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楚国君王楚灵王的影响与损害

楚国君王楚灵王的影响与损害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灵王当令尹和继位为楚王期间与吴国争霸处于下风,同时他的种种恶劣行径也败坏了楚国形象,他死亡的独特性也对楚国造成了较大的损害。楚灵王败坏楚国声誉和形象的第二个行为就是在对外活动中粗暴对待他国他人,招致他国他人的反感,有时反而受辱、有时甚至是被诅咒。公元前538年夏,申之会时,楚灵王以徐国国君为吴女所生,对楚有二心予以拘留。

楚国君王楚灵王的影响与损害

楚灵王当令尹和继位为楚王期间与吴国争霸处于下风,同时他的种种恶劣行径也败坏了楚国形象,他死亡的独特性也对楚国造成了较大的损害。

1.与吴国争霸处于下风

楚灵王时期,楚国争霸的主要对手一个是北方的晋国,一个是东方的吴国。楚灵王夺位以后就一心想恢复楚庄王时期的霸业,因而先后轮番与晋国、吴国争霸。与晋国争霸占据上风;但与吴国争霸则丝毫没有占到上风,基本上处于劣势。

楚灵王继位之初,在国内初安后迅速北上争霸,于公元前539年迫使晋国的附属国郑国朝楚。郑国向晋国请示,晋国不敢反对。公元前538年春,楚灵王遣伍举赴晋表明想会盟诸侯,征求晋国同意。因晋国君臣当时主要精力放在内争而不是外争上,故尽管晋平公很难堪,还是又一次无可奈何地允楚灵王会盟诸侯。同年夏,楚灵王在楚国境内的申县会蔡、陈、郑、许、徐、滕、胡、沈、小邾等国国君,以及宋世子佐、淮夷的酋长,是楚灵王图谋复霸的第一次大的行动。同年秋,楚灵王统领各国军队伐吴,攻克朱方,还军时又灭赖。公元前534年,陈公室发生内乱。楚灵王闻陈乱,派公子弃疾出兵围陈。公元前534年十月灭陈为县。(《左传·昭公八年》)公元前533年春,楚灵王在陈地会见鲁、宋、郑、卫四国大夫。接着命然丹迁城父之民于陈,命公子弃疾迁许之民于城父,命然丹迁方城外之民于许,以加强对北境各地人民的统治。公元前531年夏,楚灵王在申地杀应召而来的蔡灵侯及其随从七十人,接着派遣公子弃疾率军围蔡。同年秋,晋会齐、宋、鲁、卫、郑、杞谋救蔡。会后,各国并未出兵,晋仅派大夫狐父赴楚,请求楚灵王宽免蔡国,被楚灵王拒绝。同年冬,楚灵王灭蔡为县,杀蔡灵侯太子,把他作为牺牲祭祀冈山。接着,楚灵王在陈、蔡、不羹筑城,以加强威慑中原诸侯国的力量。由此可见,楚灵王北上与晋国争霸顺利。

与晋国争霸的同时,楚灵王也东进与吴国争霸。但楚灵王东进不利,总是遇到吴国的强力抵抗。公元前538年秋,楚灵王统领各国军队伐吴,攻克朱方,执杀齐庆封,灭其族。吴国也不示弱,立即于同年冬举兵伐楚,攻入棘、栎、麻。楚沈尹射奔赴夏汭,箴尹宜咎、蒍启疆分别在钟离、巢、州来等城筑城,以加强戍守。楚灵王为了改变被动局面,于公元前537年会蔡、陈、许、顿、沈、徐、越等国军队伐吴。闻吴军出动,蒍启疆率军尾随,企图见机袭击,却不防吴军反扑,败楚军于鹊岸。楚灵王急忙乘驲赶到罗汭,率军自罗汭东渡进抵汝清,见吴早有防备,只在坻箕山检阅军队,向吴军示威而已,并未进攻。楚灵王害怕吴国来犯,派沈尹射、蒍启疆分别在巢、雩娄驻军待命,以防不测。公元前536年秋,徐太子仪楚聘楚,楚灵王拘执仪楚。仪楚逃归后,楚灵王命蒍洩伐徐。吴国闻讯后出兵来救。楚灵王于是命令尹子荡领兵攻吴,驻军豫章,进抵乾溪,在房钟被吴军打败,宫厩尹弃疾被俘,楚又以失败而告终。楚灵王于公元前530年又挥师东进,冬猎于州来,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领兵围徐,以威胁吴国。楚灵王驻军乾溪作为他们的后援。直到第二年夏天被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发动的政变推翻。由此可见,楚灵王与吴国争霸,遇到吴国的强力抵抗,丝毫占不到便宜,反而处于劣势。此时的国际形势是,晋国这个老大强国衰弱了,根本没与楚国交战,新兴吴国强大起来,多次与楚国交战,是楚国真正的对手。因此,楚灵王与吴国争霸不占优势,标志着楚灵王重振楚国霸主雄风的行动是失败的。

