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穆王:中国古代法典《吕刑》的创造者

周穆王:中国古代法典《吕刑》的创造者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他的儿子满继位,他就是周穆王。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周穆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周穆王时作《吕刑》,是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法典。周穆王登上王位的时候,已经是50岁了。

周穆王:中国古代法典《吕刑》的创造者

成王死后,太子钊即位,这就是康王。康王去世后,儿子暇继位,也就是昭王。昭王在位时,发现文王和武王以来形成的治国方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周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了。周昭王去南方巡视,一去不回,最后淹死在江水中。大臣们隐瞒了他的丑行,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四方诸侯。随后他的儿子满继位,他就是周穆王

周穆王: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周穆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周穆王时作《吕刑》,是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法典。

周穆王登上王位的时候,已经是50岁了。他深知当时国势衰落,就任命贤能的伯冏(jiǒng)担任太仆正,负责管理周王日常生活和传达命令,并告诫他要管理好国家政事。由于管理得当,国家又重新获得了安宁。

后来,周穆王想率兵征伐犬戎,大臣祭公谋父进谏说:“千万不能这么做!先王都是用美德来感化民众的,而不是动用武力使天下人归顺。国家的武力平时都要隐藏起来,等到必要的时候再动用。一旦动用军队,就必须显示出它的威力。如果经常动用武力,人们习以为常,就不会再惧怕了,武力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所以歌颂周公的诗里说:‘收好你的干戈,用锦囊包裹好你的弓箭,崇高的美德才是我的追求,推广我的美德到全天下,才能保证天下太平。’先王对于民众,总是尽力感化民众,教导他们端正品行,修养性情,增加他们的财产收入,丰富他们的生活,并教会他们分清利害,明辨是非,让他们心怀感激而畏惧惩罚,这样,才能够把先王的事业发扬光大。”

“从前先王们世代担任农官,在虞和夏两个朝代为国效劳。夏代衰败,不致力于生产,放弃了农业,先祖不因此丢掉官职,逃到戎狄的部落去了。但他虽然人在蛮夷之地,却不敢荒废先王的事业,时刻不忘维护先王的德行。他每天早晚都要背诵先王的教训,认真地遵守祖宗留下的制度,时时刻刻奉行着,不敢有一丝懈怠。到了文王、武王时代,他们发扬前辈的优良品德,慈爱温和地对待百姓,敬事鬼神,维护他们的尊严,令所有人都非常满意。而商纣王凶残狠毒,不讲人道,鱼肉百姓,人们忍无可忍,才拥护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可是武王伐纣,也并不是他真的想打仗,而是他心疼百姓,不想让他们继续受折磨,才拿起刀枪,为民除害的。先王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把国家统辖的地区,按距离国都的远近分成五等,就是国都近郊五百里内的地区是甸服,甸服以外五百里为候服,候服以外的地区为宾服,夷蛮民族地区为要服,再外面的戎翟地区为荒服,然后要求各地区的诸侯按照等级来向朝廷进献贡品。如果哪里有不服从的,先王总是先问问自己,责备自己,是不是自己做错了,然后检查并改正自身的思想、言论、制度、名分等。如果该改正的都改正了,他们还不供奉,就要提出警告,严厉谴责,予以惩罚,而不是动不动就出兵征讨。这样一来,近处的诸侯都很听从命令,远处的荒远民族也都臣服。

戎狄: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www.daowen.com)

“自从犬狄的两位君主去世后,犬狄的诸侯还和原来一样,按照规矩向大王供奉,而今您却要出兵攻打他们,向他们炫耀武力,这不是破坏我们祖上留下来的规矩吗?况且,我还听说,犬狄民族已经形成了淳厚质朴的社会风尚,遵守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道德,信守的意念始终都很坚定。他们已经有抵御我们的条件和能力了。”

穆王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出兵攻打犬戎。经过一番战斗,只抢到4只白狼和4只白鹿回来了,而这些东西,正是犬戎民族想奉献给穆王的。从这以后,荒远地区的民族再也不来朝拜进贡了。

甫侯:周穆王时的大臣。周穆王在位时周王室开始衰微,诸侯有的不遵王命,社会秩序不安,他建议周穆王加强刑法,制定了五刑三千条。因这五刑是他建议制定的,故名曰《甫刑》。

诸侯之间时有争斗,甫侯向穆王汇报了情况。穆王命人制定刑法,他说:“各位诸侯和大臣,我给你们制定了一种完善的刑法。你们安抚百姓,应该选择贤德的人才;你们怎样想把事务处理得当,应该正确使用刑罚。等原告和被告都到了,法官应当运用五辞(言语、脸色、气息、听话时的表情、看人时的表情)进行审讯。审讯的结果确凿无疑,就要依据审讯结果,判处五刑(墨、劓、膑、宫、大辟)。如果五刑不合适,就按判处五罚(5种不同数量的罚金)。如果用五罚不合适,就判处五过(与5种过失相应的处罚)。按照5种过失来判决会产生弊病,可能有依仗官势的,有乘机报恩报怨的,有行贿受贿的,也有受人请托的。胆敢这样做,不管是谁,都要查清罪状,并判处与犯人同样的刑罚。在定罪量刑过程中,发现判五刑之罪有疑问,就按五罚处理;发现判五罚之罪有疑问,就按五过处理。不管怎样审判,一定要把事实审核清楚。审判时调查事实的渠道要多,判罚要与事实相符。没有确凿的证据既不要因怀疑定案,更不要轻易判刑,否则会冒犯天威。判处墨刑(脸上刺字)有疑点的,罚黄铜六百两;判处劓刑(割掉鼻子)有疑点的,罚黄铜一千二百两;判处膑刑(挖掉膝盖骨)有疑点的,罚黄铜三千两;判处宫刑(阉割)有疑点的,罚黄铜三千六百两;判大辟(杀头)有疑点的,罚黄铜六千两。以上判处,都要认真核实,如果确证有罪,还应判处原刑”这套刑法因为是甫侯提出来的,所以叫做《甫刑》。

穆王在位55年去世,儿子繄(yì)扈继位,他就是周共王。共王之后,又经历了懿王、孝王、夷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