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吴起的军政生涯与儒家印记-楚国变法功亏一篑

吴起的军政生涯与儒家印记-楚国变法功亏一篑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吴起的军政生涯,无不烙着儒家印记。后来,吴起母亲去世,但他却并未归家临丧。曾参知道此事后,立刻将吴起赶出学馆,并与他断绝了师生关系。楚悼王看中了吴起的才华,任命他为令尹。吴起开始对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吴起与楚王泛舟时,提出变法的建议。吴起的改革措施也被贵族势力废除。楚国的变法大计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吴起的军政生涯与儒家印记-楚国变法功亏一篑

吴起卫国人,少年时期曾到儒家学术气息浓厚的鲁国游学。吴起曾在曾参门下学习过。经过学习,吴起掌握了大量儒家经典,打下了良好的儒学基础。纵观吴起的军政生涯,无不烙着儒家印记。

后来,吴起母亲去世,但他却并未归家临丧。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不可想象的。曾参知道此事后,立刻将吴起赶出学馆,并与他断绝了师生关系。

被曾参逐出师门之后,吴起转而研习兵法。短短三年,吴起在兵法上已有所成就。之后,吴起又分别在鲁国和魏国担任大将军,先后打败齐国秦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吴起被人称为百战百胜的“战神”,而他的《吴子兵法》也被视作当时的兵法宝典,广为流传。

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继位。这位年轻的君王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重用吴起。吴起随后来到了楚国。楚悼王看中了吴起的才华,任命他为令尹。他终于迎来了实现自己鸿鹄之志的时刻。

吴起开始对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他重新制定楚国的官制,削减了数百名政府冗员。同时,他还削弱大臣的威权,禁止大臣间结党营私,奖励尽忠守职、不越权的官员。对于贵族,吴起废除或抑制贵族的特权,迁贵族去偏远的地区开垦荒地,以充实那里的人口和促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王族的成员,凡是与王族的血缘关系超过了五代,一律让他们自力更生;而五代以内的,斟酌考虑他们与现在王族血缘关系的远近,依次裁减俸禄。吴起用所省下来的钱粮,遴选国中精锐的兵士,朝夕训练,使他们勇敢善战,而且,这些战士的待遇最为丰厚。就这样,楚国的士兵互相竞争,楚国的军力陡然提升。其他诸侯国听说后皆感到畏惧。

吴起与楚王泛舟时,提出变法的建议。得到楚王同意后,立即在楚国施行变法。(www.daowen.com)

然而,吴起的这种改革,却触及某些贵族集团的利益。那些被减少俸禄的王族和大臣对他恨之入骨,将他视作眼中钉。一时间,吴起成了王公大臣的共同仇敌。他们每天到楚悼王那里诉苦、告状,攻讦吴起。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那些早就对吴起心怀不满的楚国贵族没等楚悼王安葬,就向吴起发起了反扑。他们在楚悼王的灵堂之上杀死了吴起。吴起的改革措施也被贵族势力废除。楚国的变法大计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同样失败的还有韩国的申不害。当时,韩昭侯见魏国李悝变法使魏国在兵力、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升,也萌生了在本国实行变法的念头。于是韩昭侯找来了申不害,让他在韩国推行变法。

申不害强调君主要用“术”的理念去治理官吏,重视官员的政绩考核。申不害的这一改革措施,清除了无用的官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经济上,申不害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对在荒地上进行开垦种植的人提供奖励;此外,他还鼓励百姓积极发展手工业,尤其是兵器制造。所以在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比较发达,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在军事上,申不害将国内贵族的兵力收编进国家军队,进行训练,增强了军队的军事作战能力。申不害的这些变法举措使韩国的综合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申不害变法并没有获得成功。失败原因在于:申不害变法前提是君主的支持,也就是说把变法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了君主身上。他的改革成效取决于君主的才能和见解,如果遇到开明的君主,就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反之,如果君主昏庸,那么国家就不会有发展。除此之外,申不害提倡的变法在法律方面并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比如,贵族阶层犯了错事时,如何处置完全取决于君主。所以,申不害的变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