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帝纪-布衣成帝,汉书全鉴

高帝纪-布衣成帝,汉书全鉴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③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成年后,试补小吏,当上了泗上亭长。高祖爱好酒色,经常到王妈、武婆家的酒店赊酒喝。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⑧。高祖被酒⑤,夜径⑥泽中,令一人行前。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⑨。此人追上高祖时,高祖已经醒来。此人就将此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心中暗自高兴,自恃不凡。

高帝纪-布衣成帝,汉书全鉴

【原文】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时饮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高祖第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注释】

①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在位,共12年。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②陂(bēi):池塘;水边,水岸;山坡,斜坡。③交:当作“蛟”。④隆准:高鼻梁。⑤豁如:豁达大度。⑥负:当作“妇”。贳(shì):赊欠。⑦雠(chóu):售。⑧责:当作“债”。

【译文】

汉高祖,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其母刘婆有一次在水塘堤坝上歇息,梦中与天神遇合。当时雷电交加,天色阴暗,其父刘太公到塘坝看视其母,却见一条蛟龙正蟠于其母身上。刘婆不久就怀孕了,生下了汉高祖。

高祖长得高鼻梁而眉骨隆起,胡须很好看,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宽厚仁爱,胸襟十分开阔。平时不拘小节,但不愿从事一般生产劳动。成年后,试补小吏,当上了泗上亭长。但他对官府中的吏员却又十分看不起。高祖爱好酒色,经常到王妈、武婆家的酒店赊酒喝。有时烂醉如泥,随地倒卧,王妈、武婆发现他身上时常有异象出现。过去高祖每次在此赊酒痛饮,酒店总是成倍抬高酒价,及见他醉酒后的异象后,在年终结算酒账时,这两家就经常撕毁欠条免了他的酒债。

【原文】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卒于高祖。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注释】

①繇:当作“徭”,服役。这里作动词用,服徭役。②大:当作“太”。太息:叹息。③辟:通“避”。④焉:这里。此处指沛县。⑤主进:负责收受宾客送来的财礼。进,通“赆”:收入的钱财。⑥易:轻视。⑦绐(dài):欺骗。谒:名片。⑧诎:屈服,折服。⑨息女:亲生女。⑩箕帚妾: 打扫清洁的婢妾。这里是许以为妻之谦词。

【译文】

高祖曾到秦都咸阳服徭役,亲眼看到秦始皇的威仪,叹息道:“大丈夫就是应该像这样啊!”

单父县的吕公,和沛县令是好友,因躲避仇家,寄居县令寓所,后举家迁沛。沛中的一些头面人物听说县令有位好友迁来此处,都前去祝贺。萧何是县令的幕僚,负责收礼。对诸位头面人物说:“贺礼不满一千钱的,都在堂下就坐。”汉高祖此时当亭长,平时本来就看不起这些人,就在礼单上谎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一文钱也没送。礼单送入,吕公见到如此厚礼大吃一惊,亲自到大门前迎接。吕公善于看相,见高祖仪表非凡,于是特别敬重,引入客厅请其坐上位。萧何说:“刘季平日只爱说大话,很少能办成事。”高祖早就看不起这些官府中的头面人物,故意毫不客气地坐了上位,神色自若。酒到半醉,吕公用目光示意请高祖留下。散席时,故意和高祖走在最后。吕公对高祖说:“鄙人年轻时就研究相术,看了许多人,都不及您的面相高贵,希望您多多保重。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您为妻。”客人走后,吕妈生气地对吕公说:“你往日总说我女儿生相奇特,将来要嫁与贵人。沛令和你交好,前来求亲你都不肯,今日为何随便许配给刘季?”吕公笑道:“这不是你们妇道人家所能明白的。”结果还是把女儿嫁给了高祖。吕公之女就是后来的吕后,生了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原文】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④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注释】

①徒:指服劳役的犯人。②道亡:半道逃走。③比至:及至;到。④逝:离去。意谓逃走。⑤被酒:带有醉意。⑥径:小路。⑦苦:诘问。⑧觉(jué):睡醒。⑨自负:自恃不凡。

