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山彝族与经济发展-文山彝族与历史

文山彝族与经济发展-文山彝族与历史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相关彝文史书记载,在坤阴运年的朵毕余纪时期,彝族先民中出现两个圣人,他们引导人们兴修水利,发展农耕种植。东南西北八大分野内,四方有水源耕地,四方长桑树,兴起丝绸纺织业。与此同时,彝族先民也逐步发展起了独具特色的金属冶炼、建筑等各种新产业。各乾坤男女,去主持织绸,织成青绸,放乾坤境内。《举偶织绸》记载说:乾坤织成青绸后,中央“举偶族”出现。

文山彝族与经济发展-文山彝族与历史

公元前5000年左右时期,彝族先民最早在今滇、川、黔经合部的乌蒙山区开始了牛、马、羊、鸡、犬、豕等家畜、家禽的驯养,在云南中西部地区开始出现水稻、茶等农作物种植,川西平原地区则出现了早期的种桑养蚕生产。

据相关彝文史书记载,在坤阴运年的朵毕余纪时期(前22—前21世纪),彝族先民中出现两个圣人,他们引导人们兴修水利,发展农耕种植。东南西北八大分野内,四方有水源耕地,四方长桑树,兴起丝绸纺织业。与此同时,彝族先民也逐步发展起了独具特色的金属冶炼、建筑等各种新产业。

彝文古籍《打铜织绸史》这样记载尼能氏族“打铜织绸”的情况:“人类产生后,尼能先出现,(开初时)尼能不织绸,尼君昏昏沉沉,能王爷恍惚。(后来)尼能君王商议,一番来聚会,牵来大壮牛,织绸杀牛吃,安排尼能妇女到织绸坊,架线如蕾鸣,穿梭如云涌,展帛如闪电,尼能锦生辉。”《实索织绸》记载说:实君不施政,实臣不断事,实呗不祭祖,“实奢哲”和“索洪额”在“实弭戛娄”聚义杀牛吃,安排“娄斯艺”和“郎多诺”去主持织绸,女的施技艺,男的尽全力,织实索花锦,实奢哲打招呼,索洪额来取,放在实索境。《恒投织绸》记载说:乾坤织成青绸后,乾君未能辟地,坤王不能拓土,君王不自在,君王闷得慌。乾坤君王商定,在“恒弭戛娄”聚会,开拓“恒札鲁凯”地,拉壮牛为织绸杀吃。各乾坤男女,去主持织绸,织成青绸,放乾坤境内。《举偶织绸》记载说:乾坤织成青绸后,中央“举偶族”出现。在“举偶族”内,实呗耄武吐和索呗耄洪额,在“迭吐珠舍”议事杀牛吃,(号)召“索额”男女去主持织绸,织出举偶白色绸,“额奢哲”和“索洪额放到“举偶境”。《六祖织绸》中也记载说:在“卓雅纪堵”,六祖出现后,六祖形成后,六祖议事杀牛,在“纪堵恩戛”,六祖商议织绸事;“在则也鲁布”地开设织绸场,君长施了令,臣就去执行,呗耄就祭祖,三者有秩序。三匹绸缎织成了之后,慕克克传到德布境。

《打铜织绸史》对冶炼铜和织绸缎有不少记述,如:“实索氏族的肥牛,牵到铜矿洞边,牵到织绸坊,作打铜祭牲,做织绸祭牲;男女同吃牛,工匠共用牛;男女工匠聚,一起来筹谋,共同动巧手……众男女工匠,往左面日道,向右面月道,取来织绸机,以尼弭戛金,以能弭戛银,造成织绸机……织日月图时,取雾的图形,世间雾笼罩。周边雾自然,中间寓高空,织日形在上;织绸取霭形,世间霭自然,四周三簇霭,中间来收口,织日形在上。织绸取龙形,世间龙分布,四周织立虎,中间布长龙,绸上显长龙。”

“在实索地,织成匹的绸。朝北部方向,取麻纳默礼法,场地设岩脚,织绸有样式。有三种名绸,美艳得生辉,价值增十倍,一眼生百彩。北部织绸场,织出这些绸,在弭娄则下面,天君创婚制;在弭诺赤下面,地王订婚俗……”

