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楚霸王项籍-汉书全鉴,一代英雄闪耀天下

西楚霸王项籍-汉书全鉴,一代英雄闪耀天下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⑥。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名将项燕。项家世代为楚将,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梁因此认为项籍有奇志。籍遂拔剑击斩守。梁乃召故人所知豪吏,谕以所为,遂举吴中兵。梁为会稽将,籍为裨将⑦,徇下县。项梁担任会稽将军,项籍担任副将,巡视下属各县。其众从之,乃以其兵属梁。项梁听说陈婴已经占领东阳,就派遣使者要求跟他联合,一起西进。

西楚霸王项籍-汉书全鉴,一代英雄闪耀天下

【原文】

项籍字羽,下相人也。初起,年二十四。其季父梁,梁父即楚名将项燕者也。家世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梁怒之。籍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于是梁奇其意,乃教以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梁尝有栎阳逮,请蕲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史司马欣,以故事皆已。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每有大徭役及丧,梁常主办,阴以兵法部勒⑦宾客子弟,以知其能。秦始皇帝东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无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惮籍。

【注释】

①下相:秦县名。在今江苏宿迁西。②项:秦县名。今河南沈丘。③书:写字。④栎阳逮:被栎阳县逮捕。⑤蕲(qí)狱椽:蕲县的狱吏。⑥吴中:指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一带。⑦阴:暗中。部勒:部署约束。⑧会稽:郡名。治吴县。⑨浙江:指今浙江省杭县以下的钱塘江。⑩族:族诛,灭族。

【译文】

项籍,字羽,下相人。初起兵时,二十四岁。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名将项燕。项家世代为楚将,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年少时,学习识字,没有成就,便放弃了;学习剑术,又无成就,又放弃了。项梁对他很不满。项籍说:“识字能记个姓名就行了。剑术仅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习。我要学习能抵挡上万人的本事。”项梁因此惊奇于他的志向,便教项籍兵法。项籍大喜,略微知道一点儿皮毛后,又不肯学完。项梁曾被栎阳官吏逮捕,就请蕲县监狱的狱吏曹咎写信给栎阳监狱的狱史司马欣,这样事情才算了结。项梁曾杀了人,和项籍避仇逃到吴中。吴中贤士大夫才能大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有大徭役和丧事,通常都是项梁主办。他暗地用兵法安排约束宾客、子弟,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东游会稽,渡钱塘江,项梁和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家伙,我们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会灭族啊!”项梁因此认为项籍有奇志。项籍身高八尺二寸,力能举鼎,才能和胆气过人,吴中子弟都畏惧他。

【原文】

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九月,会稽假守通素贤梁,乃召与计事。梁曰:“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守叹曰:“闻夫子楚将世家,唯足下耳!”梁曰:“吴有奇士桓楚,亡在泽中,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梁乃戒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语曰:“请召籍,使受令召桓楚。”籍入,梁眴籍曰:“可行矣!”籍遂拔剑击斩守。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惊扰,籍所击杀数十百人。府中皆詟伏,莫敢复起。梁乃召故人所知豪吏,谕以所为,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部署豪桀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官,自言。梁曰:“某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故不任公。”众乃皆服。梁为会稽将,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释】

①假守:代理郡守。通:殷通。②江西:指长江九江至南京段以西地区。③眴(shùn):以目示意,使眼色。④门下:指郡守左右的手下。⑤詟(zhé)伏:因恐惧而不敢动弹。⑥收下县:占领会稽郡所属各县。⑦裨(pí)将:副将。

【译文】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这年九月,会稽代理郡守殷通一向认为项梁贤能,就召他议事。项梁说:“九江以西的地方都反了,这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先下手就能制服人,后行动就会被人家制服。”殷通叹息说:“听说先生是楚将世家之后,举大事只有靠您了!”项梁说:“吴地有奇士桓楚,逃亡在湖泽之中,人们不知道他的住处,只有项籍知道。”项梁出去嘱咐项籍持剑在外等候。项梁再次进去,对郡守说:“请召见项籍,让他接受使命去召见桓楚。”项籍进来,项梁向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就拔剑击杀了郡守。项梁提着郡守的首级,佩带着郡守的官印。郡守的手下都惊惧慌乱,项籍砍杀了百十来人。满衙门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没有谁敢站起来。项梁就召集以前所熟悉的豪绅官吏,讲明自己所做之事,随后调集吴中兵马。派人占领会稽郡所属各县,得到精兵八千,项梁任命吴中豪杰担任校尉、军候、司马。有一个人未被任用,自己去跟项梁争辩。项梁说:“前些时候某人死了,让您主办某件事,没能办成,因此不任用您。”众人都很叹服。项梁担任会稽将军,项籍担任副将,巡视下属各县。

