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51个关键词解码《三国演义》

51个关键词解码《三国演义》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期间,民间艺术的戏曲和故事领域中,也诞生了无数的“三国故事”,并广为流传。北宋末年也已经出现了专门的三国故事,被称为“说三分”。由此可见以“三国”为题材的戏剧也甚是流行。刘备穿插于“三绝”即诸葛亮、关羽、曹操三人关系中,在故事情节铺展中演绎出的相遇和离别等场景,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首屈一指的精彩场面。

51个关键词解码《三国演义》

众所周知,有关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记载和演义书籍,影响较大的有两部:一部是正史《三国志》,另一部是历史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233—297年)原出生于三国时期的蜀国,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陈寿时年31岁。两年后(即泰始元年,265年),魏亦被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所取代,这一时期陈寿仕从西晋。至咸宁六年(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天下,陈寿始撰写《三国志》。

陈寿执笔《三国志》时,采用了司马迁著《史记》所创的文体纪传体”和“列传体”。这是与人物传记并称的文体,“纪传体”的“纪”指的是皇帝的传记。

因《三国志》(全65卷)是记载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书,故其特色是由《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三部分构成。在该书中陈寿对魏、蜀、吴三国的地位并没有等同视之,他把魏国视为正统王朝,运用占整部书一半的篇幅对其进行记述。作为皇帝传记的“纪”也只运用在《魏书》中(在《蜀书》和《吴书》中,刘备孙权等皇帝的传记全部是“××传”的形式)。

明明是蜀国人,却把敌国魏国视为正统,因而后世对陈寿的评价很差,他也因此被后人所诟病。然而,陈寿在继承魏国系统的西晋做官,从其立场上来说,将魏国视为正统可以说是理所应当的。另外,当时虽说是三国分立,但与分割中国南部的蜀国和吴国相比,控制了中原地区的魏国在政治文化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这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可以说,作为优秀历史学家的陈寿对三国的形势判断还是客观而冷静(理性)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他撰写《三国志》时把魏国作为正统亦是无可厚非。

不过,作为历史学家,不管陈寿多么客观、冷静,但其对被灭亡的故国蜀国所具有的惋惜悲哀之情还是很深刻的。他煞费苦心,运用微妙的笔触,将其对故国蜀国铭刻在心的思念,融汇于文字之间,这种心情流露的痕迹,在《三国志》中随处可见。由此看来,一千多年后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却明显是以刘备的蜀国为正统这一视角来描写,其思想萌芽可以说在陈寿的《三国志》里也早已有所显现。

陈寿逝世约130年后的元嘉六年(429年),六朝时期,刘宋历史学家裴松之(372—451年)搜集了各种相关资料,为陈寿的《三国志》的简洁文本加注上了庞大的注释,完成了《裴注三国志》。现在流通的《三国志》就是陈寿的正文和裴松之的注释两者并存的版本。顺便说一下,《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的时间脉络虽是根据陈寿的正文而定,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等大多是根据裴松之的《裴注三国志》创作的。

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形成于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的元末明初,距陈寿的正史《三国志》著作完成也已过了一千多年。在此期间,民间艺术的戏曲和故事领域中,也诞生了无数的“三国故事”,并广为流传。

更早时期的详细情况虽不是很清楚,不过,宋代(北宋960—1227年,南宋1127—1279年)时期,在镇上的繁华场所,说书人在听众面前滔滔不绝地讲述的三国故事就很受欢迎。北宋末年也已经出现了专门的三国故事,被称为“说三分”。另外,在元朝(1271—1368年)时期,被称为“元曲”的戏剧盛行开来,而其中流传至今的三国故事剧目则有二十余部。由此可见以“三国”为题材的戏剧也甚是流行。(www.daowen.com)

在这些三国故事和三国戏剧中,最受欢迎的角色是性格粗鲁、莽撞的张飞。张飞的暴躁性格和果敢行为让听众和读者内心大感畅快淋漓,倾听和观看之时情不自禁地为之发出阵阵喝彩。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收集了从北宋时期到元朝年间无数这种以民间艺术形式流传的三国故事,并将其与陈寿的正史《三国志》的文本以及裴松之的《裴注三国志》为代表的各种正统的历史资料进行对照,去粗存精,整理成文。

就这样,生动描写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魏蜀吴三国鼎立及三国灭亡过程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了。

贯穿《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是强调汉王朝后裔刘备的英雄主义,将当时的蜀国定位为正统王朝。与此相对,对刘备的对手曹操则是以重点笔墨夸张地描述了其手段恶劣的奸雄性。因此,《三国演义》的故事内容是以好人刘备和坏人曹操的对立为主线,通过艺术性地设置各色人物陆续登场的手法,叙写了丰富多彩的生动故事场景。

《三国演义》最大的魅力在于,给每个拥有强烈个性的出场人物设定了独自的绝妙的精彩场面,让他们尽情发挥独特的个性。顺便一提,作为《三国演义》校订者而为人所知的清代学者毛宗岗说过,在《三国演义》中有“三绝(三个杰出人物)”登场,即“智绝(极其聪明)”诸葛亮、“义绝(极富义气)”关羽、“奸绝(极其奸诈)”曹操三人,对他们三人的描写极为精彩。

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在《三国演义》故事中,诸葛亮、关羽、曹操三人的形象十分鲜明。特别是忠义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关羽,是罗贯中着力描写的角色之一,即便说《三国演义》背后的主角是关羽也毫不过分。如上所述,民间艺术题材中最光彩闪耀的是性格粗暴的张飞,而在《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中,带有悲壮色彩的关羽则更为耀眼。

刘备穿插于“三绝”即诸葛亮、关羽、曹操三人关系中,在故事情节铺展中演绎出的相遇和离别等场景,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首屈一指的精彩场面。如刘备和关羽、张飞相遇的桃园结义场面、刘备三顾茅庐拜见诸葛亮的场面、在赤壁之战中惨败的曹操和关羽再会的华容道场面、刘备临终托付诸葛亮后事的白帝城生死离别场面等。以这些令人难以忘记的场面为核心,《三国演义》展现了其充满魅力的故事画面。

当然,在《三国演义》的出场人物中,除了人物性格鲜明的“三绝”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令人心动的魅力角色。可以说,只有这些引人入胜、使人读之欲罢不能而又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描画出的一幅幅展现活灵活现的人物独特形象场景的精彩画面,才是令《三国演义》的读者最追捧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