【译文】

汉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送役夫去骊山,半路上役夫逃亡的很多。他想等到骊山时可能就全跑光了,于是到了丰西泽中亭,让役夫停下休息,并请大家饮酒,到夜晚将所有役夫全部放走了。他说:“大家干脆都逃走吧!我从今也要远走高飞了!”役夫中有十多名壮士愿意与高祖一起走。高祖乘着酒兴,带领众人从泽中小道上逃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头来报:“前面有大蛇挡道,我们还是回去吧。”高祖借着酒劲说:“勇士前行,何所畏惧?”于是亲自前去,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畅通了。走了数里,高祖既醉又困,卧于路上。有人从后面赶上,经过高祖斩蛇之处,见一位老妈妈夜间在路旁哭泣。此人询问老妈妈因何而哭,老妈妈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此人问:“老妈妈的儿子为何被人所杀?”老妈妈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成大蛇,挡着道路,今天被赤帝之子斩了,所以我在此哭泣。”此人以为这位老妈妈是信口胡言,便想盘诘一番,谁知一眨眼老妈妈却不见了。此人追上高祖时,高祖已经醒来。此人就将此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心中暗自高兴,自恃不凡。那些跟随他的人也越来越敬畏他。

【原文】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陈涉起蕲,至陈,自立为楚王,遣武臣、张耳、陈余略赵地。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郡县多杀长吏以应涉。九月,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以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高祖。高祖之众已数百人矣。

于是樊哙从高祖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高祖。高祖乃书帛射城上,与沛父老曰:“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帅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高祖,欲以为沛令。高祖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择可者。”萧、曹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高祖。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奇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高祖数让,众莫肯为,高祖乃立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廷,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也。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

【注释】

①略:通“掠”,侵夺。②掾:指沛县的属吏。当时曹参为沛县狱掾。③因以劫众:借以挟制民众。④城守:据城防守。⑤保:依靠。 ⑥无为:无价值,无意义。⑦一败涂地:一朝失败,便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⑧完:保全。⑨种族:灭族,灭其家族。⑩衅鼓旗:古代开战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旗行祭。⑪哙(kuài)。

【译文】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陈涉在蕲县起义,到达陈地,自立为楚王。派武臣、张耳、陈余攻取赵地。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各郡县相继发生杀死当地官吏以响应陈涉之事。九月,沛县县令想在沛县响应陈涉,幕僚萧何、曹参进言说:“你身为秦朝官吏,现在却要背叛秦朝,想率领沛中子弟起义,大家恐怕不会听从。希望你能招收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可以得数百人,靠这些人的力量来号召沛中子弟,沛中子弟就不敢不听。”于是县令派樊哙去召见高祖。此时高祖已经拥有数百之众了。

于是樊哙跟着高祖率众前来。可这时沛令却反悔了,害怕高祖夺取他的权力,就闭城固守,还想诛杀萧何、曹参。萧何、曹参十分害怕,就偷越城墙去投靠高祖。高祖于是写了帛书射到城上,遍告沛县父老说:“普天之下遭受暴秦的欺凌已经很长时间了。今日各位父老虽为沛令守城,而各地义军一到,就会下令屠城。要是各位能在现在诛杀沛令,推举众望所归的人为首领,以响应义军,就可以保证家室安全。否则,全家都要遭殃,这是毫无意义的。”于是沛中父老率其子弟杀死沛令,打开城门迎接高祖,并要推举高祖做沛县县令。高祖辞谢道:“当今正值天下大乱,群雄纷纷起义,要是选拔首领不当,就会一败涂地。我并非贪生怕死,而是深恐德能浅薄,不能保全各位父老兄弟。这是一件大事,请求再选择一位能人。”萧何、曹参都是文官,担心其身家性命,深恐举事不成,将来会被秦朝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高祖。沛县父老都说:“平日常听说刘季一些奇异之事,当为贵人;我们曾问卜于神明,都说没有人比刘季更合适。”高祖多次辞让,大家都不同意,高祖于是被拥立为沛公。对古天子黄帝、蚩尤在沛廷进行祠祭,并用牲血祭旗鼓。旗帜俱为赤红色,这是因为所杀之蛇是白帝之子,而挥剑斩蛇者是赤帝之子。于是少年豪吏如萧何、曹参、樊哙等人都纷纷招募沛县子弟,义军迅速扩充到了三千人。

【原文】

元年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十一月,召诸县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沛公让不受,曰:“仓粟多,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

①组:丝带。②枳道:一说为亭名,旧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③属(zhǔ)吏:交给有司看管。④止宫休舍:在宫殿中休息。⑤豪桀:同“豪杰”。⑥耦语:相对私语。弃市:在市上处死。⑦抵罪:按情节轻重判罪。⑧按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⑨要束:约束。⑩费民:使百姓破费。

