、课外习作、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科研小课题的实际实施来拓展(王永生等,2010;潘欢迎等,2013;吴慧蕾等,2014)?若要开设研究型课程,开什么样的课,怎样开课,怎样进行研究型教学,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赖绍聪等,2011)。

近些年来,本科生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在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作用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李翔等,2016)。教育部2006年设立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对SRT 项目给予直接支持。其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设立了SRT 项目,且资助的数量和强度逐年加大,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从学生层面来讲,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效应和长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形成了崇拜权威、不敢质疑、不愿冒尖的惯性思维,缺乏勇于探索、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导致学生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束缚。(www.daowen.com)

针对这种现状,矿物岩石学教学团队以我校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为基础,探索出了团队化课题培养的模式。在这种教学培养模式中,教师以团队形式组织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加强了本科生、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联动培养(如后经发展形成的本-硕-博计划),依托于现有的科研平台,促进本科生融入到科研团队中,而本科生也组成学生团队或兴趣小组,与导师团队对接,合作学习,深化交流,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下切实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科学实践能力。例如,由2009级本科生周振昊、段皓晨、祁树慧、彭岗杰等8位同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在郑建平和杜远生教授组成的导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对贵州铜仁地区的隐爆角砾岩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合作完成的成果“贵州铜仁枫木寨隐爆角砾岩筒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于2013年获得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