2.毁损楚国的声誉和形象

楚灵王对楚国更大的损害主要是他的所作所为受到北方诸侯和贵族的讥讽和嘲笑,把楚庄王等人建立的楚人良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全毁了。

楚人作为南蛮一直让北方人瞧不起。经过此前几代楚王努力向北方学习,按照北方的规则行事,尤其是楚庄王通过诸如灭陈复陈、赦郑、释宋等一系列代价巨大的行动,才让北方人在畏服楚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开始真正佩服楚人的为人。楚灵王继位前后,北方人肯定是以北方的礼制为标准看待一切,更有历史上留下美名的贤臣如晋国的叔向、郑国的子产、齐国晏婴,都是特别维护传统礼制的人。与这些人打交道,稍不谨慎就会引起他们的指责。更不用说,像楚灵王许多公开、明显、肆意的不符合北方礼制的言行,更是给他们留下一些把柄,导致他们的讥讽、嘲笑甚至诅咒,败坏了楚国的形象和声誉。

楚灵王败坏楚国声誉和形象的第一个行为就是在未当楚王前在国际场合公然僭越使用楚王的仪仗。公元前541年春,作为楚国令尹的王子围与晋、齐、宋、卫、陈、蔡、郑国大夫、许、曹国君盟于虢。会盟过程中,作为令尹的楚公子围公然使用楚王的服饰设施等仪仗,在各国面前,表明自己虽是令尹,实为楚君。这种行为,在楚国就曾经遭到正直官员申无宇的斥责和斩旗,更何况在传统礼制要严得多的北方。春秋时期,尽管是成王败寇的时代,但仍旧在各种场合非常讲究礼制和名实相符。楚灵王当时还是楚国令尹,却公然使用楚王服饰设施,是公开的僭越,在国际上造成楚国令尹公然以下犯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恶劣印象,造成很坏的影响,遭到北方诸侯和贵族的非议和讥讽。由于熊围是楚国令尹,后来还当上楚王,因此,他出的丑就不仅是他自己的丑,更是楚国的丑;丢的不仅是他自己的脸,更是楚国的脸,对楚国声誉和形象造成很大损害。

楚灵王败坏楚国声誉和形象的第二个行为就是在对外活动中粗暴对待他国他人,招致他国他人的反感,有时反而受辱、有时甚至是被诅咒。公元前538年夏,申之会时,楚灵王以徐国国君为吴女所生,对楚有二心予以拘留。公元前531年夏,楚灵王在申地以重礼召见蔡灵侯,蔡国君臣知道此去不祥,但因害怕得罪楚国还是应召而去。结果到申地后,蔡灵侯和随从七十人被杀。楚灵王接着遣公子弃疾率军围蔡。公元前531年冬,楚灵王灭蔡为县,杀蔡灵侯太子,把他作为牺牲祭祀冈山。楚灵王的这些行为遭到列国舆论的普遍谴责,如晋国贵族叔向就诅咒楚灵王绝对没有好下场,预言楚灵王将比夏桀、商纣这两个历史上著名暴君的下场还要惨。

