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

广西北部湾民俗采茶戏

采茶戏是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小戏。到道光年间,原来纯粹的民俗活动逐渐发展为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的地方小戏。经过一代又一代采茶艺人艰苦的艺术探索和实践,今天的采茶戏艺术风格已日趋成熟,自成一格。2012 年防城采茶戏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钦南及浦北采茶戏也入选钦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形如圆月芝麻饼,团圆美满好兆头

芝麻饼以糯米粉、红糖粉、黑芝麻、籼米粉等为原料,经过复杂的工序精制而成,甜的馅儿,撒满黑芝麻的外皮,又香又甜,其形如圆月图的就是团圆、美满的好兆头,是过年的必备美食。最让孩子们垂涎欲滴的就是在火塘上烤芝麻饼了。也许在农村,一家人分工协作做芝麻饼的年味也无以伦比吧。如今,市场上芝麻饼品牌、品种丰富多样,任君选择,但真的,我再也尝不到当年火塘边上那个芝麻饼的味道了。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迷人的青山与越州故城

因为有着神奇的建城传说,直至今天当地老百姓仍称此城为“青牛城”,而越州城的首任刺史陈伯绍也成了当地百姓顶礼膜拜、能保一方平安的大王爷爷。资料显示今越州故城遗址内外城轮廓仍清晰可见,四门遗址犹存,城墙残基平均高度为3 米,城基最宽处为16 米,是广西目前保存较好的古城遗址之一。2013 年越州故城遗址获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理论教育 2023-08-24

冯子材墓:戎马一生的话萃翁

1962 年4 月25 日,田汉先生瞻仰冯子材墓后,写下了《吊冯子材墓》:泥桥岭畔古城东,且驻征车吊萃翁。冯子材墓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冯子材,人们熟悉的是他的戎马一生,熟知他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其实冯子材对钦州的教育发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一武将而言,实在难能可贵。其对教育的贡献造福了一方子孙后代,影响至今。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享受鱼之精华与海的味道

它集合了鱼之精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作为京族地区特有的调味品,鲶汁被视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佐料,加它可以提鲜,配以各类肉制品则别有风味。在京族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千汁万汁,不如京家的鲶汁”。对京族人而言,这是海的味道、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然后,按着一定的配比,一层小鱼一层盐地层层铺叠,待铺满缸后加盖密封,一星期后鲜美的鲶汁就能导出食用了。其次,每缸鲶汁都可分三次取用,三次品质不一。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合浦武圣宫

有趣的是,合浦武圣宫不但供奉了关帝爷,还供奉有观音大士,于是合浦武圣宫便出现了有意思的佛道合一的现象,宫中既有关帝圣君殿,又有观音殿。关圣帝君有周仓、关平护法,观音大士则有韦驮护法和善财童子,合浦武圣宫因此被称为岭南寺庙中的奇观。合浦武圣宫里的关公,已经不是忠义两全的战神,而是高高在上的帝君了。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西特色风物:钦州黄瓜皮

在钦州,既体现钦州先民的聪明智慧,又传达钦州人民乐于分享的好客精神的送礼佳品非黄瓜皮莫属了。钦州盛产优质黄瓜,但新鲜的黄瓜保鲜期有限,聪明的钦州先民于是发明了腌制黄瓜的方法,既延长黄瓜的保鲜期,又让黄瓜拥有别样风味,此法始于宋代。2014 年,钦州黄瓜皮喜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钦州市除坭兴陶外又一张城市名片。图33钦州黄瓜皮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西北部湾海滩歌舞风情

《老杨公》的前身是古老的驱鬼逐疫和祭祀并存的傩舞。珠乡群众爱在婚娶、喜庆事及庙诞等日子里请来能歌善舞的优秀艺人扮演老杨公进行演唱。可是随着世情沧桑,《老杨公》已今不如昔,加上如今影视音响种类多样,歌舞娱乐场所繁多,年轻的一代认为《老杨公》已是古老无用的东西,况且演《老杨公》的民间艺人,大多已届高龄或谢世,人死艺灭后继无人。
理论教育 2023-08-24

