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北古代园林史纲-园艺技术与盆景植物

河北古代园林史纲-园艺技术与盆景植物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园艺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园林绿化、园圃树种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学者们考证认定,望都壁画绘制的盆景植物就是盆栽植物“景天”,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古老的园艺盆景、盆栽植物。现存版本共有2371字中,包括农业生产、养蚕、纺绩、织染、食品加工、酿造、园艺、园林、教育、社会关系、粜籴买卖、制药、纳妇和卫生等内容。其中写园艺压枝技术:“二月尽三月,可掩树枝。”

河北古代园林史纲-园艺技术与盆景植物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园艺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园林绿化、园圃树种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东汉仲长统说,各地豪强地主“场圃筑前,果园树后”,反映了豪族庄园大都有林果园池。还出现了大规模的园圃经营者和贩卖果菜的商人。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各民族农业文化交流的加强,园艺技术不断提高,果树、景观树种品种显著增多,据《上林赋》《西京杂记》和《三辅黄图》等书记载,果树中除以前见于文献的梨、枣、栗、桃、李、杏、梅、柑等十多种外,新见于记载的有卢橘(枇杷)、杨梅、蒲陶(葡萄)、龙眼、林檎、安石榴、留球子、千岁子等新的树种。各种果树还形成了不少优良品种。《西京杂记》记载上林苑种植的果树品种就有梨十种、枣七种、栗四种、桃十种、李十五种、查三种、棠三种、梅七种、杏二种等。

中国古老的盆景艺术在汉代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受汉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影响,园艺栽培的盆栽,升华成具有意境的盆景,并形成了一门园艺盆景艺术,而河北可能是最早将盆景文化与宫苑消防结合的地区。在河北省望都县所药村东汉墓葬壁画中,描绘了一个木质几架上,有一个陶质卷沿圃盆,盆中有六棵小红花。这是迄今考古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盆景壁画资料。

中国的盆栽花卉从其滥觞就是为园林和庭院服务的,其最早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始终缺少考古学的证据。根据文献记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只能采用盆栽办法带回来。而河北望都东汉贵族墓葬壁画盆花右上方清晰地书写“戒火”[21]。考古工作者认为,这株盆栽是用于戒火消防的象征物。

《本草》记载,“景天,一名戒火,一名火母,主明目轻身。”学者们考证认定,望都壁画绘制的盆景植物就是盆栽植物“景天”,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古老的园艺盆景、盆栽植物。

图2-6 望都县所药村东汉壁画墓绘制的“戒火”盆景

河北东汉安平国豪族崔氏家族的名人崔寔,总结自己家族庄园一年十二个月家庭事务的安排,编纂成《四民月令》一书,反映的正是世族地主庄园的生产和生活。现存版本共有2371字中,包括农业生产、养蚕、纺绩、织染、食品加工、酿造、园艺、园林、教育社会关系、粜籴买卖、制药、纳妇和卫生等内容。其中写园艺压枝技术:“二月尽三月,可掩树枝。”贾思勰注释说:“埋树枝土中,令生,二岁已止,可移种矣。”“掩树枝”是无性繁殖的“压条”。当然,《四民月令》说的“掩树枝”,既包括果树,也有景观树种。(www.daowen.com)

《四民月令》中提到二十来种蔬菜。其中瓜、芥、葵、芜菁、大葱、小蒜、苜蓿等七种,在一年内出现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播种期,有的在相邻两三个月中都提到同一蔬菜的播种。如在六、七两个月都提到种芜菁,在六、七、八三个月中都提到种小蒜。分期播种的目的在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延长供应期。

崔寔的这部著作,上承西汉《氾胜之书》,下启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填补了五百年间有关农业技术和园艺技术的空白,对后世国内外的园艺、农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著作大约流传到两宋时期,到元代遗失了,清代先后出现三个辑印本。1962年中国西北农业学院石声汉在前人基础上编纂《四民月令校注》。德国学者克里斯廷·赫尔茨在1963年把《四民月令》译成德文,在汉堡出版,书名叫《崔寔〈四民月令〉——后汉的农家历》。日本渡部武根据中国石声汉的《四民月令校注》,按月列出正文、通释和译注,1987年由日本平凡社出版,日译本副题为“汉代的岁时与农事”。

河北两汉时期园艺技术的发展,为各地园林的树种移植和繁育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了园林绿化美化的进步与发展。

图2-7 东汉安平崔寔《四民月令》清代辑印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