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礼学研究 以《礼书纲目》为中心

戴震与江永的学术关系及拜师疑问解答

由於江、戴傳記缺少二人交往的細節,戴震又未在其著述中明確表示與江永的學術關係,所以戴震是否爲江氏及門弟子,一直存在疑問。如果這是屬實的話,即意味着戴震首晤江永即拜其爲師,歸門下受業。筆者以爲,戴震首晤江永即拜師的可能性較小。且戴氏此行的目的是拜師程恂,學習時文。但限於具體資料的缺乏,我們無法考證出戴震拜師江永的確切時間,只能闕如。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成果:江、戴首次会晤时间确定

但江、戴首晤的時間却争論不斷,原因在於原始資料的缺乏。而段玉裁晚年所撰《戴東原先生年譜》,係江、戴首晤於乾隆七年壬戌。[10]關於江、戴首晤的具體年份,蔡芳認爲段玉裁的記載,即江、戴乾隆七年首晤,這一説法可信。關於江、戴首晤的具體時間,筆者推測是壬戌中秋,即乾隆七年農曆八月十五。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戴震推广江永学术,增强学术影响

戴震學術地位的確立,使他有條件開始播揚江氏學術,主要是推薦江永的著述和學術,以及請人爲江永作傳和爲書作序。[38]戴震積極播揚江永曆算之學,錢大昕《與戴東原書》云“前遇足下於曉嵐所,足下盛稱婺源江氏推步之學不在宣城下。”《四庫全書》共收録江永著述十三部,以禮學、曆算、音韵爲主。不過,總的來説,江氏此前的影響有限,正是戴震的播揚,江氏的學術影響才漸次擴大起來。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解读《礼书纲目》

是書成於康熙六十年,江永四十一歲,自叙:“自少即求《儀禮經傳通解》,反復切究之。讀之既久,覺其中猶有搜羅不備,疏密不倫之遺憾。又觀朱子晚歲及門人書,多拳拳於禮……竊不自揆,更欲爲之增損櫽括,以卒朱子之志。”[12]“書凡三易稿,初曰《存羊編》,次曰《增訂儀禮經傳》,三稿始易今名爲《禮書綱目》。”在江永心中,是書未爲完善,“所欠缺者,唐宋之《疏》與先儒考釋議論”[15]。④《廣雅書局》本。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对朱子礼书的传承与创新

這説明《禮書綱目》在材料上的擇選上并未有突破,其主要的調整是結構的更定和體系的構建。江永禮書以朱子《儀禮經傳通解》爲基礎進行增訂,引書的突出特點,一是删除疏解,二是節引經注。對於魏、晋古注的保留,體現出江永對朱熹學術的承繼與超越。《綱目》對所甄選的材料,往往采取節引的形式,這種形式亦承自朱子禮書。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回归《周礼》及汉学考据的起源》

江永禮書的編撰,正文的引據以《三禮》和《三傳》爲主。值得注意的是,《通解》和《綱目》對於《周禮》的引據不盡一致。江永回歸《周禮》五禮體系,表現在篇目的分類上,即在今本《儀禮》十五種儀禮之外,另設軍禮、通禮,進行典制考證,體現出宗主《周禮》的傾向。江永放弃朱子禮書的理學體系,轉向《周禮》五禮係統,這與清代學風的轉變一致。
理论教育 2023-10-29

考证被广泛引用,给予江、秦二书的会同礼进行比较,但结果需商榷

這種影響,表現在他的考證結論被競相引據,考證思維、原則和方法被承認、繼承。作者對江、秦二書的“會同禮”進行比較,説明兩者間的學術聯繫,但考慮到江書的流傳限制,二書事實上未有交鋒的機會,其結論值得商榷。作者同時對江氏禮學于朱彬、孫詒讓著述的影響作了論述,但并不深入。武勇:《江永的三禮學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6年。[43]梁啓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啓超論清學史二種》,第308頁。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探讨《礼书纲目》》

徽州文化的理學背景,對於江氏禮書的編撰深有影響,他自己也承認“尊經之意當以朱子爲宗”[7]。徽州民間禮書的不斷重編,主要是因爲地方大姓根據社會習俗的變化而對《朱子家禮》做出的修正。這些情况説明民間禮書的編撰,除却緣俗以外,必須要有經典依據。因此,編撰一部以《儀禮》爲主的禮書,以資考核,亦是民間家禮類書編撰的内在需要。江永《禮書綱目》一書的編撰,是徽州民間禮書編撰背景下的必然産物。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成果-江永礼学研究以《礼书纲目》为中心