【原文】

秦二年,广陵人召平为陈胜徇广陵,未下。闻陈胜败走,秦将章邯且至,乃渡江矫陈王令,拜梁为楚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素信,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立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之,县中从之者得二万人。欲立婴为王,异军苍头特起。婴母谓婴曰:“自吾为乃家妇,闻先故未曾贵。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其众从之,乃以其兵属梁。梁渡淮,英布、蒲将军亦以其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注释】

①广陵:秦县名。今江苏扬州市。②江东:指长江自九江至南京段以东地区。③东阳:秦县名。今江苏盱眙东。④异军:与众不同的部队。苍头:指以青布裹头的士兵。⑤乃:你。⑥指名:知名;著名。意思是其人之名受人注意。⑦军:驻扎。下邳:县名。在今江苏邳县南。

【译文】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广陵人召平为陈胜攻打广陵,没有攻下。后来他听说陈胜败逃,秦将章邯马上来到,就渡江假托陈王的命令,封项梁为楚上柱国,并说:“江东已经平定,你迅速带兵西进攻打秦军。”项梁于是带领八千人渡江西进。项梁听说陈婴已经占领东阳,就派遣使者要求跟他联合,一起西进。陈婴原是东阳县令史,住在县城,素来诚信,人们尊为长者。东阳的年轻人杀死县令,聚集几千人,想推举首领,没有合适的人,就请陈婴出任。陈婴以没才能为借口来辞谢,大家就强立陈婴为首领,县里跟随起义的有两万人。众人想拥立陈婴称王,用青布裹头,表明他们是新起的义军。陈婴的母亲对他说:“自从我做了陈家的媳妇,没有听说你家祖先有过显贵人物。现在突然获得大名,不是好兆头。不如归附别人,事情成功了还能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躲避,因为不是社会上的名人。”陈婴便不敢称王,对他的军官们说:“项家世世代代是将门,在楚国很有名望。现在要想办大事,主帅非这等人不行。我们依仗名家大族,一定能灭亡秦朝。”大家听从他的话,让部队归项梁统率。项梁渡过淮河,英布、蒲将军也带了军队来归附他。至此项梁总共已有六七万人,驻军下邳。

【原文】

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以距梁。梁谓军吏曰:“陈王首事,战不利,未闻所在。今秦嘉背陈王立景驹,大逆亡道。”乃引兵击秦嘉。嘉军败走,追至胡陵。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景驹走死梁地。梁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而西。章邯至栗,梁使别将朱鸡石、余樊君与战。余樊君死。朱鸡石败,亡走胡陵。梁乃引兵入薛,诛朱鸡石。梁前使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还报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时沛公亦从沛往。

【注释】

①彭城:县名。今江苏徐州市。②距:古同“拒”,抵御。③胡陵:秦县名。在今山东鱼台东南。④梁地:指战国时魏地,今豫东等一带。⑤栗:秦县名。今河南夏邑。⑥薛:县名。今山东薛城。⑦襄城:县名。今河南襄城。⑧拔:攻克。⑨坑:把人活埋。

【译文】

这时,秦嘉已拥立景驹为楚王,驻军彭城东面,想在此抵抗项梁。项梁对军官们说:“陈王首先起事,作战不利,不知道下落。现在秦嘉背叛陈王而拥立景驹,大逆不道。”于是进兵攻打秦嘉。秦嘉军队败逃,项梁追击到胡陵。秦嘉回军交战一天,秦嘉战死,军队投降。景驹逃跑,死在梁地。项梁兼并了秦嘉的军队,驻军胡陵,将要领兵西进。章邯的军队到达栗县,项梁派副将朱鸡石、余樊君迎战。余樊君战死,朱鸡石的军队溃败,逃奔胡陵。项梁就率领军队进入薛县,杀了朱鸡石。项梁先前派项羽另外攻打襄城,襄城官兵坚守,一时难以攻下。等到攻克之后,项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然后回来报告项梁。项梁听说陈王确实死了,就召集各部将领到薛县商量大计。这时沛公也从沛县赶来参加会议。

