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战史:明代十大战争

明代十大战争:老将孙承宗与新秀袁崇焕

老将孙承宗和新秀袁崇焕从万历四十七年到天启二年,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明朝在辽东的防线被后金打得千疮百孔,抚顺、沈阳、辽阳、铁岭、开原、广宁等大小城镇上百座,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掉。袁崇焕袁崇焕,广西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他也和袁崇焕一样,喜欢询问老兵边关的事情,甚至亲自前往。在批驳了王在晋的消极保守方案后,孙承宗带着袁崇焕等人,筹划坚守关外之策。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朝边防削弱!揭秘蒙古瓦剌崛起!

蒙古瓦剌的崛起与明朝边防的削弱朱元璋在位时,从战略防御的角度出发,从朝贡外交的角度出发,十分重视对蒙元的关系,试图实现友好往来。随后取消元主称号,改称鞑靼可汗,从此蒙古各部正式分裂。永乐时期,蒙古各部之间常常发生内斗,相互仇杀,同时又侵扰明朝的边境,成为明朝来自北方和西北方的严重威胁。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代十大战争之兵败土木堡

兵败土木堡从大同回北京有两条路:一条是经由内侧的紫荆关,一条是经外侧的宣府和土木堡。明军主力退至河北怀来东南的土木堡,土木堡距离怀来城仅二十里路。明军驻扎在土木堡,和三国时期马谡守街亭有相似之处。土木堡向南十五里有条河,平时可以饮水。入夜之前,明军已经决定驻扎在土木堡,第二天再启程。土木堡遗址俯瞰太监王振早已死在乱军之中。
理论教育 2023-07-21

萨尔浒战役:明朝军失利与胜利

这些特点在萨尔浒之战中,都再次得到了验证。这场战役后人通称为萨尔浒之战,以后金的胜利和明朝的失败而告结束。为此明朝用了十个月的时间进行全国总动员,希望通过这一战,不仅仅是洗刷抚顺、清河之败的耻辱,而且要将后金政权置于死地。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代十大战争与日本联结,停战谈判浮出水面

停战与议和《明史·李如松传》说,一开始,官军告捷平壤,锋头正锐,闭口不提日本向中国封贡之事。等到碧蹄馆兵败,李如松泄了气,他和宋应昌都急欲休整,而日军也弹尽粮绝,加之平壤之败,产生还乡之意,于是双方开始停战议和。实际上,早在平壤之战前,兵部尚书石星就派遣浙江嘉兴人沈惟敬前往日营,目的是与小西行长议和罢兵。也有一些人希望对日议和,早日停止战争,如蓟辽总督顾养谦。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代外交设计:朝贡制度与对外关系

新王朝的外交设计朝贡制度,是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对外交往政策,通常被解释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中国长期在东亚一枝独秀,因此便洋洋自得于自身独特的经济、文化和自然优势。朱元璋登极之后,立即着手规划皇朝对外交往的宏伟蓝图。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显表现在不以武力干涉他国,远不似元代的蒙古政权,自恃强大东征西讨。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代十大战争:从永乐皇帝开始的起因

起因从永乐皇帝开始现在,随着海洋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越来越高,纪念的规格也越来越隆重。郑和下西洋根本不能称为战争。从船队下西洋活动的组建和发起来说,则要追源于它的幕后老板——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要想回答以上的问题,首先要从朱棣如何当上皇帝开始讲起,然后才能涉及郑和如何具体指挥。朱棣登上皇位后,多次主动发动战争。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朝皇帝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代表明朝收复台湾顺治十八年四月初三,郑成功留其子郑经守卫金、厦,自己率领第一批军队,乘船出料罗湾,次日到达澎湖。郑成功的登陆部队前后分两批到达台湾。拥有如此优势的兵力,表明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志在必得。郑成功此番赴台作战,目的就是要夺取台湾,使之成为反清复明的基地。郑成功率大军登上台湾岛后,按照交战惯例,向荷兰殖民当局发出照会,要求对方放下武器。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代皇朝战争:清军进攻,李自成惨败,山西防线溃破