【译文】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冬十月,沛公领兵到达霸上。秦王子婴乘坐素车白马,颈上系着丝带,把皇帝的玉玺符节封好,在枳道亭旁向沛公投降。众将中有人建议沛公杀掉秦王,沛公说:“原先楚怀王之所以派我入关,就是因为我能宽容人,何况秦王已经归顺投降,再要把他杀掉是不好的。”于是将秦王子婴交给有司看管。接着西进咸阳,沛公想进秦宫休息,樊哙、张良劝阻,于是就将秦都的重要财物府库封存起来,率军回驻于霸上。萧何把秦丞相府的图籍档案全都收取。十一月,沛公召集各县豪杰,对他们说:“各位父老受秦朝的严刑峻法之苦很久了。当时是对犯诽谤罪者灭族,私下议论者斩首示众。我曾与各路诸侯有约,先入关者为王。如今我已首先入关,按理应当称王于关中。现在向诸位父老宣布三条法令:杀人的偿命,伤人及抢劫的按情节治罪。其余的秦朝法令一律废除。秦地臣民还和原来一样各司其业。我之所以领兵入关,是为父兄们除害,绝不会在此地横行霸道,望诸位不要害怕。我现在驻军于霸上的原因,是在等各路起义诸侯到达以后一起执行约法三章。”接着就派人与秦朝故吏下到各县乡晓喻百姓。秦民大喜,争先牵着牛羊、担着酒食来犒劳沛军将士。沛公一再推辞不受,他说:“秦库粮食甚多,实在不想再让百姓破费。”秦地百姓更为欣喜,唯恐沛公不做关中之王。

【原文】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项羽,羽号曰雍王,王关中。即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关,毋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二月,项羽果帅诸侯兵欲西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羽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遂至戏下。 沛公左司马曹毋伤闻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范增说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气,皆为龙,成五色,此天子气。急击之,勿失。”于是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羽季父左尹项伯素善张良,夜驰见张良,具告其实,欲与俱去,毋特俱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不可不告,亡去不义。”乃与项伯俱见沛公。沛公与伯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无所敢取,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所以守关者,备他盗也。日夜望将军到,岂敢反邪!愿伯明言不敢背德。”项伯许诺,即夜复去,戒沛公曰:“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伯还,具以沛公言告羽。因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且人有大功,击之不祥,不如因善之。”羽许诺。

【注释】

①内:通“纳”,接纳。②距:通“拒”,抵御。③戏下:戏水之下。戏水在陕西临潼东,源出骊山,北流经古戏亭东,又北入渭。④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⑤旦日:第二天。合战:会战。⑥特:但,空。⑦豪:通“毫”。⑧籍:用文簿登记。⑨戒:通“诫”,告诫。⑩巨:通“讵”,岂。

【译文】

有人向沛公建议说:“秦地财富十倍于天下,地理形势也十分险要。现在听说秦大将章邯投降了项羽,项羽封他为雍王,派他到关中为王。要是他一到,沛公恐怕不能在此地立足了。应该迅速派兵扼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的队伍进来,稍微从关中征集一些兵丁以加强兵力,把章邯拒于关外。”沛公认为此人说得对,就照办了。十二月,项羽果然领诸侯兵准备西入关中,谁知关门紧闭。项羽得悉沛公已平定关中,勃然大怒,派英布等攻破函谷关,直抵戏下。沛公的左司马曹毋伤听说项羽发怒,想攻打沛公,就派人密报项羽说:“沛公想当关中王,让秦王子婴为相,秦都珍宝尽数为其所有。”他想借密报之功来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建议项羽说:“沛公原先在山东时,贪财好色。现在听说他入关之后,珍宝不取,美色不近,看来他的志向不小啊!我曾派人望他头上的云气,云气如龙,五色灿烂,这是帝王之气。定要趁早攻击,不要错失机会。”于是项羽犒劳士卒,下令明日交战。

