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名词解释:
1.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温室气体主要分为自然和人造温室气体。前者主要包括水汽(H2O)、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和氧化亚氮(又称笑气,N2O)。后者包括氟氯氮化物(C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化合物(HCFCs)以及六氟化硫(SF6)等。其中,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合物及六氟化硫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比重最高(含量约占26%),对温室效应“贡献”的比例最大,达到50%以上,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2.碳基能源与非碳基能源:碳基能源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碳基能源是古生物在地下历经数亿年沉积变迁而形成的,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非碳基能源是指与碳基能源相对,主要成分不含碳元素的能源,如水电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
3.零排放:是指无限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直至零的活动。即采取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3R(reduce、reuse、recycle)等,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不给大气、水体和土壤遗留任何废弃物。
4.碳循环:是指大气、海洋、陆地生物圈和岩石圈中碳的流动路径以及方向,主要由两个循环组成:一是有机体和大气之间循环;二是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交换。简单而言,就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形成一个循环流转的过程。
5.碳捕集与碳封存:碳捕集是指通过碳普集的相应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封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目前,该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由碳捕集和碳封存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碳封存又分为三种:海洋封存、油气层封存和煤气层封存。
6.碳数据管理:是指处理企业和其他主题碳排放资料的程序与管理机制,是碳计算、记录、数据储存和数据管理的总称,旨在帮助碳排放者进行自我审核、碳记录和碳抵消。
7.碳市场:以二氧化碳当量作为计算单位的温室气体交易市场,简称“碳交易”,碳交易的市场称为“碳市场”(carbonmarket)。
8.碳金融: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9.碳资产与碳负债:碳资产是一个具有价值属性的对象体现或潜藏的所有在低碳经济领域可能适用于储存、流通或财富转化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这个对象,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城市、地区,甚至可以是一个国家、民族,更可以对应于全球。超过限定配额的碳排放量,碳负债是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控制及配额交易政策下涉及的一个新概念。
10.碳生产率:是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又可称为“碳均GDP”,它与“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呈倒数关系。通过现行统计数据中的“万元GDP能耗”,可较为方便地计算出一个地区或某一产业的碳生产率水平。
11.碳交易:以二氧化碳当量作为计算单位的温室气体交易,简称“碳交易”。碳交易的市场称为“碳市场”。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买方通过支付现金或采取技术援助等措施从卖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抵消其应完成的减排额从而实现其减排目标。碳交易是目前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市场机制。(https://www.daowen.com)
12.碳基金:碳基金是指以基金方式来促进碳减排的融资方式。全球的碳投资载体分成三类:碳基金、项目机构和政府购买计划。后两者接近于广义的碳基金概念,在此统称为“碳基金”。
13.碳税与碳关税: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的碳含量征收的国内货物税,可简单理解为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税。其目的是增加碳排放较高产品或单位的生产成本。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是由政府对应税源单位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征收的税目。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欧盟国家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目前越来越多国家筹划征收碳关税。
14.碳足迹:指一个人、一个产品或装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志进行计算,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5.碳源: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在生态学中,主要是指导致碳排放增加的生物及其活动;在经济社会领域,接近于污染源的概念。
16.碳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目前重点关注的是森林碳汇作用,即所谓的“碳汇林”。主要作用机理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17.碳中和:计算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抵消这些温室气体所需要的经济成本,然后通过指数、节能、支持清洁发展机制方式,抵消相应数量的温室气体,从而实现对气候变化的整体影响为零。
18.低碳:可以简单理解为生产或消费活动消耗较少的碳基能源并排放较少的温室气体。当净排放的温室气体为零,则称为“零碳”或“碳中性”。
19.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与传统的发展方式相比,它注重发展和应用新的技术,尤其是降碳技术来降低经济活动中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具体表现为低碳能源供给、低碳生产以及低碳消费。
20.低碳技术: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21.幸福: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既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22.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发展、法制建设、社会进步、居民生活与幸福水平的指标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