《确舍织绸》中记载了德氏上等绸、德朵绣鸟绸、德布氏族黑叶绸、陀尼氏族大岩绸四种绸,还记述了舍君卓仇娄的女儿娄虚嫁米妥那卧生陀尼九子的事,娄虚“先织绚丽绸,为了做祭奠,又为祭而织。取华美式样,把耕地仿照,再来织绸面,聚一方织绸”。“武氏族四萨额”先知,骑四匹骏马从四边到来,取四种绸子,神威光四射普照“恒略”织锦绸。在“四大鲁旺”“八大分野”间……圣人笃勒策汝和大禹,用青赤线团,织金银锦帛。织绸依程序,传往四方,传八大分野。东西南北,八大分野内,四方有水源、耕地、蚕桑,蚕桑树生蚕,四方兴养蚕、绾锦、收丝纱,“四濯替”来织绸,“四宰度”来牵线,“四毕质”来量,锦匹、绸匹犹如马鬃毛,绫匹、罗匹好比木叶落,缎匹、帛匹如耕出的地。自此以后,织绸有了体统。在“蒙格洛略”,天君得赋税,轻的留自用。织绸分厚薄,厚的交作税,轻的留自用。“……‘四城邑织绸’,流通‘八鲁旺’,四方都受益,如树大山高,洪福齐天,有绸租赋,相得益彩。”

彝族先民最早从事的金属冶炼业,早先开始冶炼铜矿,如彝族史书《铜鼓王》,就是专门讲采铜矿炼铜、用铜造铜鼓的故事。富宁县彝族民间流传的《铜鼓歌》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彝族先民采矿、炼铜、铸造铜鼓,以及铜鼓用途演变的过程。《打铜织绸史》记述说:“地位尊贵的人去世了,打铜的打铜,织绸的织绸……设工匠作坊,筑炉在山中,鼓风星火起,火焰如毡领,火炭放光芒,火烟如羊聚,作业如鸽点头忙,浇铸声如鹰鸣,炼成了铜,炼成了铜的形状。”“恒毕余之女,嫁到恒举额,娶亲无聘礼,嫁女无嫁妆,未形成富贵,未产生威望。修天的索母,说这样不成。榜样来兴起,制种种规矩,发样样训示。派男子打铜,兴起打铜(业)。德氏族高足雁,德朵氏族大铜树,德布氏族黑鹤,陀尼氏族盘蛇,打此四铜器,用四种绸裹,送往四天门,缴四位额色,作确舍绸税。聚一方打铜,淬大仿犁牛。”

西南彝区大量的考古发现,也验证了众多彝文史籍记录和彝族民间传说的真实性。同时也说明,当时的西南彝区以铜为标志的金属冶炼业已经比较成熟了。

随着金属冶炼业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这些成就大量地反映在《君王住宅》《阿于德君王宫殿》《九层庙宇》《庙宇分布》《阿于德的建筑工艺》《贡赋建造高庙宇》等彝文古籍的记载中。

《贡赋建造高庙宇》记载说,“古克勾君国”(今云南宣威一带)选择良辰吉日,伐木解料建庙宇。庙脊用银垛,庙檐佩铜铃,庙壁镀上金。有一只“金乌”,自高空降临,坐落在庙顶。君长主藏阿府,左手取弓,右手搭箭,想射死那庙顶上的金乌。金乌开口道:“我请求你不要射死我,我受高尊策举主差使,下界巡查建庙宇,一心为别人,(来)守着庙宇。”庙宇修好后,狗不呔,鸡不叫,四处居民聚在庙宇前。九天过后,“阿府哪苦”袭了三十七世君长位,“以礼教化治国”。在乌蒙山一带,山头建庙宇,皇宫在大山间,建君主庙宇。堂琅山顶上,建臣王庙宇。武侯王国庙宇大,建于“省舍麻禄”。乍侯王国庙威高,建于“宝主沟格”。糯侯王国建庙早,建于“堵吐峨眉”。恒侯王国庙宇高,建于“谷谷洪戛”。布侯王国庙威高,建于“妥朴欧博”。默侯王国庙荣大,建于“则帕赫戛”。