探寻广西北部湾的民俗风物

但毕竟当时的钦州还是块僻远瘴疠之地,远离朝廷权力中心,且异地居官、远离故土,这对文武双全的陶弼来说,未免会使他产生登亭感怀身处“天涯”的惆怅之情,于是就有了文首的《天涯亭》一诗。对钦州来说,“天之涯”早已成为历史,天涯亭北面所立田汉的诗作《天涯亭》石刻就是力证:“运河滚滚入湖来,没字危亭草满阶。词客分明怀故土,钦州何必是天涯。”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府同乡会馆:聚乡情联乡谊

为方便组织行会、联络乡谊和交流信息等经商需要,广府人在许多地方都建有广府会馆,由于广州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因此有些广府会馆也被称为广州会馆。所以广府人在钦州修建广州会馆,就是为了“聚乡情而联乡谊”,广州会馆是广府商人在钦州的落脚点及“聚会之所”。钦州的广州会馆既是钦州清代商业繁华的见证,也是钦穗两地商业往来、友好交往的象征,目前为钦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西北部湾:探索合浦东海歌的山歌文化

合浦“东海歌”是20 世纪以前合浦民间盛行的一种民歌,流传于广西合浦县长乐镇以及北海市区、钦州市的犀牛脚等地。合浦东海歌起源于明代中期的万历年间,属于山歌剧开山祖师所创,是《老杨公》和合浦山歌剧中的一种曲牌。合浦东海歌隶属“喜、怒、哀、乐”中的“哀”字诀唱腔,常在悲哀场合或做白事时唱。廉州方言山歌曲牌唱腔的“东海歌”,既秉承传统,又突出时代的特色,倍受欢迎。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娱神娱人的钦州跳岭头

而2014 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钦州跳岭头同样也能传达古人的心声,耐人寻味的是跳岭头的经典舞姿与花山壁画上的“蛙状人形”有着惊人的相似。跳岭头的角色一般会请由二十至三十人不等组成的岭头班或采茶班充当。图1跳岭头钦州岭头节中“吃”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缘故,岭头节的程序呈现简化的趋势,不少村落的岭头节已简化到只剩下“吃”的环节了,因此,岭头节俗称“吃岭头”。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浦北舞麒麟

舞麒麟是浦北县平睦和六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民俗活动。舞麒麟活动一般4 至7 人参加,但最简化的只需一个人独自完成,自己敲锣打鼓,自舞自唱。2014 年,浦北平睦镇舞麒麟入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西北部湾壮族天琴-民俗风物

天琴,是壮族支系偏人独具民族特色的弹拨弦乐器,偏语称“鼎叮”,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不想美妙的“鼎叮”之音传到了天上,玉帝觉得“此音只应天上有”,然后农端和农亚就被玉帝召去而成了天上玉帝的专属歌仙,“鼎叮”也成了通天地的“天琴”,在天上,农端、农亚终日只能给玉帝弹琴歌唱。过去在壮族支系偏人地区,天琴一直被视为“神物”,只有天婆(巫婆)在“跳天”的时候才能使用。
理论教育 2023-08-24

广西北部湾的大寺庙:大寺北帝庙

北帝庙就是民众崇拜、祭祀北帝的庙宇。钦州市钦北区有个大寺镇,据传,当年就是因为镇上寺庙、神像规模大,故镇圩得名“大寺”并沿用至今。此镇规模大的寺庙指的就是至今仍香火不断的北帝庙,神像就是指北帝神像了。大寺北帝庙于2009 年入选钦州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名录。
理论教育 2023-08-24

京族跳竹竿:广西北部湾的民俗风物

广西跳竹竿主要流行于巫头、万尾、山心,是由京族民众自娱自乐发展而来的一项集体育与文娱于一体的活动。相传每天黎明前,京族男女青年扛着竹竿来到海边,坐等亲人打渔归来。渔船未归之前,他们习惯分开两排,拿起竹竿开合敲击发出有节奏的音响,其余人在竹竿上来回跳跃,这就是京族人们在海滩上跳的竹竿,是京族民间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面朝大海,穿着民族盛装,跳着欢快的竹竿舞,这是京族三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理论教育 2023-08-2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