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思想通解

董仲舒思想:治身与治国相统一

董仲舒将治身与治国联系起来,“中和”之道不仅用于治身,最终还归结到治国理政上来。总之,董仲舒的养生观,从天道信仰,到切切实实关照人的精神和人事政治,将养生与养德、治身与治国相统一,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处处体现着对人生命价值的褒扬和肯定。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思想通解:顺时而为,实现和谐

董仲舒以“时”为纽带,将天道秩序和人道秩序相对应、相联系,体现出“顺时而为”的生态思想。“天无所言,而意以物”,天没有说话,而以出产的物种来暗示人们,要顺应天时,才能“得天地泰”,延长寿命。春季,万物萌发;夏季,万物生长;秋季,万物成熟,“时无不时者,天地之道也”,天适时而不失时。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应当顺时而为,避免不时而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个人身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思想通解:尊重自然,泛爱群生

董仲舒提出“泛爱群生”,是尊重自然,爱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喜怒来索取或赏罚。尤其是一国之君,恩惠不只是施加于百姓,更要施加于四方和一切生物。董仲舒的“泛爱群生”的核心是“仁”,人与天地合德,发挥“生生不息”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董仲舒将动物放在和人类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一个道德共同体之中来看待,体现了生态思想中“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思维。
理论教育 2023-11-17

揭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关系

天人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考的主要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永恒命题。天与人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就合而为一了。董仲舒指出,天、人之间是通过“气”这个中介物进行感应的。他根据“天人合一”的原则讨论仁义礼智信等伦理规范,设计礼制、官制的体系和规模,阐述庆赏刑罚的道理,分析经权常变的关系,提出德政教化的主张。天人关系论在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体系中起到了骨架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思想通解:强调民本主义的重要性

人民不是君主的目的,相反,君主成为人民的目的,这无疑是一种“天”之下的民本主义思想。董仲舒强调统治者要实施仁义,收服民心,教化百姓,以巩固天下,这是与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一脉相承的。董仲舒的“王者作乐”中也蕴含着深厚的民本思想。从董仲舒的这些言论来看,他的反暴政的重民思想几乎同孟子如出一辙。这表明“爱民”是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根据。董仲舒可以称得上是西汉乃至中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本主义思想家。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思想通解:士人对其评价的千年见证

宦海浮沉几十载,青史褒贬两千年。下面我们就按历史进程,看一看千年以来,古今士人对董仲舒的评价。将扬雄和董仲舒并称,赞美董仲舒学问广博,精通经籍。诗人批评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灾异谴告和阴阳五行学说不合常理,求雨止雨只是阴阳之术。宋初文坛领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欧阳修在《书春秋繁露后》中评价说:“董生儒者,其论深及《春秋》之旨。”
理论教育 2023-11-17

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合乎中道的措施

至于如何解决这种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董仲舒首先想到了历史上的井田制度,认为这是可以遏止土地兼并、化解贫富分化的理想措施。儒家传统观点认为,“什一之税”是合乎“中道”的制度。君主勉励百姓勤于农耕之事,不耽误百姓耕种田地的时间,役使百姓服劳役,每年不超过三天的时间,实行征收产量总额十分之一的赋税制度。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贤良对策:汉武帝治国转变指南

董仲舒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件大事,便是在汉武帝举行的策问中通过三次对策脱颖而出。汉武帝即位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先后一百多位。“贤良”和“文学”是两项不同的选官科目,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这就是著名的“贤良对策”。在这次贤良对策中,武帝一问再问,董仲舒一答再答,通过天人关系的论述为汉武帝的内外事功提供理论依据,帮助汉武帝完成了治国指导思想的转变。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思想通解:宦海浮沉,仕途坎坷

三次对策的突出表现并没有给董仲舒带来仕途的一帆风顺,相反,此后他却经历了两相骄王的胆战心惊,以及因言说灾异被算计下狱的宦海浮沉。对策结束后,董仲舒被任命为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武帝于是把董仲舒下狱,判处死罪。主父偃承认了收受贿赂之事,但是坚决否认威胁过齐王。刘端以《春秋》中的一项原则为据,主张对刘安处以死刑。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春秋决狱:案件真实性与法治进程

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注重分析犯罪动机,根据行为人主观上的出发点是否违背纲常伦理,来判断行为人是否有罪,或罪轻罪重。“本其事”,也就是要探究案件的本来面目,依据事实真相,这是对案件真实性的把握,只有在事实的基础上裁断案件才能还春秋决狱以本来面目。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法治方式,推动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音乐美学:民心制作法则、社会功用、审美标准

董仲舒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他对于音乐的本源、制作法则、社会功用、审美标准的论述。关于音乐的制作法则,董仲舒重视“民心”,认为一定要根据人民所喜欢的根本大事,做到与时俱进。关于音乐的社会功用,董仲舒认为“仁义礼乐”都是“王道”的工具,其中乐“和政”“兴德”,具有和谐政治、倡导道德的作用。关于音乐的审美标准,董仲舒秉承“中和”为美的理念,提出“志和而音雅”,即心志平和,声音优美。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思想通解-春秋繁露介绍

《春秋繁露》一书是由后人汇编董仲舒的著作而成。其卷数与今天所见《春秋繁露》的卷数相吻合。顾名思义,《春秋繁露》是对《春秋》大义的一种解释和发挥。从宋代开始,有学者怀疑《春秋繁露》一书的可信性。五行编,历来争议最大,人们往往因为五行编的这九篇而否定《春秋繁露》整本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思想通解:五常的提出与论证

“五常”的提出,离不开三位圣贤:孔子、孟子、董仲舒。仁义礼智信是五种永恒不变的道,这是君王应该培养整顿的。董仲舒不但是“五常”的提炼者,也是论证者。他以“天道”来论证“五常”。董仲舒提出的“五常”之说,到了东汉,被正式写入皇帝钦定的《白虎通义》中,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需要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义利两养董仲舒十分重视义和利的关系问题。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思想通解:其他作品精要

董仲舒反对战争,他提出用金钱厚利、订立盟约、让单于的爱子来做人质的方法解决匈奴问题,从而让边塞城池中负责守卫的人们过上安定的日子。据学者推测,这封书信应该是写于元朔五年,董仲舒赴任胶西相之前。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思想通解:融合礼与律法,重视内外统一

孔子在编订《春秋》时,也沿用了这一说法。董仲舒十分强调在礼的践行方面,要心存敬意,礼节周备,也就是说内外统一,内在的心志和外在的礼节相统一。按照律法,夫死未葬再嫁属于“私为人妻”,应该判处“弃市”极刑。但董仲舒认为,依据《春秋》之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且妇人是受母亲之命再嫁,并无淫行之心,因此,并非
理论教育 2023-11-17

董仲舒思想通解:阴阳五行学说的贡献及论述

董仲舒在阴阳五行学说史上贡献卓著,他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论述应该是自春秋战国以来最为系统、最为详尽的。《春秋繁露》中有阴阳六篇、五行九篇。董仲舒将阴阳五行作为天人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总之,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以“天”为最高本体,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核心话题,是董仲舒思想大厦的坚实根基。
理论教育 2023-11-17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