此时,项羽拥兵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拥兵十万,号称二十万,兵力不敌项羽。适逢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是张良的故友,连夜来见张良,将此情况详细告知,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不必白白陪着沛公送命。张良说:“在下是作为韩王使者来投沛公帐下的,不能不辞而别,别而不告是不义。”于是和项伯一同去见沛公。沛公与项伯联姻,对项伯说:“我进关之后,秋毫之物都不敢取,登记吏民簿籍,封闭秦朝府库,以等待项羽将军。我之所以派兵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我日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有反叛之心呢!”项伯点头同意,连夜回营。临行时告诫沛公说:“明天一早一定要尽早拜谢项羽。”项伯回营后,将沛公的话悉数转告项羽,趁势说:“沛公如果不先打败关中秦军,您能够如此顺利地到达关中吗?何况沛公立有大功,攻打他是不得人心的,不如就此机会对他表示友好。”项羽表示同意。

【原文】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羽鸿门,谢曰:“臣与将军勠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不自意先入关,能破秦,与将军复相见。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隙。”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毋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羽因留沛公饮。范增数目羽击沛公,羽不应。范增起,出谓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汝入以剑舞,因击沛公,杀之。不者,汝属且为所虏。”庄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因拔剑舞。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闻事急,直入,怒甚。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有顷,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独骑,与樊哙、靳强、滕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羽问:“沛公安在?”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去,间至军,故使臣献璧。”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属今为沛公虏矣!”

【注释】

①鸿门:古地名。今称项王营,在今陕西临潼东。②勠力:并力。③目:使眼色。④为寿:祝酒。⑤谯(qiáo)让:责问。⑥置:留下。⑦滕公:夏侯婴。⑧步:步行。⑨间道:小路。

【译文】

第二天一早沛公带领随从百余骑到鸿门拜见项羽,谢罪说:“末将和将军同心协力攻秦,将军转战于河北,末将作战于河南,没想到会先进入关中,打败秦军,得以与将军在此会师。今日却有小人进谗言,让将军与末将不和。”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毋伤说的,不然的话,我项羽何至于采取如此行动?”项羽就留住沛公共饮。范增多次使眼色示意项羽击杀沛公,项羽置之不理。范增起身离席,出去对项庄说:“主上为人心慈,你入席舞剑以助酒兴,乘机刺杀沛公,将他杀死。不然的话,我们将来都会做他的俘虏。”项庄入席祝酒。敬完酒后,说:“军中没有什么为乐的,我愿舞剑以助酒兴。”随即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自身来保护沛公。樊哙得知情况紧急,就直接冲到筵前,怒目圆睁。项羽欣赏他的勇武,就赐酒与他。樊哙乘机出言责备项羽。过了一会儿,沛公离席上厕所,叫樊哙一同出去,将同来的人员车马留下,自己骑着马和步行的樊哙、靳强、夏侯婴、纪成等人,抄小路回到军队营地,命张良留下向项羽致谢。项羽问:“沛公哪里去了?”张良答道:“沛公听说将军有意责罚他,便脱身走了,此时可能已经回到军营,他特意叫微臣向将军献上宝璧。”项羽接受了宝璧。张良向范增进献玉斗,范增大怒,将玉斗击碎,起身说:“我们不久都要被沛公俘虏了。”

【原文】

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东下井陉击赵,斩陈余,获赵王歇。

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欲立六国后以树党,汉王刻印,将遣食其立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汉王辍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令趋销印。又问陈平,乃从其计,与平黄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

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陈平反间既行,羽果疑亚父。亚父大怒而去,发病死。

【注释】

①甬道:古代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②桡(náo):古 同“挠”,削弱。③发八难:提出八点反对意见。④竖儒:对儒生的鄙称。乃公:骂人之语,犹言“你老子我”。⑤趋:通“促”。⑥间疏:挑拨离间。

【译文】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东下井陉攻打赵地,斩杀陈余,俘获了赵王赵歇。

项羽多次夺取汉兵取粮通道,以致汉军粮食缺乏。汉王与郦食其商量如何削弱楚项势力。郦食其想立六国之后作为汉军羽翼,汉王便刻六国王印,准备派郦食其前往分封。汉王询问张良对此事的意见,张良提出了八点反对意见。汉王立即停止进餐,吐出口中的食物,说:“郦食其这无知小子几乎坏了老子的大事!”传令迅速销毁所刻的六国王印。汉王又请教陈平,并听从了陈平的计策,交给陈平黄金四万斤,以离间楚项的君臣关系。

夏四月,项羽围困了汉王的军事重镇荥阳,汉王请求讲和,以荥阳为界,界西为汉。亚父范增劝项羽猛攻荥阳,汉王为此深感不安。陈平此时已通过贿赂实施了反间之计,项羽果然对范增产生了怀疑。范增愤而离开,忧愤之中发病而死。

