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黄金十年:南京沦陷与抗日时期的中国发展与损失

黄金十年:南京沦陷与抗日时期的中国发展与损失

时间:2024-04-1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黄金十年”期间,反观世界经济,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了全球经济大萧条,西方国家经济连年出现负增长,国际经济环境十分恶劣。1927年到1937年南京沦陷的这段时间,国民政府将各方面建设和发展称为“艰苦建国的十年”,西方则大为赞叹“古老中国的黄金十年”。一场提前到来的抗战使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黄金十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我们应该牢牢铭记,发展与建设才是“黄金十年”真正的主流,也是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

黄金十年:南京沦陷与抗日时期的中国发展与损失

“黄金十年”

魏德迈将军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说:“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

1928年“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就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饱尝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之苦的中国,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从这时开始一直到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中国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十年内工业产值平均增长8%的经济成就,充分说明了只要中国有相对和平的环境和适当的经济政策,就会诞生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一时期的迅猛发展,奠定了中国八年持久抗战的经济基础和工业支撑,在与日本的较量中,中国笑到了最后。

北伐胜利后,蒋介石首先做的就是改革军制和政体,把散落在旧军阀手中的权力,逐步地收归中央政府。7月,蒋发表整军意见及裁兵方案,并率先将嫡系第一集团军裁编。

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开幕,蒋介石宣布国民政府进入训政时期,并在10月颁布了国民党训政纲领,设立外交研究委员会,研究废止不平等条约的步骤,宣告关税自主。

12月,张学良宣布改五色旗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各项政策,史称“东北易帜”。之后,国民政府获得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此时的中国还远非和平盛世,全国各地的武装力量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不仅如此,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派系之争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1929年,由于不满自己的军队被裁编,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发动了“蒋桂战争”,随后,桂系军队被中央军收编,李、白、黄三人出逃香港越南。不久,冯玉祥对手中地盘被中央瓜分也产生不满,随即联合阎锡山、白崇禧及一些反蒋人士组成“北方联盟”,挑起“中原大战”。这次战争同样以阎锡山、冯玉祥等人的失败而告终。

在“中原大战”的同时,本着孙中山先生“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方针,国民政府于1930年6月颁布了《土地法》,推行“二五减租”和“土地陈报”。面对土改中遭遇的诸多困难,国民政府矢志不移,如果不是因为抗战全面爆发,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必将提前实现。

在关税自主政策的推动下,美国率先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各邦交国也陆续表示赞同,唯有日本极力反对。在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帮助下,国民政府通过长期艰苦的外交谈判,先后收复了位于汉口和镇江的英租界,以及英国租借的威海卫军港。百年以来,中国人首次掌握了自己海关的主权和关税的自主权,蒋介石感慨颇深:“吾国关税自主,部分成功;完全独立,已有确期。”

内政方面,国民政府在1934年推行“生活运动”,倡导中华文明传统的道德文化,引导人们从生活细节着手,在尊重传统美德的同时,接受西方现代文明,摆脱农业文明的不良习俗,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法制建设方面,国民政府借鉴西方,先后颁布《中华民国刑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行政诉讼法》等基本大法,国家司法体系趋于完备。

教科文卫方面,知识分子可以自主办报,也可以在报上发表文章针砭时弊。以鲁迅为例,他就经常在报纸上对国民党要员指名道姓破口大骂。

经济方面,国民政府努力稳定物价、偿还国债、统一全国币制,禁用银币的同时大力推行法币。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在实行初期,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顺差,为外汇存底积累了盈余。

交通方面,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修建了大量的铁路和公路。[1](www.daowen.com)

正是由于这些正确的措施以及坚定的执行,国民工业总值在十年复杂的形势下,才能出现年均增长8%的经济奇迹。近期重新公布于世的国民政府“大上海计划”[2]手稿显示,原来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政府就对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租界遍地的上海做出重新规划

“黄金十年”期间,反观世界经济,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了全球经济大萧条,西方国家经济连年出现负增长,国际经济环境十分恶劣。在这样的形势下,国民政府依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

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到自1927年以来的峰值,各项现代化建设都初具雏形,有资料记载了那一年的经济统计数据:“电力工业年平均增长9.4%;煤炭工业为7%;水泥工业为9.6%;钢为40%;初等教育的就学率达到43%”。

1927年到1937年南京沦陷的这段时间,国民政府将各方面建设和发展称为“艰苦建国的十年”,西方则大为赞叹“古老中国的黄金十年”。1951年9月19日,魏德迈将军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说:

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

中华民国国力突飞猛进,当时西方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再发展五至八年,就可以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强国。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一直对中国有着觊觎之心的日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当时中日双方态势极其明确,全面战争一触即发,双方都意识到越晚打仗对中国越有利。因为中国正在快速发展之中,而日本却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力呈现下滑趋势。

一批学者认为,“西安事变”意外爆发,蒋介石被迫由悄悄备战转为公开宣扬对日作战,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黄金发展机遇就此终结。

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刚刚结束内部混战,准备投入经济发展和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一场提前到来的抗战使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黄金十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所做出的牺牲是无法估算的,丢失国土,伤亡惨重,几乎牺牲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程。

7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再次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中华民族已经站在了复兴腾飞的起跑线上。我们应该牢牢铭记,发展与建设才是“黄金十年”真正的主流,也是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对于国民政府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做出的努力,我们不能忘记。

【注释】

[1] 1927~1937 年,国民政府在10 年间共修铁路3 793 公里(东北三省修筑的1 600公里未计在内),使中国本土(东三省未计在内)铁路共达1.2 万公里。——编者注

[2] 大上海计划,又称新上海计划,是南京国民政府为建造新上海市,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而制订的计划,于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