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 第2卷

对各体文学的本质规定性的思考

究竟什么是诗,什么是文,什么是小说,它们有什么样的质的规定性,有哪些内在的创作规律和规范,对于这些问题,学衡派也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胡先骕谈到诗的字数、长短等问题,认为中国的诗歌之所以呈现出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这样整齐的体式,是由中国语言的特点决定的。胡先骕还谈到各种诗体也有一个基本的发展变化过程。[20]关于诗的用典,学衡派也坚持认为,用典无悖于诗的本质,甚至可以说是诗之为诗的一个重要因素。
理论教育 2023-07-20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成果-小说研究整理与出版的新时代

而进入20世纪以后,影响小说整理出版的最主要因素是小说研究者开始建立现代的小说目录学、考证学,推动小说类文学古籍的整理出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晚清以来,小说的创作出版已达极盛时期。鲁迅则是最早对古小说资料进行系统搜集整理的人。《申报》也在同时印行了大量章回小说,使一些难得一见的小说从此面世,除了为广大小说爱好者提供了新鲜的读物,还为研究者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理论教育 2023-07-20

纯文学: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主角

如前所述,纯文学观念对30年代多数文学史家来说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这表现在文学史中就是纯文学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在各文学史的目次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全书共分四编,以诗歌、词、戏曲、小说四种文体分编,在每一编中以时代为序叙述各体文学的发展。全书共十八章,前二章为文学概说,即文学之范围及文学史、文学导源之两大因素。可以看出,各文学史中已经剔除了经、史、子等非文学的要素。
理论教育 2023-07-20

1949年之前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及其著作评价

1932年8月,浦江清在为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的出版所做的一则书讯里说:郑君从事于文学史之编著数年,收罗材料不少……[45]1935年,在《人间世》杂志上,叶圣陶、夏丏尊、赵景深、陆侃如、冯沅君、章锡琛、王伯祥、徐调孚、周一鸿等人热情推荐郑振铎的这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为“五十年来百部佳作”之一。[47]1934年,当时还是燕京大学学生的吴世昌在长文《评郑振铎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三、四各册》[48]中对郑著给予极大的否定。
理论教育 2023-07-20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 第2卷: 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成果

“中国文学批评”是他多少年来专门致力的学问,清华研究院中国文学部特设文学批评一组,就是当闻一多先生任主任时因了朱先生的专长设立的。“文学批评”、“文辞研究”都是朱先生讲授过的属于这种性质的课程。[64]在此过程中,朱自清的文学批评研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朱自清生活的时代,西方文学批评逐渐传入,中国的文学批评研究则由此进入崭新的阶段。[65]但是朱自清认为,不必对中国文学批评过于自卑或妄自菲薄。
理论教育 2023-07-20

闻一多的求真与求美:古籍还原与文学研究

闻一多“求真与求美”的追求主要体现为一种历史还原意识。所谓求真,是要还古籍以历史真貌;所谓求美,是希望研究者和读者把古籍中的文学作品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和研究。闻一多在文章中多次谈到求真与求美的必要性。
理论教育 2023-07-20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 》详解乐府研究的主要成果

闻一多研究乐府是由于教学的促进。1934年9月,他在清华大学教“乐府研究”,教学目的为:“本学程在钩求史事,证据古音,以资研究。”如,1943年2月开设“乐府诗”;1945年9月开设“中国文学专书选读”。[48]乐府研究的主要成果便是《乐府诗笺》。
理论教育 2023-07-20

研究古典文学的态度、目的与方法

文学研究会认为,中国旧文学杂芜漶漫,其中可称之为文学的部分少之又少,故应该整理出眉目来,去粗取精。无论研究一种作品,或是研究一时代的文学,都应另打基础。统而言之,自《文赋》起,到了最近止,中国文学的研究,简直没有上过研究的正轨。
理论教育 2023-07-20

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的成立及活动

“清华研究院”,或“清华国学研究院”,正式的名称应是“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21日,吴宓谒王国维,其后吴多次往访王国维,商研究院章程、缘起、出招生考试题等事。3月6日,校务会议议定清华研究院章程。9月14日,研究院“普通演讲”开始,由王国维教授开讲第一课:“古史新证”。11月19日,研究院召开教务会议,议决本院设古物史料陈列室,同时计划赴各地作考古考察。
理论教育 2023-07-20

《中国诗史》:陆侃如、冯沅君的影响力重要合作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是当时出版的影响最大的一部诗歌史。《中国诗史》是冯陆二人初次合作的成果。《中国诗史》是继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后又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分体文学史力作。此书被评论界称为第一部有系统的诗歌史,直至现在,仍然被学术界所看重。其近代诗史部分则将当时尚不登大雅之堂的元明散曲及清代俗曲,当作中国诗歌的主流。
理论教育 2023-07-20

任中敏的词曲研究:吴梅书斋典籍精读,影响深远

任中敏毕业后,留居吴梅“奢摩他室”书斋,用两年时间尽读吴梅精心收藏的词曲典籍。总之,相对于吴梅采用历史学方法研究中国历代戏剧,任中敏的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43]任中敏在词学方面似没有大型的专著,但在《教坊记笺订》、《敦煌曲初探》、《敦煌歌辞总编》、《唐声诗》等关于词的发生史的研究著作之中有一部分成果,另外也存于与夏承焘、唐圭璋的通信讨论中。
理论教育 2023-07-20

朱自清的文学批评研究成果

对文学批评的研究其实贯穿着朱自清的整个学术生命,除“诗言志”外,他还对很多批评意念进行了研究。[84]“以文为诗”是诗歌理论中的又一批评意念。《“好”与“妙”》是对“好”和“妙”这对批评术语进行辨析的。这份讲义是1945年秋至1946春夏之交朱自清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时编撰使用的。
理论教育 2023-07-20

西方现代文学观念在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输入

20世纪早期,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不断传入中国,对当时的文学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30年代“新”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在对于文学的观念变更了,对于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小说、变文、弹词等等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了。
理论教育 2023-07-20

闻一多:从诗人到学者——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之旅

闻一多将自己由诗人而学者的人生转折称之为“向内转”。据《闻一多年谱长编》记载,闻一多在清华学校的学生工作、学生运动、社团活动、学生刊物的运作方面都是一个活跃分子。1932年8月,应聘为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开始了他的向内转的治学历程,专心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0]闻一多由讲外国文学最后转而讲古典文学,科研和教学同步进行。
理论教育 2023-07-20

宏观与微观的完美统一——闻一多研究古典文学

闻一多研究古典文学还特别强调将具体的研究对象放到整个文学背景和文化背景乃至整个文学史和文化史的大背景下去考察,以期作到宏观与微观的完美统一。[109]经过长时间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科研和教学之后,闻一多曾以文学史家自居,决定写一部文学史。
理论教育 2023-07-20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第2卷:古籍整理概况

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的古籍整理事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此期间,文学古籍的整理尤为引人注目。对于中国上世纪初叶出版界古籍整理的情况,可以从下面的大事记中做一初步了解。首先古籍整理的目的和立场,发生了分歧。此后,包括文明书局、中华书局、亚东图书馆、泰东图书局在20世纪头一个10年先后成立,并大量编印书籍,文学古籍的整理出版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理论教育 2023-07-20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