江永放弃了朱子在經傳問題上的模糊做法,將其作爲禮書編撰的標準式樣,分經附記成爲《禮書綱目》的顯著特點。江永的分經附記,不僅實現了禮書編撰的簡潔效果,同時解决了朱子集人之力未能有效解决的冗繁難題。具體來講,這種分經附記的編撰標準,就是在每一禮儀編撰的正文和附録部分劃分出經傳關係。其一,由相關禮學資料彙編而成的某種禮儀,與之後對該禮儀的總體闡釋之間,形成類似經傳的關係。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以《礼书纲目》为中心》考據體例之改進

本書主要解决的問題,一是統繁,解决朱子禮書繁難的弊病,尤其是黄榦、楊復主編的喪、祭禮部分。這種史料排陳所構建的簡單考據,既不能和乾嘉學者的專門考據相較,也無法和江氏後期禮學考證比肩,但由於編撰體例中主題和材料間的詮釋關係,它萌發着禮學考證的雛形。由於江永本書對朱子禮書進行了大量删削,這使得江著的考據,在形式上比朱子禮書更加突出,因此值得注意。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走出传统,追求创新

舉子學尊程朱,如何在尊朱的同時走出朱子學術的束縛,江永的學行經歷提供了借鑒。江氏能够在程朱理學之外堅持學術創新,得益於他廣泛的興趣,以及轉益多師的經歷。江永宗法程朱,轉益多師,在《易》學、禮學、曆法、樂律、音韵方面卓有建樹。如此一來,研究學者如何走出朱子學術影響,對於我們揭示清初學術的源起和轉變有着重要意義。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對學人學著的研究,其前提條件是著述的刊刻和學術的播揚。對江永的研究最早由清末民國以來的學術思想史著作開啓的。相比之下,對其禮學的研究,成果較少。武文的優點是材料豐富,缺點是論述缺乏深入,平鋪直叙,没有能够清晰地揭示出江永禮學研究的特色、意義和地位,對《禮書綱目》專書的研究顯得不够重視。其他關於江永禮學的研究主要是單篇文章。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礼书纲目》刊行及成果

十數年後江氏寫成《四書典林》一書,得到汪勳的資助而刊刻,但《禮書綱目》却一直未能刊刻。直到乾隆二十七年江永去世,《禮書綱目》也無機會刊刻。之後《禮書綱目》被四庫館徵集。這些錯誤後來被四庫抄本一一改正,這也爲《禮書綱目》以後的順利刊刻提供了條件。光緒二十一年,廣雅書局本《禮書綱目》竣行。廣雅書局本《禮書綱目》刊印數量較多,這使得廣雅書局刊本《禮書綱目》成爲該書最流行的版本。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的考证特色及成果

江氏案語一般放置於章節後,説明禮書編撰體例,或指陳前賢錯誤并加辨正,同時對相關典制進行梳理和考證。這是出於解决於喪、祭二禮過於繁瑣的弊病,也是避免重蹈黄、楊案而不斷的覆轍。此外,江永案語還指導研習者“當互考”。江氏案語主要集中於編例,體現其禮學體系的構建。但他以案語形式對禮學争議問題及典制所作的考證,亦有相當的成績。
理论教育 2023-10-29

《戴震对江永的称呼及諱言其師原因考釋》

據現有資料的考釋,戴震年輕時從游江永,爲江氏及門弟子,但入都後却諱言其師。怎樣解釋戴震的矛盾行爲,迄今未有合理答案。此語出自《六書音均表序》,胡適以爲戴震列舉了鄭庠、顧炎武、江永三人的古韵分部,對前兩人直呼其名,而於江永稱“老儒”,相較來説還算尊敬。戴震諱言其師,確屬品行心術問題,章學等已給予了大力批判。
理论教育 2023-10-29

江永礼学研究:《儀禮·鄉禮》与《通解》对比及修订

《儀禮經傳通解·鄉禮》包括《士相見禮》《士相見義》《投壺禮》《鄉飲酒禮》《鄉飲酒義》《鄉射禮》《射義》。二書同據劉敞《補義》,朱子附《白虎通義》,江永則將朱子所附移至《通禮·名器下》。二書據《儀禮·鄉飲酒禮》,江永歸入“嘉禮”,分篇目、賓介、陳器設席等23節,對《通解》部分標題進行了更正,材料進行了增訂。
理论教育 2023-10-2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