【原文】

十二月,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灌婴追斩羽东城。楚地悉定,独鲁不下。汉王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节礼义之国,乃持羽头示父兄,鲁乃降。初,怀王封羽为鲁公;及死,鲁又为之坚守,故以鲁公葬羽于谷城。汉王为发丧,哭临而去。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

春正月,追尊兄伯号曰武哀侯。下令曰:“楚地已定,义帝亡后,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魏相国建城侯彭越勤劳魏民,卑下士卒,常以少击众,数破楚军,其以魏故地王之,号曰梁王,都定陶。”又曰:“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注释】(www.daowen.com)

①垓(gāi)下:地名。在今安徽灵壁县东南,沱河北岸。②东城:县名。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③临:吊丧。④殊死:斩首之刑。

【译文】

汉五年冬(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汉兵合围项羽于垓下。项羽夜间听到四面都是楚歌,知道汉兵已经完全控制了楚地。项羽率数百骑突围,楚军因无主而大败。灌婴追斩项羽于东城。楚地完全平定,唯独鲁地不降。汉王率领大军想要屠城,但又被该地将士为项羽守节持义之举所感动,就将项羽首级悬示以告知鲁地的父兄,鲁地乃降。原先,怀王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鲁地军民又为之坚守,因此就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济北谷城。汉王为项羽发丧,并到灵前哭泣哀悼。汉王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刘姓。外地百姓被掠到楚地的都遣返原籍。

春正月,汉王追尊其兄刘伯为武哀侯。下令说:“战争已连续进行了八年,给百姓带来了严重灾难,今日天下已经统一安定,除已被判死刑外的囚犯都一律赦免。”

【原文】

于是诸侯上疏曰:“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汉王曰:“寡人闻帝者贤者有也,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今诸侯王皆推高寡人,将何以处之哉?”诸侯王皆曰:“大王起于细微,灭乱秦,威动海内。又以辟陋之地,自汉中行威德,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也。大王德施四海,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实宜,愿大王以幸天下。”汉王曰:“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于是诸侯王及太尉长安侯臣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谨择良日二月甲午,上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注释】

①昧死:冒昧,不避死罪。秦汉时大臣上书习惯用词。②比拟:比类相似。③宣:传扬。④推高:推到高处,指拥立为帝。⑤绾(wǎn):卢绾。⑥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

【译文】

此时诸侯向汉王上奏说:“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原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冒死上书,大王陛下:以往秦朝无道,天下人共行诛讨。大王首先俘虏秦王子婴,平定关中,于天下功劳最大。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定万民,功高德厚。同时又施加恩惠于各个有功的侯王,对他们裂土分封。现在各侯王封地及名分已定,而和大王同称王号,没有尊卑之别,如此一来,则大王显著的高功盛德,就不能宣扬于后世。因此臣等冒死再拜请大王上皇帝尊号。”汉王辞谢道:“寡人常闻帝号归于圣贤所有,名不副实的名号,是不应拥有的。今日诸位侯王都推举寡人称帝,这让寡人怎么办才好呢?”诸位侯王都禀道:“大王崛起于民间,消灭乱秦,威震天下。后来又以巴蜀偏僻之处为基地,从汉中推行威德,诛讨不义,封立有功之人,平定天下,功臣都得到封地与食邑,没有丝毫偏向。大王的恩德遍于四海,其他侯王都不能与之相比,尊为皇帝是名实相副,愿大王能满足天下臣民的愿望。”汉王说:“诸位侯王如果说寡人称帝有于利天下百姓的话,那寡人就同意了。”于是各位侯王及太尉长安侯卢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谨择吉日二月初三日,上皇帝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以北的济阴。尊吕后为皇后,太子为皇太子,追赠已去世的母亲为昭灵夫人。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通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嫚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悦)服

【注释】

①通侯:彻侯,爵名,第二十级。隐:欺瞒。②嫚(màn):通“慢”,轻视,侮辱。③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运:运用;筹:算筹,引申为策划;帷幄:军队的帐幕。④子房:张良之字。⑤填:当为“镇”。⑥禽:古通“擒”。⑦说服:心悦诚服。说:通“悦”。