《阿于德君长的建筑工艺》记载,阿诺笃仁修建宫殿时,先由圣师们按“精气八卦论”设计,然后请“陀尼”匠人“十马一驮队,五驾一车,请工匠造房。德布氏族精艺人,也前来帮助。首邑合莫洪,砍代山大松,声响如雷鸣。切削木头,木屑蔽天日。在益比毕默垓,开了个大头。匠人并排坐,艺人成行站,弹九千墨线,装饰用绸缎,形象如鹰展翅,雄伟又高大。乾天分九层,庭院取九围。坤地分八重庭院取八围。天有七道门。屋有七道门。……用九排房梁,依天象建房,取物像修饰,形象栩栩如生。用八大柱石,作玉柱蹄爪,自然又匀称。九十重宫殿,二十四大厅,三十八面,阳降阴升,错落有致。画林中飞鸟,雁鸿鹰为首,各种飞禽,都画在房上。林中的野兽,以虎豹为首,突出大老虎,像美的动物,都画在房上。画林中草木,松柏最突出,桑蒿为陪衬。开花结果的,都画在房上。各门匠人,刻艺都精湛,镶刻属上乘。焊嵌出毡褶,匠人工具如鸽叩。房梁上镀银,柱子上镏金,鸟像很传神,栩栩如生”。

《贡赋建造高庙宇》中还详细叙述了阿于德庙宇建筑二十三厅中,各厅宝物的具体珍藏情况:

第一厅珍藏着阿于德国家无数的宝戟。其中“德纪苏能”用过的“云棒戟”最名贵,“阿余德舒沓默”用过的居二,“阿仁麻约”使用过的“飞鹰戟”第三。厅内万戟林立,如火焰熊熊。

第二厅挂满了无数的坚甲。其中“舒启”的“崖甲”第一,“德布格恒”披过的“舒陀长甲”第二,“德纪苏能”的“赫弭方甲”第三。“千盔顶子”规整,“万吊甲片”整齐。“上下很和谐,都带有灵气。甲胄角镶珠,好比群星布。”

第三厅珍藏着无数只号角。先祖“笃慕”用过的“大神金号”第一,“阿苻那苦”的“银羊角”第二,“阿能笃则”的“铜仙号”第三。“号兵九百偶,次第作排列。号兵手套是银质,号角箍着金。”

第四厅珍藏着无数的宝剑。“史楚”的“宝剑兜米”最上乘,先祖“笃慕”的“龙剑央洛索”第二,“施阿协”的“龙剑洪哺依”第三。“万剑摆成行,闪万道金光。”

第五厅珍藏着阿于德的九十九面鼓。其中“天云鼓”第一,“鸳鸯鼓”第二,“地鼠鼓”第三。

第六厅珍藏着阿于德国的宝鼎。在“娄弭恒略”,“实索和尼能”,“弭弥和举偶”一起商议修天时,采用金和银,与铜锡配合,铸鼎遍天下。“实索鼎”耐用,“恒氏族鼎”九只耳,“举偶圆鼎”和“六祖鼎”精致。所有的鼎,(工艺)巧夺天工,都有来头。后来有一天,在“弭吐妥补”,天臣祭祖灵,却没有用鼎来光宗耀祖。怕祭品匮乏,祭牲来源枯。天君地王商议,打开国库铜门,天上“诺苦姆”承头制造鼎,各种神奇鼎,风过树梢般,很快降临到“笃慕地”。历代的珍宝,被“默阿德”收藏。阿于德国鼎九十,上乘者五口,依雁行摆布,依鸿形排列。

第七厅珍藏着阿于德国的宝钟。九十九口钟,“大圆头钟”光闪闪第一,“阔面钟”光熠熠第二,“轴耳朝天钟”第三。“千种钟整齐,万种钟不乱。”(www.daowen.com)

第八厅摆放着呗耄的“法器”。“神箭筒”深黑,“法帽”闪月光。“真人来演讲,形象如白鹤;声如春鸟鸣,回音悠扬动天。知识如雾漫,见识如霭布。”

第九厅是群臣的座位。“左丞右相排。虎将列成行,浑身穿金甲,如神鸟茂颈。臣声如雁唳,神扇如白鸟飞。”

第十厅住着各种工匠。“十二种工匠,二十四摊子;拉风箱精彩,火闪如流星;匠具如鸽叩,金银合着炼;浇铸火星迸,宛如流星飞。”

第十一厅住勇将。“万矛如星光,排列似如林,矛缨如火焰。勇将配宝剑,如呗耄挂神箭筒;军衣花如甲胄,全副武装;铠甲战袍如彩云,似天将威武,好比画样美。老将传经验,好比众虎啸;新将信传统,如鹰冠群鸟,团结配合紧。”