【原文】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好奇计,往说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亡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南公称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蠭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梁乃求楚怀王孙心,在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望也。陈婴为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梁自号武信君,引兵攻亢父

【注释】

①居鄛(cháo):县名。在今安徽桐城南。②蠭:同“蜂”。③盱(xū)台:县名。在今江苏盱眙(yí)东北。④亢父(gāng fǔ):县名。在今山东济南市南。

【译文】

居鄛人范增,已经七十岁了,一向善出奇计,前去游说项梁说:“陈胜失败是必然的。秦朝灭亡六国,楚国最为无辜,自从怀王到秦国一去不返,楚国人怀念他一直到如今,因此楚南公说:‘楚国即使只剩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还必定是楚国。’现在陈胜首先起事,不拥立楚王的后代而自立为王,他的势力不能久长。现在您在江东起兵,楚地蜂拥而起的将领都争着追随您的原因,是由于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将领,能够重新拥立楚王的后代。”于是项梁就到民间寻访楚怀王的孙子心,发现他正在替人家放羊,便拥立他做楚怀王,以顺从人民的愿望。任命陈婴为楚国上柱国,赐封五县,跟随怀王定都盱台。项梁自称为武信君,率军攻打亢父。

【原文】

梁起东阿,比至定陶,再破秦军,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梁不听。乃使宋义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义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则免,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夜衔枚击楚,大破之定陶,梁死。沛公与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下。沛公、羽相与谋曰:“今梁军败,士卒恐。”乃与吕臣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注释】

①臣:这里是自谦之词。君:这里是对人的尊称。②益:增援。③衔枚: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枚: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④外黄,春秋宋邑,战国属齐,故地在今河南民权县西北内黄集。⑤陈留:秦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之陈留镇。

【译文】

项梁从东阿出发,等到达定陶,再次打败秦军,项羽等人又杀死了李由,于是更加轻视秦军,显出了骄傲的神色。宋义就规劝项梁说:“打了胜仗,如果将领骄傲、士兵懈怠就会失败。现在士兵有些懈怠了,秦兵又一天天增加,我很替您担心。”项梁没有理睬,而派宋义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问他道:“您将要见武信君吧?”回答说:“是的。”宋义说:“我断定武信君的军队一定会失败。您慢去就免死,快去就遭殃。”秦朝果然发动全部军队增援章邯,士兵口中衔枚趁夜攻打楚军,在定陶打垮了楚军,项梁战死。沛公、项羽撤离外黄,进攻陈留,陈留军民坚守,没能攻下。沛公、项羽相互商量道:“现在项梁的军队垮了,士兵十分害怕。”就和吕臣的部队一起向东撤退。吕臣驻军彭城东面,项羽驻军彭城西面,沛公驻军砀县。

【原文】

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见楚怀王曰:“宋义论武信君必败,数日果败。军未战先见败征,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说之,因以为上将军;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未将。秦三年,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诸将詟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王。王因使使立羽为上将军。

【注释】

①征:征兆。②朝:拜见。③枝梧:同“支吾”,吭声。

【译文】

宋义所遇到的齐国使者高陵君显见了楚怀王说:“宋义断定武信君必败,没几天果然失败了。军队没有交战就预先看到了失败的征兆,这也可以说是懂得用兵啦。”楚王召见宋义,同他商讨大事,非常喜欢他,就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封为鲁公,担任次将;范增担任末将。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项羽早晨去拜见上将军宋义时,就在帐中斩了宋义的头。出帐向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阴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死他。”诸将都吓得不敢动弹,无人敢吭声。都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现在又是将军诛灭了乱臣贼子。”于是共同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派人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把他杀了。派遣桓楚向怀王报告情况,怀王就派使臣封项羽为上将军。

【原文】

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人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羽乃悉引兵渡河。已渡,皆湛舡,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视士必死,无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楚已破秦军,羽见诸侯将,入辕门,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羽繇是始为诸侯上将军,兵皆属焉。