【译文】

高祖皇帝在洛阳南宫举行宴会。皇上说:“通侯诸将不必对我有所隐瞒,都请畅所欲言。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为何会失掉天下?”高起、王陵答道:“陛下平日似乎并不大尊重他人,项羽似乎很能关心与尊重他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取得的战果,都给予有功之人,这是与天下人共同分利。而项羽妒贤嫉能,对有功之人进行迫害,对贤能之士十分猜忌,打了胜仗据他人之功以为己有,得了土地不愿意分赏于人,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论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及萧何;指挥百万之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及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俊杰,而我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本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加重用,所以他才败在我的手下。”群臣都心悦诚服。

【原文】

七年冬十月,上自将击韩王信于铜鞮,斩其将。信亡走匈奴,与其将曼丘臣、王黄共立故赵后赵利为王,收信散兵,与匈奴共距汉。上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大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用陈平秘计得出。

二月,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自栎阳徙都长安。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注释】

①铜鞮:县名。今山西沁县南。②楼烦:县名。今山西宁武。③会: 遇到。④什二三:十分之二三。⑤未央宫:汉宫名。在长安城内西南隅,在今西安市马家寨村。⑥匈匈:动乱不安的样子。⑦过度:超过适度。⑧就:修。⑨有以加:有所超过。⑩宗正:官名。掌管皇族事务。

【译文】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十月,皇上亲自领兵到铜鞮县攻打韩王信,杀其主将。韩王信逃亡到匈奴去,与其部将曼丘臣、王黄共同拥立故赵之后赵利为王,收集韩王信的散兵,与匈奴联合抗击汉军。皇上从晋阳连续作战,乘胜追击,到达楼烦。适逢严寒,士卒被冻坏手指的占十分之二三。只得退到平城,却遭到匈奴围困。七日之后,用陈平所献的美人计得以突围。

春二月,皇上到达长安。萧何负责修建未央宫,建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皇上见其十分壮丽,十分生气,对萧何说:“天下扰攘不安,人民长期劳苦,成败尚未可知,为何修建如此壮丽的宫殿?”萧何说:“正是因为天下还未完全平定,就抓紧修建宫室。而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不够壮丽就不能显示其权威,同时还可昭示后世不必再行扩建了。”皇上听了很高兴。就从栎阳迁都于长安。设立宗正官以序皇室九族之名。

【原文】

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军于会缶,布走,令别将追之。

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乐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注释】

①会缶:会甀(kuài zhuì),小邑名。在今安徽宿县南。②佐酒:陪酒。③筑:古时弹拨乐器,已失传。④万岁之后:言死后。⑤汤沐邑:周代时指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后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而贵族受封的汤沐邑,则是一种食邑制度。⑥无有所与:指不负担徭役。

【译文】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冬十月,皇上在会甀击败英布的军队,英布逃走,皇上派副将追击。

皇上回都,经过故乡沛县,暂作停留,在沛宫摆开筵席,招待所有的故人父老子弟饮酒。又召集沛中儿郎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兴正浓时,皇上击打筑乐,自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郎们都一起练习和唱。皇上随歌起舞,慷慨感伤,泪流满面。皇上对沛地父兄说:“游子总是怀念自己的故乡。朕虽身居关中,去世以后,魂魄仍然会留恋沛地家乡的。朕从任沛公时起兵以推翻暴秦,遂得天下,愿以沛地为朕的汤沐邑,免除沛民徭役,世世代代不向朝廷缴纳赋税。”

【原文】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上问医。曰:“疾可治。”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

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

【注释】

①三尺:指剑。②百岁:去世。古人以为人生不过百岁,故以其为死之讳称。③少戆(zhuàng):稍有点儿刚直。④知:通“智”。

【译文】

皇上攻打英布时,被流矢射中,在半路上就病了。病情逐渐加重,吕后请来良医。医生入见,皇上问他对伤势的看法。医生说:“此病能够治好。”此时皇上对医生嬉骂道:“我一介平民提三尺宝剑取得天下,这还不是天命吗?命既在天,就是神医扁鹊重生对我又有何益!”于是不让医生诊病,赏赐黄金五十斤,叫他出宫。吕后问道:“陛下百年之后,萧何丞相也去世了,谁能代他为相?”皇上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谁可接替曹参,皇上说:“王陵可以,但他性格有些刚直,陈平可以辅助他。陈平智谋有余,但难单独任丞相。周勃老成持重而不善于文辞,可是安定刘汉的一定是周勃,可以令他任太尉之职。”吕后又问再以后谁能接任,皇上说:“再以后我也不知道了。”