第十二厅住着有功劳的教化师。“君长与臣民,位列如松柏,如林覆。越过自家境,与近邻交好,称雄名远扬。身披铠甲,能征善战。把世间教化,黎民无不从;治理很有方,庶民都听命;戟矛作武装,头领都服从。”

第十三厅是阿于德国家的贵客厅。天南地北有贵客。“略武和姐觉”,“各迭与乌姆”,“弭尼与播勒”,“洪女更氏族”,“祝立氏族和安氏族”,“众氏族女容貌好比天上彩霞般美丽。众青年男女,貌如青叶青嫩、秋叶透红,耀日白皓月黄;身如苍天松,绵羊样的皓齿,众官员带笑。素净的穿戴,似明星彩云”。

第十四厅是阿于德国家亡灵安放处。厅内“灵魂草”成堆,新旧牌位相间,“鸡卦堆”如柴。“布置有条理,好像云团,理得线样直。”有“俦摩”执事。

第十五厅是大厅。“布置的神秘,(是)来往记账厅,远客报道厅。”

第十六厅是德氏族的“女婿厅”。阿于德氏族所有的女婿,聚拢作编排,诺伦“四鲁歹氏族”“濮妥阿外惹氏族”“克茨额度氏族”“阿施阿勒氏族”等。“所有的德施女婿氏族,不论远和近,依惯例到此,勿可违章。”“笃任勾汝”“纪兜姆侯”“奋奢舍卧”“额则赫皮”,四“淑女”为榜样。“娶女如云团,列队如彩虹,强悍队伍如天星;卷起绸缎,好比退鹤毛,如白鹰飞翔;亲客聚会处,唱歌挥舞帕。”

第十七厅是陈列“阿于德氏族笙”的大厅。九十九把笙,东边“雁形笙”,西边“鸿形笙”,中部“鹏形笙”“峰峦形芦笙”。“四把最珍贵,装饰镶银珠,芦笙上箍金。”西边艺精人,“布益六寨白彝”,“谷麻九氏族白彝”,“罗布八寨白彝”。“女艺人”史旺吞,设场选艺官。在“娄弭恒略”,有银翅神鸟,被“娄武额”所擒,“朗通费”宰杀,得完整鸟骨。(用神鸟骨)制一把芦笙,成稀世珍品,“(笙音)如疾风过树梢,传来又传去”,为默阿德所得,成祖传珍宝。“女人吹奏会害命,男人吹奏添寿命。”东边艺精人,“阿卓地十一姓,叟弥千余人,叟濯全族人,阿于德氏三隶部、三支奴”,“装扮如白雁,戴金如花开;女舞如鸽叩,男舞如麂奔;又换青红装;像杀禽宰兽。银装饰笙顶,金装饰笙手,奏响听强音;耍舞帕如松涛吼,跳舞生风,外面却寂静”。

第十八厅坐男(人)。“额默上索”“阿合不铺”“德谷布区”这三位哲人,“赋诗无对手;打仗格斗,未曾逢敌手。有足够牛羊,有足够五谷”。

第十九厅是银库。放六百堆“青银”,其中“龙纹银”第一,“雾沾边银”第二,“铊银”闪光第三。

第二十厅是金库。(有)八万驮“赤金”,其中内外“足赤金”第一,原有“赤纹金”第二,“内外如一色金”第三。

第二十一厅是绸缎库。(有)九百张搁架,其中“青草锦”第一,“白如鸟翅丰”第二,“面绣白雁”第三。

第二十二厅住阿于德施国大臣。“椅位分三级,椅位上镶银,用银嵌银花,宛如鹤起飞;座位分三片,椅子上镶金,用金制金坠,像繁花盛开。哭孝送亡灵,声音若雷鸣。依照旧惯例,献九类丝线。青线红线,架得有条理,线架引线忙。”

第二十三厅是阿于德氏“司酒厅”。“光冲天濮古”第一,“绘福禄濮古”第二,“镏金龙濮古”第三。“杯饮或咂吮,如云浮高空,好比雁展翅,像这样用酒。成千的酒坛,上万的酒罐。斟酒用牛角,如媳敬公婆。”

建筑总是集经济文化政治于一体,是社会历史文化的浓缩。彝族历史上的文明国家的高度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主要反映在青铜、玉器、丝绸生产及各种建筑艺术的成就上。4000多年前的彝族古代文明时期,就能取得如此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人惊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