清军进攻与李自成败亡相对于李自成一次又一次的战略失误,进入北京城的多尔衮,也面临着几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如何对付大顺政权和南明小朝廷,作为异族统治者如何安抚北京等地的明朝官绅,还有如何攻陷山东、河南这三方力量均未控制的地区等。由于姜瓖和唐通等先后被诱降,山西北部已经落入清军的控制,反过来袭击大顺军的老营李过部。李自成防御山西的部署彻底瓦解。
理论教育 2023-07-21

南疆治理:朝贡制度及东亚国家关系

针对南疆的另一种治理朝贡制度,并不仅仅是确立中国与番邦之间的线性关系,它实际上是笼罩在东亚国家关系间的网。对暹罗国王的当面谢罪,明成祖并没有放松警惕。当然,明成祖在中国以南的地区寻求武力干涉,并不仅仅依靠郑和下西洋一支海军力量。元朝政权垮台后,西洋诸国和中国的关系发生了转折,明初的西洋诸国以及中国的广西、云贵等地出现了一种独立于中国的倾向。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代皇朝战争:山海关之战概述

多尔衮也不知道李自成和吴三桂即将在山海关交战。他没有选择走最麻烦的山海关这条线,否则就先要和吴三桂作战,再和大顺军作战,清军有限的兵力承担不了如此重担。这样无论在地利和兵源上,都比在山海关交战更有获胜的保证。四月二十一日,等清军赶到山海关的时候,大顺军已经包围了明军,并开始发起攻击。有人以为吴三桂冲出山海关向清军求援,必须穿过大顺军的阵地,便认为大顺军侦悉了清军要和吴三桂联合作战。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代十大战争:郑氏集团的兴衰与台湾的抗清之战

郑氏集团之始崇祯十七年山海关之战后,由于大顺军的失败和清军的胜利,在中原地区和东南沿海的地方政权再次陷入混乱。因此,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实际上是为明朝寻找最后一块抗清的根据地;施琅击败郑氏集团收复台湾,实际上是为清朝消灭掉最后一个明朝政权。之后不久,郑成功母亲翁氏躲避战祸不及,又受辱死于清军刀下。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代十大战争揭秘:郑和下西洋的动机

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明成祖之所以选中郑和,和他的组织才能、军事才能、家庭背景,甚至形象仪容、举止风度有关。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是要显示中国富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给明初的海上贸易保驾护航。明成祖的个人动机和郑和下西洋事件本身,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彼此之间就会存在着相当差距。清朝之前的许多学者认为,这是明成祖促成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动力。
理论教育 2023-07-21

船舶停航:政策迎合现实社会需求

第一阶段,永乐时期的暂时停航。明仁宗作出这一决定,离明成祖去世仅仅三天。耿直忠勇的大臣不惜匿毁郑和下西洋的国家档案,以阻止远航带来的所谓“灾难”。郑和下西洋所需要的巨额支出,恰恰违反了这一基本经济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朝臣抵制郑和下西洋,就成为对宦官干政的一种抵抗。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代十大战争: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的初战结果

中葡屯门之战,和后来的中俄雅克萨之战、中英虎门之战等不一样,没有足够的史料可以说清楚。现在根据中国与外国的相关记载,汪在屯门之战中获得胜利,可以概括为四种说法。这种说法指出了在交战初期,汪遇到了败仗;在冲突后期,他及时改变了战术,派人潜水凿沉敌船,然后力战退敌。
理论教育 2023-07-21

明代十大战争:中朝战事再起,明军助中获胜

战端再起到中朝胜利万历二十四年年末,双方“议和”彻底破裂,丰臣秀吉派遣小西行长立刻返回朝鲜前线,屯据在釜山大营。明朝看到战事再起,派遣新任兵部尚书邢玠为总督军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杨镐经略朝鲜军务,并派陆军总兵麻贵、刘、董一元、水师总兵陈璘等,陆续率军开赴朝鲜前线。所以第二阶段前期的战争特点,一是中朝联军在对抗战中败多胜少,二是日军对朝鲜的侵害罄竹难书,变成日军对朝鲜的烧杀抢掠。
理论教育 2023-07-2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