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史论

武则天与感业寺:汉唐史论

武则天早年出家为尼于感业寺之事,即是一例。气贺泽先生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然而论据不足,难以让人信服。12年后,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出宫为尼于感业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武则天在唐太宗驾崩后为尼于感业寺,两《唐书》和《资治通鉴》明确记载,言之凿凿。北魏以来,皇后出家为尼者,代不乏人。北周武帝李皇后名娥姿,武帝死后,尊为天元帝太后,又先后改称天皇太后、天元圣皇太后。
理论教育 2023-07-21

中晚唐时期货币贬值问题的探讨

大约在唐德宗建中初年以后,在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即物价急剧下跌,货币不断升值,旧史称之为“钱重物轻”。因为在许多史籍中,常常可以看到“钱重物轻”与两税法是紧密相连的。所以,那种认为生产发展、产品增加从而使“物价便宜”的观点并不能解释中唐以后的“钱重物轻”现象,其说难以成立。二中晚唐“钱重物轻”现象,从表面来看是一个物价持续下跌过程。
理论教育 2023-07-21

赵老师与我之间的师生关系得到极大的改善

赵老师和牛老师皆喜欢勤奋、踏实,坐得住的学生,我显然不属于这一类。好在我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内心还多少有些自恃,所以委屈之余也没有完全当回事,倒是每次的作业都认真的完成,赵老师对我的态度也慢慢有所改观。此后,研二时和导师、师兄弟们去包括秦公大墓在内的宝鸡地区访古实践,让我和赵老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得到极大的改善。
理论教育 2023-07-21

中古时期麝香的应用:《汉唐史论》比较记述

杨东宇麝香具有特异强烈的香气,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与香料,来源于鹿科动物麝的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历史时期的麝更分布于全国各大区范围,现代我国麝的分布区域范围与种群数量仍然居于亚洲之首。从某种意义上说,麝是中国原产并延续至今的特有动物。[2]可谓中国史籍第一次言及麝及其产地,并说明古人早已依据是否产香来区别獐与麝[3]。由于麝科动物的外形极其相似,以致麝科动物的种及种下划分至今仍存在较多争议。
理论教育 2023-07-21

汉唐史论:二百年辉煌 长安接力礼治

星转斗移,时隔1600多年,从公元535年的西魏政权起始,到北周、隋、唐“安史之乱”前后,约200年间继两汉厚重的北方儒学经学传统之后,在我国历史上再次接连出现德政礼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辉煌灿烂的礼乐文明伟大时代。
理论教育 2023-07-21

赵师厚爱至极,珍视友谊,师生情深不忘

诸位大师之中,赵先生于我可谓厚爱至极,关怀备至,使余没齿难忘。此乃上苍之垂怜,从此与赵师结缘。赵师和牛师令弟子走出书斋和校门,拜名师,开眼界。友谊十年生聚,十年益友,师生友谊绵绵不绝。然赵师谦恭,视余为忘年之小朋友。余就职工作之后,常常造访赵师之书斋,问候起居。窃以为,余与赵师之谊当之。吾师当厚爱此身。弟子当珍视友谊。互敬互爱,多加珍重。吾以为,师生之情,弥久愈坚。祝吾师健康长寿!
理论教育 2023-07-21

著名教育家杨松轩与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父子的汉唐史论

1919年决定在教育的基础上创建私立咸林中学,并协助兴办少华女子学校。在此期间,他参加同盟会,积极支持并参与革命活动。一度出任省军政府教育司次长一职,而且当选为省议会副议长。以此赞扬杨叔吉的高尚和重大业绩。杨松轩的长子杨钟键,更是一位不同凡响的人物。在北大求学期间,受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葛利普和中国学者李四光的启发和引导,潜移默化对古生物和地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理论教育 2023-07-21

长安城对咸阳的继承与发展——《汉唐史论》

拙文仅就汉都长安城对秦都咸阳的继承和发展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与同仁共析。西汉都城长安对秦都咸阳的继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因此说,西汉都城的择地关中,不仅是对秦都咸阳故地的继承,而且也是对西周镐京择地的继承。
理论教育 2023-07-21

