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楚国君王研究:楚康王与吴国长期对抗,楚肃王面临魏国威胁

楚国君王研究:楚康王与吴国长期对抗,楚肃王面临魏国威胁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国君王也是一样。由此可见,楚康王虽力图攻吴,并取得一些胜利,但始终无法摆脱吴的严重威胁。郑自春秋以来一直是楚国北上争霸的中间地带,对楚国来说,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楚肃王无能为力。公元前371年魏又攻楚,魏国势力伸入到楚国方城北,楚肃王仍未反击。

楚国君王研究:楚康王与吴国长期对抗,楚肃王面临魏国威胁

楚国42个君王中有25个政绩平平,总体来看很平庸,有的甚至在现有文献中只记载了姓名,没任何事迹的记载,更不用说政绩或者贡献了。这类楚国君王按照主要原因又可分为生平事迹无记载、在位时间短和不思进取等三种情况。

1.生平事迹无记载的楚君

这类楚君是楚武王以前的楚族酋长。由于那个时期楚族还处于原始社会,当时即便喜欢记录历史的北方诸国都还没有开始记载他们的大事,也就没有顺便记载楚国大事的可能;不喜欢记载历史的楚国就更不用说了。故到目前为止,文献或出土文物基本上只或隐或显地记载了他们的姓名,有的还记载了在位时间,但没记他们的事迹。因此,这些楚君在位期间究竟干了些什么,对楚国是有贡献还是有损害我们也就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推测这些楚君的活动。这一时期楚国还没有强大起来,还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他们不会不努力奋斗;楚国生产力不发达,物质财富也不丰富,也没什么好奢侈享乐的,故也不会象楚国强大富庶后的楚王那样奢靡享乐。这种情况下,这些楚君应该会继承前辈楚君的做法,兢兢业业地奋斗,为楚国积蓄力量。这类楚君共有14位,他们分别是熊艾、熊、熊胜、熊扬、熊挚、熊延、熊勇、熊严、熊霜、熊徇、熊咢、若敖熊仪、宵敖熊坎和蚡冒熊眴。

2.在位时间短的楚君楚王

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加上君王都实行终身制,故而能够干出一番事业的君王一般都是在位时间很长。除个别情况外,在位几年,或者不超过十年基本上干不了什么事情。因此,在位时间短的君王基本上不可能有所作为。这既可从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国君身上得到验证,也可从秦以后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的皇帝身上得到验证。楚国君王也是一样。由于病死、政变被杀死、自杀、被“盗”所杀、不明原因而死,导致在位少于10年(包括10年)的楚君楚王,除上述无事迹记载的熊挚(不知什么原因公元前876年在位仅1年)、熊霜(不知什么原因于公元前827—公元前822在位仅6年)、宵敖熊坎(不知什么原因于公元前763—公元前758在位仅6年)三位外,楚武王以后还有杜敖熊艰、郏敖熊员、訾敖熊比、楚声王熊当、楚幽王熊悍和楚哀王熊犹等6位。

杜敖熊艰于公元前675年至公元前672年在位,由于大臣拥立其弟熊恽即后来的楚成王,在位4年即被杀。郏敖熊员于公元前544年至公元前541年在位,由于其叔叔熊围即后来的楚灵王篡夺王位而被楚灵王用冠缨绞杀。熊比于公元前529年被拥立为楚王,只几个月就被其弟熊居即后来的楚平王设计吓得自杀。楚声王熊当于公元前407年至公元前402年在位,为“盗”所杀,在位6年。楚幽王熊悍于公元前237年至公元前228年在位共10年,不知什么原因而死。楚哀王熊犹于公元前228年继位,不到1年就被其庶兄负刍发动政变而杀。这6位楚君楚王和上述没事迹记载的熊挚、熊霜、宵敖熊坎都因在位时间短或太短而对楚国没多大贡献,也谈不上造成多大损害。

3.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楚王(www.daowen.com)

这类楚王包括楚穆王、楚康王、楚简王、楚肃王和楚考烈王等5位。总体上看,他们自己能力不强,也没高远理想和过人的胆识;大臣则为个人和家族利益而争权夺利,缺乏忠直大臣辅政。此时楚国生产力得到大发展,物质较丰富,有田猎、美女歌舞、宴饮等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他们也会享受这些,只不过还没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楚穆王稍微特殊一点,归入这类楚王虽有点委屈,但他的政变导致楚国强劲的争霸势头中断,且他确实是没多大创新,沿着楚成王的足迹前进而已;楚康王、楚简王、楚肃王在位时也积极进取,但不知怎么干好;楚考烈王在位期间楚国已衰落到底谷,陷入相当危险的境地,他也无力回天。因此,这几位楚王只好也只能维持前任或前几任的状况,没能对楚国作出贡献,却也没对楚国造成更大的损害。

楚穆王继位后灭江,灭六和蓼,迫使郑国与楚讲和,公元前617年宋、郑、陈等中原国家弃晋附楚,打败麇军,镇压群舒叛楚,楚国势力进一步向江淮地区发展。

楚康王继位后,王权开始削弱;公族与世族以及世家大族之间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激烈,造成一些世家大族被灭族;一些世家大族逃往他国,为他国效劳,出现“楚才晋用”“楚才吴用”的情况,危害楚国。这时楚国与老对手晋国主流是弭兵;楚国的劲敌是吴国。公元前559年楚康王派令尹子囊伐吴,楚军大败。公元前549年春,楚国训练成水军后出动水军攻吴,还是无功而还;夏,楚康王亲自领军讨伐叛楚的舒鸠也无功而还;秋,楚令尹子木率军灭舒鸠;冬,吴王诸樊率军伐楚,被射死。公元前547年,楚康王联合秦军伐吴,闻吴有备而还。由此可见,楚康王虽力图攻吴,并取得一些胜利,但始终无法摆脱吴的严重威胁。

楚简王在位二十四年,除了即位初凭借楚惠王的声威灭莒、公元前413年伐魏至上洛外,别无建树。

楚肃王继位初期楚国七十余家宗亲权贵因射杀吴起兵器触到楚悼王尸体而遭到诛戮,楚国朝廷一时空虚,因此,楚肃王对外妥协退让。公元前377年,蜀伐楚,楚被迫筑扦关防御。公元前375年,魏攻楚,韩国乘机攻灭楚的属国郑国。郑自春秋以来一直是楚国北上争霸的中间地带,对楚国来说,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楚肃王无能为力。公元前371年魏又攻楚,魏国势力伸入到楚国方城北,楚肃王仍未反击。由此可见楚肃王的软弱。

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继位,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大权落到黄歇手中,长达二十五年。楚考烈王因无能、只顾大肆享乐而不理朝政逐渐被春申君黄歇架空。既被架空,就更加不问国事,不思进取,故直到死也无所作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