【注释】

①卿子:对人之尊称。冠军:对上将军之称。②河:指漳河。钜鹿:秦县名。今河北省邢台市中部。③湛:通“沉”。舡:同“船”。④釜甑(fǔ zèng):泛指炊具。釜:锅。甑:蒸饭用具。⑤视:同“示”,表示。⑥壁:军营的围墙,此处指营寨。⑦见:召见。⑧辕门:古时军营的门或官署的外门。

【译文】

项羽杀掉宋义之后,威震楚国,名声传遍诸侯。他就派当阳君、蒲将军统兵两万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事刚取得一点儿胜利,陈馀又请求援兵。项羽就统率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渡过河,凿沉全部船只,砸毁锅灶,烧掉营垒,命令士卒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借此向士兵表示决一死战,无退还之心。于是一到钜鹿就包围王离,九战秦军,截断他们的运粮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闲不肯投降楚军,自焚而死。在这个时候,楚军雄冠诸侯。诸侯援军前来救援钜鹿的有十多座营寨,都不敢出兵。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侯军的将领都只敢在壁垒上观看。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杀声震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战栗惊恐。就这样打败秦军之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时,个个跪着前行,没有谁敢仰视。项羽从此开始成为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之兵都隶属于他。

【原文】

邯使使见羽,欲约。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羽乃与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羽流涕,为言赵高。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将秦军行前。

汉元年,羽将诸侯兵三十余万,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秦中,秦中遇之多亡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羽。羽乃召英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之,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夜击坑秦军二十余万人。

【注释】

①约:订立和约。②洹水: 今河南安阳市北的安阳河。殷虚:殷墟,殷朝的故都之一。在今安阳市西小屯村。③河南:今河南黄河以南地区。④新安:县名,在今河南新安西。⑤秦中:指关中地区。⑥亡状:无状,很不礼貌。⑦都尉翳(yì):董翳,在秦军中任都尉。

【译文】

章邯派人求见项羽,想要议和。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因为我们粮食缺少,所以我想要答应他们的议和。”军官们都说:“好。”项羽于是与章邯在洹水南边的殷墟会盟。订完盟约,章邯见了项羽,就流着眼泪,诉说赵高的种种行为。项羽于是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楚军中。让长史司马欣担任上将军,统率秦军为先锋。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率领诸侯兵三十多万人,一路进军攻占城池,打到河南,接着又到达新安。过去诸侯军中的官兵服徭役或屯守边疆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对待他们多有无礼之处,等到秦军投降了诸侯,诸侯军中的官兵们很多乘胜把秦军官兵当奴隶俘虏使唤,随便折磨侮辱秦军官吏、士兵。秦军官兵很多人暗地议论说:“章将军等人骗我们投降诸侯,现在如果能够入关破秦,那是大好事;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去了东面,秦朝定会杀尽我们的父母妻儿。”将领们暗中探听到这些议论,报告项羽。项羽就召集英布、蒲将军等人商议说:“秦军官兵人数还很多,内心不服,到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杀掉他们,而只和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等进入秦地。”于是楚军夜间出击出其不意地坑杀了秦兵二十多万人。

【原文】

至函谷关,有兵守,不得入。闻沛公已屠咸阳,羽大怒,使当阳君击关。羽遂入,至戏西鸿门。闻沛公欲王关中,独有秦府库珍宝,亚父范增亦大怒,劝羽击沛公。飨士,旦日合战。羽季父项伯素善张良。良时从沛公,项伯夜以语良。良与俱见沛公,因伯自解于羽。明日,沛公从百余骑至鸿门谢羽,自陈“封秦府库,还军霸上以待大王,闭关以备他盗,不敢背德”。羽意既解,范增欲害沛公,赖张良、樊哙得免。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www.daowen.com)

【注释】

①当阳君:英布。②戏西:戏水以西。鸿门:地名。今称项王营,在今陕西临潼东。③飨(xiǎng)士:以酒食款待士兵,犒劳士卒。④自解:亲自解释。⑤阻山带河:靠山环河。指形势险要。⑥四塞: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⑦衣锦夜行:穿了锦绣衣裳在夜间走路,比喻虽居官位,却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⑧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译文】