汉唐史论:东汉州郡县体制在鄂尔多斯高原的确立、调整与迁徙

东汉政府并扩大州牧的权限。在此州郡县三级体制的大背景中,鄂尔多斯高原地域诸郡县大多数被划归并州统辖,少数划入凉州管内。汉光武帝刘秀鉴于北疆受到匈奴、卢芳等政治割据势力的破坏,局势动荡,遂相继撤销及迁徙北疆诸郡与其属县。
理论教育 2023-07-21

《崔知之墓志:揭示《武士□碑》摹勒者的关联史事》

图一崔知之墓志图二《崔知之墓志》局部“昊陵建碣”一语一、崔知之其人与其书《崔知之墓志》的图版与录文已载在《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一书,故以下的探讨不再重复录文。据《崔知之墓志》,可知崔知之字锜,博陵安平人,历任苏州参军事、青州北海县丞、杭州紫溪县令。今据《崔知之墓志》与《郑炅墓志》,可证玄亮应为君昭子,而非其孙,新表盖误衍崔播一代。
理论教育 2023-07-21

北门学士的历史书写及《汉唐史论》摘要

时召入草制,未有名目,乾封已后,始号北门学士。尤其是,其中对北门学士的叙述,是放在翰林院历史的过程中进行叙述的。乾封已后,始名北门学士。《通鉴》在回顾翰林院的来历时,也从“北门学士”谈起,其词为:唐初,诏敕皆中书、门下官有文者为之。
理论教育 2023-07-21

赵老师给我写的十四封来信:感受榆林人民淳朴善良

我想趁此机会说说赵老师给我的十四封来信,以表达我对先生的敬意。赵老师给我的十四封来信,写于1983年9月至1985年6月之间。经过赵老师的修改,这篇文章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当时我已感受到榆林人民的淳朴和榆中老师的善良,但在那个陌生的环境中,我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怎么样,也没想到赵老师会给我写信,更没想到在短短的两年间会给我写十四封信。9月7日,我收到了赵老师的第一封来信。
理论教育 2023-07-21

王玄策使在印度的新发现 | 汉唐史论新视角

李宗俊王玄策是我国唐代杰出的外交家,唐初数度敕使印度而建功异域,但不幸生平事迹史书缺载,其本人行记大部分散佚,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其事迹近乎湮没无闻。关于王玄策出使印度所取的道路问题,为学界争论最多的难题。
理论教育 2023-07-21

赵文润教授著作发现激活记忆,祝贺其八十华诞

刘九生赵文润教授欣逢八十华诞,他的弟子和朋友先期排成长队,来参加这一人生难得的庆典。尽管因此而多少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赵教授绝对没有艾艾自怨。果然,四人帮垮台了,赵教授证明了自己。放在赵教授名下的专著,达23种,论文近200篇。赵教授的“发现”,激活了我的记忆。看见我高兴,赵教授比我还高兴,如同己出。天分加上勤奋,赵教授堪称著作等身的教授。
理论教育 2023-07-21

唐高宗的风疾与治疗方法解析

张维慎高宗李治是唐代的第三位皇帝,他性格懦弱,却不昏庸。其父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他继其父后又创“永徽之治”。所谓“风瘵”,也就是“风疾”,是因身体虚弱和劳累造成的。《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载:“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奏表,多委天后详决。”
理论教育 2023-07-21

《贞观政要》解读:吴兢在《汉唐史论》中扮演的角色

所以此日本藏本《政要》“卫尉少卿兼修国史”之外的“崇文馆学士”不为吴兢上《政要》时当有的职名,可以肯定。如此,则戈直以《政要》前题吴兢职名为“卫尉少卿兼修国史修文馆学士”,是强加给吴兢的职名,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故《政要》成书进呈时,吴兢题其职名为“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弘文馆学士”是可能的。更值得注意者,《集校》虽题吴兢职名为“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弘文馆学士”,可是该书的有关论述却与此职名不一致。
理论教育 2023-07-2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