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作品的艺术性与真实性分析

这部作品堪称是写实主义的杰作。首先,作品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挖掘其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作者能在生活中发现这种现象并用艺术形象加以表现,可以看出他过人的艺术洞察力。因此,这直接关系到作品有无令人信服的真实性,无论是人物性格的深化还是转变,都是如此。林冲、武松和杨志在作品前后出现时反差都很大,变化的过程也很复杂。
理论教育 2023-11-29

金玉良缘:幸与不幸-明清小说研究

第五节金玉良缘的幸与不幸在与黛玉定情之后,宝玉曾经侧面征求过老祖宗的意见。这在作品的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之后。贾母中意的是宝钗,她给张道士列举的为宝玉择偶的条件,模样好脾气好两条,真像是指宝钗,这也是她对金玉姻缘的第一次暗示。这是因为,与黛玉相比,宝钗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儒家的价值序列中,礼所体现的秩序与稳定,以及与此相应的森严的道德规范是至高无上的,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理论教育 2023-11-29

明清小说研究:三国演义的发展与形成

第一章《三国演义》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诞生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不妨首先看看有关章回小说的问题。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从长篇话本发展而来的。一般认为,章回小说元末明初时期产生的,它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的长篇话本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章回小说的发展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正如《绪论》里说的,形成了历史传奇、神魔志怪和世俗风情三大系统。
理论教育 2023-11-29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创作特色及性格冲突的重要原则

重战前准备,轻军事行动实施过程。对东吴来说,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只要备战充分,曹操必败。于是他急忙召回周瑜。重战事的周密计划部署。《三国演义》不像这类作品,能令人反复阅读。情节是人物性格冲突的自然结果,是性格碰撞的火花。因此,性格的冲突推进情节的进展,这是古典强调冲突的小说创作中的一个原则。
理论教育 2023-11-29

明清小说研究:揭示二拍价值观

“二拍”中大乘佛教的众生平等观,在《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等作品中体现得相当充分。而他展开调查,拘拷涉案的娼妓,也符合旧时官员的工作程序。但这恰好说明了作者是对事不对人,所要否定的,正是他的“正派”“道学”的价值系统。
理论教育 2023-11-29

孙悟空形象研究:明清小说中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

孙悟空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也是所有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成功,最为人所熟知,最受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提出了三条理由反驳:一是作《西游记》的人没有看过佛经,二是中国所译的佛经中没有这种形象,三是作者吴承恩看过不少唐人传奇,故受影响不少。作者就是紧扣这三点来写这个人物的。
理论教育 2023-11-29

贾府败落原因及明清小说研究

第六节贾府败落的原因乐极生悲,物极必反,是对事物由盛而衰现象的概括,但却不能代替对这类现象原因的分析,而事物由盛而衰,是由于其内部和外部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贾府的衰落,也是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的。家族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直接导致了家庭的衰败。后人的不材,是贾府败落的重要原因。如果仅是入不敷出,贾府还不至于败落得如此之速。
理论教育 2023-11-29

《水浒传》中封建乱世的愤懑与忠义思想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学界基本摆脱了以阶级斗争考察一切社会现象的思想的局限,对《水浒传》的主题也有了一些新的认知。文中指出梁山义军的悲剧不在于“宋公明全伙受招安”,而在于“逼上梁山”和宋公明“神聚蓼儿洼”,通过这种悲剧,《水浒传》表现了对封建乱世的极大愤懑和忠义思想的深沉迷惘。
理论教育 2023-11-29

《红楼梦》人物描写艺术解析

第七节《红楼梦》的人物描写艺术《红楼梦》之前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人物塑造的艺术,有着漫长时期的发展,而到了《红楼梦》,终于达到了巅峰。鲁迅先生实际上已概括出《红楼梦》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两条原则。但是他的基本思路是对的,这就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已无法用单纯的道德律来衡量其善恶属性。而在《红楼梦》中,这种不着意人物道德属性的写法达到了新的高度。《红楼梦》中的色空观念,与他的这种生活方式有相通之处。
理论教育 2023-11-29

《聊斋》学研究及版本分析

第一节作者、版本和《聊斋》学《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这一段是他修改补充《聊斋》的时期。另一方面就是反映在《聊斋》中的俗雅合流。他去世后,《聊斋志异》和《聊斋杂记》手稿落入其子蒲英灏手中。第二种,铸雪斋抄本是《聊斋志异》诸本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第四种,1963年6月,北京市中国书店于北京东城金氏家中发现题名为《异史》的《聊斋志异》抄本。
理论教育 2023-11-29

《明清小说研究》:版本和作者

第一节版本和作者这是作者从《水浒传》武松杀嫂故事敷衍而来的一个官商的家庭故事。在它以手抄本流传时,就已经无人知道其作者了。万历四十四年谢肇浙作《金瓶梅·跋》时也说抄本“不著作者名氏”。已佚的初刻本据《万历野获编》和薛冈《天爵堂笔余》的记载推断,初刻本没有作者署名。但是自从民国年间吴晗、郑振铎等一批学者力辨其谬后,王世贞是作者的说法已失去说服力。
理论教育 2023-11-29

明清小说研究:揭示木石前盟悲剧

贾宝玉的爱情追求和婚姻实际正反映了这样一种现实,这就是作品中写到的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冲突。但只有她最终赢得了宝玉的爱情,这无疑与她对他人价值选择的宽容有密切的关系。宝玉的爱情,是在与这三人交往中,逐渐地定向于黛玉的。完全是替宝玉考虑,而且表示了对那些喜欢干涉他人自由的好事之徒的厌恶。
理论教育 2023-11-29

《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明清小说研究

二是放在中国小说的发展过程中考察。《金瓶梅》正是在这双重背景下产生的一部杰作。《金瓶梅》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极大地突破了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将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推进到了全新的高度。可是在《金瓶梅》中,这种模式不再起作用了。
理论教育 2023-11-29

凌濛初虔信佛教:明清小说研究成果

第一节凌濛初虔信佛教凌濛初深受佛教的影响,这有着多重的原因和背景。凌濛初的文化活动在万历中期至明末,学界将这段时期称作晚明。凌濛初友人可考者无几。而对凌濛初影响最大的友人无疑是冯梦祯。凌濛初生母蒋氏故,他专程从苏州家中前往乌程吊唁。其交往中与佛教有关的可考的事有两件。几乎将真可送自己的话又转赠给了凌濛初,可见对其佛学造诣之肯定。凌濛初的壮年归佛,不仅受环境影响,也有着个人原因。
理论教育 2023-11-29

明清小说研究: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

第一节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故事来源和发展。其所亲王生死后复苏,谓己在阴间见蔡受冥谴,嘱其归告妻子,称阴间正揪住郓州一事不放。但是《水浒传》究竟什么时候成书,学界看法不一,有元代、元末明初和明代中期等几种说法。对于谁是作者,说者纷纭,但大抵不出施耐庵和罗贯中二人。新中国成立后还发现了一批与此有关的文物和文献。因此,《水浒传》的成书年代与作者,至今仍是个没有解决的学术问题。
理论教育 2023-11-2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