项羽军到了函谷关时,发现有军队把守,不得进入。听说沛公已经攻下咸阳,项羽大怒,派当阳君英布等人攻打函谷关。项羽这才进入函谷关,到达戏水西面的鸿门。听说沛公想当关中王,独自占有秦朝府库珍宝,亚父范增也大怒,劝项羽袭击沛公。于是设酒宴犒劳士卒,准备到第二天交战。项羽的叔父项伯,向来与张良要好。张良这时跟随沛公,项伯就连夜赶去,把事情都告诉了张良。张良带项伯一起去见沛公,求项伯解除项羽的疑心。次日,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到鸿门拜见项羽,解释说:“封存秦朝府库,退军到霸上以便恭候大王,闭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不敢违背大王恩德。”项羽的疑虑已经打消,范增还想杀沛公,多亏张良、樊哙才得幸免。

过了几天,项羽领兵洗劫了咸阳,杀了秦朝降王子婴,烧了秦朝宫室,大火三个月不灭;他掠夺了秦朝的财宝和美女往东而去,秦民大失所望。这时韩生劝说项王道:“关中靠山环河,四面皆有天险,土地肥沃,可以建都称霸。”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已被焚烧残破,又思恋家乡要回东方,说:“富贵不回家乡,就如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韩生说:“人们说楚国人都是猴子戴人帽,看来果真如此。”项王听到后,就杀了韩生。

【原文】

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者王其地。羽既背约,使人致命于怀王。怀王曰:“如约。”羽乃曰:“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颛主约?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王之。”诸将皆曰:“善。”羽乃阳尊怀王为义帝,曰:“古之王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徙之长沙,都郴。乃分天下以王诸侯。

羽与范增疑沛公,业已讲解,又恶背约,恐诸侯叛之,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之。”乃曰:“巴、蜀亦关中地。”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道。羽自立为西楚伯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注释】

①致命:请示。②功伐:功劳;功勋。③颛:同“专”,专断。④假:暂时。⑤阳:表面上。⑥郴(chēn):秦县名。今湖南郴州。⑦讲解:讲和,和解。

【译文】

当初,怀王与诸将领约定,先进入潼关的可在关中称王。项羽已经背叛盟约,便派人请示怀王,怀王说:“按先前约定的办。”项羽说:“怀王是我项家武信君拥立的,他没有什么功劳,怎么能自己专断主立盟约呢?全国初起事时,暂时拥立诸侯后裔为王,是为了便于讨伐秦朝。然而亲自披坚执锐,首先起事,风餐露宿历经三年,灭秦平定天下的,都是各位将相和我的力量啊!怀王尽管无功,仍应分给他土地尊他为王。”诸将都说:“好。”于是项羽表面上推尊怀王为义帝,说:“古代称王的,拥有领地千里,必定定居在水的上游。”于是把怀王迁徙到长沙,建都郴县。然后划分天下封地让诸侯称王。

项王、范增虽然怀疑沛公想要独占天下,可是双方已经讲和,顾忌一旦违约,恐怕诸侯背叛,就暗中谋划道:“巴郡、蜀郡道路艰险,秦朝流放的人都在蜀地。”于是说:“巴郡、蜀郡也是关中之地。”因此立沛公为汉王,领有巴郡、蜀郡、汉中。而把关中划为三份,封秦朝降将为王,用以阻挡汉王。项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领有梁楚地区九个郡,建都彭城。

【原文】

三年,羽数击绝汉甬道,汉王食乏,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羽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不取,后必悔之。”羽乃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与陈平金四万斤以间楚君臣。项羽以故疑范增,稍夺之权。范增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行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注释】

①易与:容易对付。②赐骸骨:古代大臣请求致仕(辞官退休)的婉词。骸骨:身体的代称。③疽(jū):一种恶性的疮。。

【译文】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项王多次侵夺汉军甬道,汉王缺粮,请求讲和,划分荥阳以西归汉。项王也想同意,历阳侯范增却说:“汉军现在容易对付了,现在不攻取,以后必定后悔。”项王于是迅速包围荥阳。汉王十分担心,就交给陈平四万斤黄金去离间项王君臣关系。项王因此便怀疑范增,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事大体已定,君王自己去干吧!希望您赐我告老还乡。”范增还未走到彭城,就发背疮而死。

【原文】

汉王四年,汉军方围钟离眜于荥阳东,羽军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羽亦军广武相守,乃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亨太公。”汉王曰:“吾与若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杯羹。”羽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但益怨耳。”羽从之。乃使人谓汉王曰:“天下匈匈,徒以吾两人。愿与王挑战,决雌雄,毋徒罢天下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羽怒,伏弩射伤汉王。汉王入成皋。

