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养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地学人才,探索五位一体教学体系

培养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地学人才,探索五位一体教学体系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这方面的教学关键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把握,即在教学内容上如何与室内教学配合,将地质学知识与野外客观素材配套融入学生的脑海中;在教学方式上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建立其地球科学思维观。

培养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地学人才,探索五位一体教学体系

该阶段是针对一年级本科生在“普通地质学”课程完成之后的暑期野外实践教学,其本质是室内“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的野外延伸。该阶段野外实践教学在北戴河进行。在两周时间内,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并学会描述秦皇岛地区发育的由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质现象,分析地质作用的过程及原因(表3 -2 -1、图3 -2 -1)。

该阶段是地质类专业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到实际地质现象和地质工作,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知识训练,即将课堂知识与野外现象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地球科学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野外是最好的教学课堂。学生在完成了室内课堂学习之后,配以野外感性认知,更容易全面领会。因此这方面的教学关键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把握,即在教学内容上如何与室内教学配合,将地质学知识与野外客观素材配套融入学生的脑海中;在教学方式上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建立其地球科学思维观。

表3-2-1 北戴河地质野外实践教学路线、时间安排和主要教学内容

续表3-2-1

图3-2-1 本科生在北戴河实习基地老虎石公园观察花岗岩的海蚀现象(www.daowen.com)

(2)地质技能训练,即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首先,虽然在室内实习课中也有对标本的观察实践,但这与野外现场的实际观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其一是室内观察标本具有局限性,其二是室内观察现象之间缺少直观可见的相关性和宏观整体性。而在野外现场实践中通常可以发现,许多室内标本和书本描述现象与实际地质记录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甚至认识错觉,必须两者结合,方能完整领会。这也是每个地质工作者首先要克服的认知障碍和必须要学会的第一个基本技能。其次,这次野外实习是学生从事地质工作的起点,因此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技能训练当然也是重中之重,如“地质三大件”(锤子罗盘放大镜)的使用,地形图和野外记录簿的使用,相关地质现象观察和记录的基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体验“快乐地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作为校训,在本科生的首次地质实践教学中,教员们以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热情饱满的野外教学精神、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宽厚温润的处事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地学热情,促进校训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从学生角度来讲,野外的实习过程越是愉悦则效果越好。因此,这一阶段的“快乐地质”教学提倡通过寓教于乐、形象理解和启蒙思维的教学方法,采取野外实践、室内模拟、专题讲座和每日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快乐而积极、开放而自信的学习状态,最终达到使学生热爱地质、理解和掌握相应地球科学知识的教学目标(肖军等,2007)。

(4)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关系,树立献身地质事业的人生观。在科学素养社会服务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和地学知识,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质学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建设之间的有机联系,深化对“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的认识。

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野外实践教学定位于地质“入门”教育,其重点不仅仅局限于专业内容本身,更是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地质行业之门,即掌握本行业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要点和实践技能,初步具有地质学的科学思维观和专业求索精神,具备自我钻研更深入的地学专业知识的能力(童金南,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