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流域管理模式研究成果

小流域管理模式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流域规划按照规划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中观层面上,流域管理的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政策在流域规划方面的规定和指导进行流域规划。流域规划被纳入了法律规定的范畴。流域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包括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流域规划在微观层面上的表现形式是小流域规划,即具体涉及县、乡村、社区及家庭。

小流域管理模式研究成果

我国的流域规划按照规划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

(1)宏观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流域规划可以看成是七大流域水利发展总体定位,中观流域和小流域治理管理按照流域水利发展定位制定具体规划。七大流域水利发展定位简述如下:

长江流域。要按照保障防洪安全、合理开发利用、维系优良生态、稳定河势河床的总体要求,坚持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基本原则,着眼于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带来的流域防洪形势、水资源条件与江湖关系新变化,统筹开发与保护,兼顾兴利与除害,完善流域综合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强化流域综合管理,优化三峡水库为核心的水库群联合调度。

黄河流域。要按照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总体要求,紧扣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突出症结,努力增水、减沙、调水调沙,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加快构建和完善水沙调控体系、防洪减淤体系、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综合调度体系、水质监测保护体系、水土保持拦沙体系、水质监测保护体系。

淮河流域。要针对水系复杂、水旱渍涝灾害频繁、人水矛盾尖锐、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统筹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河湖关系,完善流域防洪除涝抗旱减灾体系,搞好拦分蓄泄排,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水资源,实现蓄泄合理、保障有力、生态良好、人水和谐。

海河流域。要针对水资源短缺、河湖萎缩、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防洪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核心,科学配置当地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资源,有效限采地下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成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保障供水安全,修复流域生态,改善河库水质,提升防洪能力。(www.daowen.com)

珠江流域。要针对水旱灾害频繁、调控能力不足、河口咸潮上溯、局部水质恶化等问题,统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加快控制性枢纽建设,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枯水期水量调度,加大节水治污力度,加强珠江三角洲和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有效防治石漠化,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防洪能力,保障供水安全,改善河流水质,维系河网畅通,建设绿色珠江。

松花江辽河流域。要针对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问题,构建“东水中引、北水南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为重点的灌区建设,提高重点城市和地区的防洪能力,加强水资源和重要湿地保护,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城乡防洪安全、供水能力提高、资源配置合理、生态环境优良,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太湖流域。要针对经济发达、河网密布、开发程度高、环境压力和风暴潮威胁大等特点,以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快建成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现代化管理调度体系,完善协调机制,强化依法管理,提高防洪防台能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搞好节水调水治污,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加快太湖流域现代化建设提供水利保障。

(2)中观层面。中观层面上,流域管理的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政策在流域规划方面的规定和指导进行流域规划。《水法》第十四条“国家制定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中规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流域规划被纳入了法律规定的范畴。流域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包括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且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

(3)微观层面。流域规划在微观层面上的表现形式是小流域规划,即具体涉及县、乡村、社区及家庭。这一层面上的规划相较宏观层面的方针政策与中观层面上的流域、区域发展规划而言是落实在具体操作层面的规划,其形式可以被看作是小流域治理项目管理中的规划阶段,其操作方式也可借鉴项目管理中规划的步骤来开展和实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