【注释】

①险阻:险要地带。②高俎(zǔ):古代祭祀时摆牲肉的高案。 ③下:投降。④亨:同“烹”。⑤若:你。⑥乃:你。⑦益:增加。 ⑧匈匈:同“讻讻”,动乱,纷扰。

【译文】

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汉军正在荥阳东面包围了钟离眜,项羽率军来到。汉军畏惧楚军,全部奔往险要地带。项羽军也驻扎在广武县防守,做了一张高几案,把刘太公放在上面,通告汉王说:“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烹杀太公。”汉王说:“我与项王一起为臣接受怀王的命令,相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烹杀你的老爹,那我希望你分给我一杯肉汤。”项王大怒,要杀太公。项伯说:“天下大事还不可预料。况且争夺天下的人无法顾及家人,即使杀了他也没有好处,只会增加怨恨罢了。”项王听从了他的话。项王便派人对汉王说:“天下动乱,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罢了,希望与汉王挑战,一决雌雄,不要白白连累天下百姓啊!”汉王笑着谢绝道:“我宁愿斗智,不愿斗力。”项王大怒,命埋伏的弓箭手射伤汉王。汉王退往成皋。

【原文】

时,汉关中兵益出,食多,羽兵食少。汉王使侯公说羽,羽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东者为楚,归汉王父母妻子。已约,羽解而东。五年,汉王进兵追羽,至固陵,复为羽所败。汉王用张良计,致齐王信、建成侯彭越兵,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大司马周殷叛楚,举九江兵随刘贾,迎黥布,与齐梁诸侯皆大会。

【注释】

①说:游说,劝说。②解:收兵。③致:调集。

【译文】

这时,汉关中派出的士兵大量增加,粮草充足,项王兵少粮缺。汉王派遣侯公前往游说项王,项王就跟汉王订约:平分天下,划鸿沟以西的地方属汉国,鸿沟以东的地方属楚国,归还汉王的父母妻儿。约定后,项羽收兵东归。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军进兵追击项羽军,到达固陵县,又被项羽打败。汉王采用张良的计策,调集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的部队,又让刘贾率兵入楚地,包围寿春。大司马周殷背叛楚国,率领九江全部士兵追随刘贾,迎接黥布,与齐国、梁国等诸侯全部会合起来。

【原文】

羽壁垓下,军少食尽。汉帅诸侯兵围之数重。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多也!”起饮帐中。有美人姓虞氏,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乃悲歌忼慨,自为歌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曲,美人和之。羽泣下数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释】

①壁:扎营。②骓(zhuī):黑白相间的马。③忼慨:激昂,愤激。④逝:这里是前进之意。⑤奈若何:对你怎么办。

【译文】

项羽军队在垓下筑起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包围楚军。项羽晚上听到汉军周围都唱着楚歌,大惊道:“汉军都已经占领楚地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于是起身在营帐中饮酒。项羽有位美人姓虞,经常受宠随从;有匹骏马名叫骓,项羽经常骑它。这时项羽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了几遍,美人也随声和唱。项羽泪下数行,身边的随从也都哭泣,不忍抬头看他。

【原文】

于是羽遂上马,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夜直溃围南出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羽。羽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羽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追者数千,羽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伯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军快战,必三胜,斩将,艾旗,乃后死,使诸君知我非用兵罪,天亡我也。”于是引其骑因四隤山而为圜陈外向。汉骑围之数重。羽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羽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杀汉一将。是时,杨喜为郎骑,追羽,羽还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三处。汉军不知羽所居,分军为三,复围之。羽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两骑。乃谓骑曰:“何如?”骑皆服曰:“如大王言。”

【注释】

①戏:同“麾”。麾(huī)下:部下。②阴陵:县名。在今安徽定远西北。③绐(dài):欺骗。④东城:县名。在今安徽定远东南。⑤艾:当为“刈(yì)”,断。⑥四隤(tuí)山:又名四马山。在乌江附近,在今安徽和县北。陈:同“阵”。⑦披靡:形容军队溃败。⑧辟易:惊退。