历史上广为人知的楚灵王在对外活动中弄巧成拙、本人反受其辱的行为是楚灵王与晏婴的两次斗智。据《晏子春秋》记载,第一次为:(www.daowen.com)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第二次为: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中没有明说是楚灵王,但和晏子同时代的楚王就是楚灵王。晏子这两次与楚王斗智故事,史书中尽管无记载,但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尽管《晏子春秋》的作者有夸耀晏子伶牙俐齿的目的,但若没这个事,估计不会杜撰。更主要的是,按照楚灵王的性格,真有可能做这种事。在这两个故事中,楚灵王本来是想戏弄一下晏子,结果自讨没趣,反受其辱。

由此可知,由于楚灵王的张狂、暴虐,不讲方式方法,不看场合,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没有提升楚国声誉、形象和威信,相反招致各国讥讽,失去声誉、形象和威信,导致各诸侯国甚至连小国都对楚灵王和楚国的抵制。公元前535年,章华台建成后,楚灵王欲与诸侯共庆落成,但各国拒绝,唯鲁昭公被楚国胁迫才来参加。《国语·楚语上》记载的“灵王为章华之台,数年乃成,愿得诸侯与始升焉。诸侯皆距,无有至者。而后使大宰蒍启疆请于鲁侯,惧之以蜀之役,而仅得以来”就是证明。

3.楚灵王的死对楚国造成的损害

楚灵王的死既不是很正常的病死或老死,更不是很光荣的死,甚至连楚成王的死都不如,他是被众多贵族发动叛乱,其最信任的弟弟弃疾趁火打劫地接管政变,最终推翻楚灵王的统治,楚灵王本人最后成为孤家寡人,吊死山林。这也给楚国带来损害。

楚灵王的死对楚国造成的第一个损害就是楚国主力部队的全军覆灭,实力大为削弱。公元前530年楚灵王挥师东进,冬猎于州来,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领兵围吴国的附属国徐国,以威胁吴国。楚灵王驻军乾溪作为后援。这次出兵声势浩大、人多势众,楚灵王应该是把楚国的主力部队都带出来了,郢都空虚。不然,原“群丧职之族”是不敢发动政变、弃疾也不敢参与政变的。结果,这支部队在溃散回国途中在豫章被吴国打败,楚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等五帅被俘,楚国主力部队损失殆尽,楚国实力大为削弱。

楚灵王的死对楚国造成的第二个损害就是楚国国际地位因此降低。楚灵王尽管在国际上名声和形象不好,但北方诸侯国都怕他,正如近代学者韩席筹所说:“斯人不死,中原未得高枕而卧也。”[4]但楚灵王死一死,压在北方诸侯身上的大山就消失了,晋国立即蹦起来。当楚国内乱时,晋国认为时机已到,“诸侯不可以不示威”(《左传·昭公十三年》)。即谋“征(召)会”。公元前529年七月,晋治兵于邾之南境,甲车四千乘,盛况空前,向诸侯示威。晋昭公接着会周卿士刘献公及齐、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之君于平丘。楚平王不敢过问,昔日楚灵王抑制晋之威势尽失,处于下风。假如楚灵王不死,晋国绝对不敢挑战楚国。

楚灵王的死对楚国造成的第三个损害就是楚灵王因为死亡而中止了各诸侯国国君和贵族对他改变看法的可能,导致楚灵王的形象固定在暴君上。本来楚灵王晚年已经开始改过从善,如果不是遭遇政变死亡,他也许会有更多的改过从善行为,直到世人包括各诸侯国国君和贵族改变对他的看法。如果真能这样,世人就会因改变对楚灵王的看法而有利于修复楚国受损的声誉和形象。可惜,楚灵王刚刚开始改过从善,良心刚开始自我发现,开始纳谏,还没做出更多的改变时就遭遇政变,失去改过自新的机会,最后被迫吊死山林。楚灵王死前还豪言壮语、想大干一番事业;遭遇政变,转瞬即死,反差这么大也是楚国乃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作为君王控制政权能力这么弱、这么差也是少有;这种死法也是少有,正好应验了晋国叔向的诅咒也是少有。总之,楚灵王的死,不仅使楚灵王本人蒙羞,也使楚国形象和声誉再次受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