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老桥-东岗山下的古桥

宁波老桥-东岗山下的古桥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浙江通志》记载,明代嘉靖甲寅,因镇海、鄞县乡民受小浃江水害,苦不堪言,镇海县令经实地勘察,在水势缓慢曲折的小浃江中游东岗山下拟建堰,“工肇于乙卯四月,成于是年十月”。东岗建成后,其上游“溉田之利益溥然”。东岗桥,北仑区小浃江上第一座既作硬闸的古桥,建桥之后的小浃江成为内陆淡水江。

宁波老桥-东岗山下的古桥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今人云:“水利农业的命脉。”浙江平原背山面海,“潮汐吐吞,地皆泻卤,雨晴少衍”。故官民莫不以水利为生计,建“硬”阻咸蓄淡、防涝泄洪。

据《浙江通志》记载,明代嘉靖甲寅(1554),因镇海、鄞县乡民受小浃江水害,苦不堪言,镇海县令经实地勘察,在水势缓慢曲折的小浃江中游东岗山下拟建碶堰,“工肇于乙卯(1555)四月,成于是年十月”。从此以后,宽广的小浃江上游为淡水江河,下游仍为通海咸水江。碶名“东岗”,“卤水不得内涌,河渠不得外泄,溉内无虑,数万亩昔日瘠卤之地尽变而为沃壤”。此乃静静躺卧在小浃江上东岗碶之功!

东岗碶建成后,其上游“溉田之利益溥然”。但由于源于勤县天童、太白山和东钱湖上游来水汹涌,在洪水季节泄水不畅,碶堰上下一片汪洋。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由鄞县县令魏成忠发动民众,将原7孔的东岗碶扩建为13孔,加固了桥柱和砌石,从此“坚厚绵固,鄞镇两邑均赖之”。

为确保有人管理,据《四明谈助·东岗碶记》载,碶堰筑成后,还特别置田30亩,建了永丰庵,由僧人管理,田上收入归僧人使用,务必使东岗碶“蓄泄得宜”。

碶闸局部照(www.daowen.com)

清嘉庆十二年(1807),东岗碶下游建成燕山硬。东岗碶既完成了“碶”的使命,又因碶门上铺有长40米,宽2.3米的石板路,成为沟通小浃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昔日往来于小港、五乡、枫林、梅墟与镇海之间的过客,都可以从碳桥往返,于是碳旁形成了10天4次的市集,居住着以乐姓为主的50余户人家。一条百米老街,还能看出当年市肆鼎盛的规模。

2002年2月16日,65岁的日本石桥保护会副会长鹤田文史先生专程到东岗硬考察。他动情地说:“东岗碶采用条石为墩,深楔江底,起到了良好的抗洪作用。如今仍起到桥的功能,标志着优秀的中国水利和交通科技的水平。”

东岗碶桥,北仑区小浃江上第一座既作硬闸的古桥,建碶桥之后的小浃江成为内陆淡水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