夏四月二十五日,高祖驾崩于长乐宫。

【原文】

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北面为臣,心常鞅鞅。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以故不发丧。人或闻,以语郦商。郦商见审食其曰:“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跷足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

【注释】

①编户民:登记在户口簿上的平民,即平民百姓。②鞅鞅:因不平或不满而郁郁不乐。鞅,通“怏”。③族是:言族诛诸将。④乡:通“向”。⑤畔:通“叛”。⑥长陵:汉高祖墓,又为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⑦已下:指已下葬。

【译文】

吕后与审食其谋划说:“不少将领与皇上在过去都是普通百姓,后来他们北面称臣,心里总有点儿不高兴。现在要再服侍少主,如不将他们全部诛灭,天下必将不安。”因此没有发布皇帝去世的讣告。有人听闻此事,就告诉了郦商。郦商去见审食其说:“听说皇帝已经驾崩,四天了仍不发丧,还想要诛杀诸侯。果真如此,天下就危险了。陈平、灌婴领十万重兵镇守荥阳,樊哙、周勃领二十万重兵镇守燕、代,他们要是听到皇上已经驾崩,还要诛尽诸将,必会联兵向京都进发,夺取关中。大臣内叛,诸将外反,败亡就是旦夕间的事了。”审食其将此言转呈吕后,吕后就在四月二十八日发丧,宣布大赦天下。

五月十七日,葬皇帝于长陵。下棺之后,皇太子与群臣都回到太上皇庙。君臣说:“皇帝崛起于平民,拨乱反正,平定天下,成为汉朝开国祖先,功劳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原文】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注释】

①监门戍卒:代指官吏与士卒。②次:整理。③章程:有关历术及度、量、衡等的规章制度。④日不暇给:言事务繁多而时间不足。⑤规摹:规划,计划。

【译文】

原先,高祖不大注重书本知识,而秉性开朗达观,善于思考,能博采众议,上自官吏下到普通士卒,见面像老友一样。入关之初,顺民心约法三章。天下平定之后,命萧何整理法律与条令,命韩信建立与健全军队法纪,命张苍统一历法与度量衡等法式,命叔孙通制定各种礼节与仪式,命陆贾作《新语》一书。又与各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贮于金柜石室之中,藏于宗庙之内。高祖虽然日理万机,但订立的规划是影响深远的。

【原文】

曰:《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巿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尚)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注释】

①赞:帮助之意。作者意在通过写赞,帮助读者了解篇中所述历史人物与事件,以及理解作者的志趣。②史:史官。蔡墨:晋国的史官。③陶唐氏:尧之号。④孔甲:夏朝帝王。⑤其处者:指留于秦之人。⑥巿(fú)。⑦缀之以祀:祀之不绝。⑧上:同“尚”,崇尚。

【译文】

班固评论道:《春秋》记载晋国史官蔡墨说过:“唐尧势衰,其后代有个叫刘累,学御龙之术,臣事于夏天子孔甲,晋国范氏就是他的后代。”而晋国大夫范宣子也说过:“我的祖先从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代为御龙氏,在商代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在晋为霸主时为范氏。”范氏为晋国正卿,在鲁文公时出奔秦国。后归附于晋,其留居秦地的便为刘氏。刘向说战国时刘氏从秦转居于魏。秦灭魏,魏都迁徙到大梁,定都于丰地,所以周巿劝说雍齿说:“丰,是魏的迁徙之处。”据此以赞颂汉高祖说:“汉帝的本系,出自陶唐尧帝。传世到周,留在秦国的姓刘。经魏国而向东,于是为丰公。”丰公,可能是太上皇之父。其迁丰之日不久,坟墓在丰地的不多。到高祖即位,设置祠祀之官,于是有秦、晋、梁、荆的祖庙,世世祠祭天地祖先,香火连绵,这是有根源的啊!以此推断,汉承尧运,德行气数正逢盛时,斩蛇而契合“白帝子为赤帝子所杀”的谶言,旗帜以红色为主,这是火德的象征,以火代木,正符合上天统序的自然感应规律。

【简析】

《高帝纪》原分上、下两卷,叙述了开创西汉基业的汉高祖刘邦一生的经历和功业,也摹写了他为人为政的特点。刘邦出身平民,敢作敢为,通过斗争登上帝位。他为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通达权谋,是个杰出人物。本篇在承袭《史记·高祖本纪》一部分文字和内容的基础上加以删改和增补,详明系统,删繁就简。卷末赞语有画龙点睛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