【译文】

于是项羽上马,部下骑马相随的有八百多人,当夜直接突围往南,飞马奔驰。天亮后,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能跟得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项羽到达阴陵,迷失了道路,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往左。”往左,便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领兵东奔,到达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汉军骑兵追赶的有几千人,项羽自己料想不能逃脱,便对他的骑兵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凡是抵抗的敌人都要败亡,攻击的敌人都要降服,未曾失败过,这才霸有天下。然而今天终于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并非作战的过错。今天一定要决一死战,愿为诸位痛快一战,一定接连三次获胜,斩敌将,砍敌旗,然后战死。让诸君知道不是我用兵的过错,是上天要灭亡我。”于是带着他的人马依靠四隤山向外形成圜阵。这时汉军已重重包围。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诸位斩他一将。”命令骑兵们四面奔驰而下,约定到山的东边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喊奔驰而下,汉军都随之溃散,于是就斩杀了一员汉将。这时杨喜任郎骑,追赶项羽,项羽回头怒目呵叱,杨喜人马都受到惊吓,退避好几里地。项羽与骑兵们分为三处。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里,就分为三路,重新包围。项羽纵马奔驰,又斩杀一名汉军都尉,杀掉上百人。又聚集他的骑兵,仅损失两名而已。项羽就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一样。”

【原文】

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诸项支属皆不诛。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

【注释】

【译文】

于是项王就带兵向东,准备渡过乌江。乌江亭长停船靠岸等着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土地也纵横千里,民众也有几十万,足以称王了。希望大王急速渡江。现在只我有船,汉军来到,无船渡江。”项王笑着说:“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呢!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返回,纵使江东父老同情我而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纵使他们不说,难道我内心深处不感到惭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位厚道的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日行走千里,我不忍心杀掉,把它送给您吧!”于是命令骑兵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交战。仅项羽自己杀死的汉军就有几百人,项羽身上也受伤十多处。项羽回头看见汉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熟人吗?”吕马童面对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就说:“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买我的头,封邑万户,我让你们得到吧!”就自刎而死。王翳砍下项羽首级。其他人互相践踏争夺项羽躯体,相互残杀了几十个人。到最后,杨喜、吕马童、郎中吕胜和杨武各夺得项羽一部分肢体。所以后来将项羽的封地划分给他们五人,都被封为列侯。

汉王按鲁公封号把项羽埋葬在谷城。项氏各支系都未诛杀。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

【原文】

赞曰:周生亦有言,“舜盖重童子”,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③邪?何其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桀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拔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兵灭秦,分裂天下而威海内,封立王侯,政繇羽出,号为“伯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怨王侯畔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始霸王之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不自责过失,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岂不谬哉!

【注释】

①周生:姓周的儒生。②童:古同“瞳”,瞳孔。重瞳子: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在上古神话里记载有重瞳的人一般都是圣人。③苗裔:后裔,后代。④尺寸:指封地。⑤陇亩之中:田间,引申为民间。⑥五诸侯:指秦末起义中齐、燕、韩、赵、魏等五个诸侯。⑦背关怀楚:指项羽放弃关中,而一心想回到故乡楚地。⑧寤:通“悟”。

【译文】

班固评论道:有个姓周的儒生曾说过,“舜的眼睛里有两个瞳仁”,项羽的眼睛里也有两个瞳仁,项羽难道是舜的后裔吗?为什么这样迅猛突起呢?秦朝政令失误,陈涉首先发难,英雄豪杰蜂拥而起,互相争斗,数不胜数。可是项羽没有尺寸之地,却在民间乘势而起,历经三年,就率领五国诸侯灭了秦朝,分裂天下而威震海内,封立王侯,政令由他发布,号称霸王,王位虽然没有善终,这在近代以来是没有出现过的。等到他放弃关中,而一心想回到故乡楚地,驱逐义帝,埋怨诸侯王们背叛自己,他的处境就艰难了。他自负战功,逞个人的智能而不效法古代圣贤,开始称霸天下,要用武力征伐来治理天下,其结果是五年时间就亡了国,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不检讨自己的过失,竟然说“天要亡我,不是作战用兵的过错”,岂不是荒谬吗!

【简析】

本篇叙述项羽一生事迹。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钜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汉书》写项羽,基本上取材于《史记》,与《史记》相比,态度是忠实的,只是评论人物的功过有所不同,态度有所偏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