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如何通过辩论队培养正确的发声和控场技巧

在辩论队的那段时间,我们在观众面前打比赛,有胜负,有打分,有观众提问,挑战特别大。一开始非常不适应,但慢慢地,我就习惯了这件事,心理学术语叫作“脱敏”。一旦你脱敏了,你对这事就不会焦虑了,就会坦然很多。所以,对于讲书人来讲,脱敏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没有捷径,只能多讲,对着各种各样的人讲。发声方法和节奏掌控,都是可以练习的。
理论教育 2023-07-23

提升语言能力的三大要素:简洁,幽默和说服力

语言能力可以细分出很多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第一个是简洁,第二个是幽默,第三个是说服力。这三项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慢慢获得。我有足够的经历证明,语言能力的确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而且,要想简洁地把一件事说明白,核心还是前面提到的逻辑能力。语言表达怎么更有力量,更有信服力?你想,一个初中生学习黑格尔,给人写信用的是黑格尔的语气,这是多么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理论教育 2023-07-23

阅读:大众在复杂时代里的反脆弱武器

据他所说,大量的叙利亚人是完全不读书的。所以叙利亚人没有建立基础的科学观和批判性思维,更不知道世界是多元化的。听完他的话,我就开始认真思考,阅读在很多地方是一种“奢侈行为”,是属于少数人的习惯。他说,现在的教育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无效的原因是“哈佛苏联模式”。就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们以为是自己把学生教育成了精英。我在回忆我的教育经历时发现,大学是煎熬的。
理论教育 2023-07-23

沉浸式学习与观光式学习的对比与分析

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叫沉浸式学习。假如我们到上海旅游,观光式旅游是什么呢?与之相对,沉浸式旅游的特点是你在上海的一个朋友家里住下来,待上两个月:每天早上起来去看看上海大妈们怎么跳舞。你了解了上海当地人的生活,相信你对上海的感觉会和观光客有天壤之别。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有大量的老师和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变成了观光式的学习,它的特点是“打卡”。这就是沉浸式学习和观光式学习的本质区别。
理论教育 2023-07-23

探索与理解:何为工具性的科学角度

什么叫工具性的角度?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完美的。所以,所有行星的运行轨道一定是正圆。虽然托勒密的理论体系在今天看来是完全错误的,但我们按照托勒密的方式能够完美地解释行星的运动,表面看全是对的,完全没错,这个就叫作工具性科学。它并不是事实和真相,但它是一个实证工具。工具性的解释方法是不对的,它没法儿解释宇宙中的事实。然后牛顿开始算每一个瞬时点的速度。
理论教育 2023-07-23

人生经验:对阅读和生活的深刻影响

假如你在读一本书时,完全没有人生经验,你就会觉得它没意思,因为你不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虽然艰苦,但没有一个人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所以,《人生海海》里边有人“生而顽强”这个主旨。这就是人生的经验。人生经验在读书的时候是很有效的一个帮助。感受是你内在产生的反应,但是知识和经验是从外部学来的。
理论教育 2023-07-23

刻意练习与时间积累:解读《大汗之国》与《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那时我想的是,我已经讲了这么长时间的致用类的书,试着讲一本《大汗之国》这样的故事书行不行?讲《列奥纳多·达·芬奇传》时,我是完全投入、享受的,进入了“心流”状态。我一读他讲中世纪背景的时候,我就认为这个作者应该读一读《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世界观》那本书讲的就是这些事儿,而且时间线非常清晰。我最早在看这种科学史类的书的时候,非常激动,比如看《世界观》这样的书,会有心潮澎湃的感觉。
理论教育 2023-07-23

科学的开放性: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和进步

科学和伪科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伪科学其实是封闭的,科学是开放的。他们认为这叫作开放。这是崇尚科学的人眼中的开放——在科学史上,曾经有三个长期被科学界攻击的伪科学现象,后来它们被证实是科学的。这几个例子说明,科学是开放的,是不断进步的。遇到了不同的见解,只要能够给出证据,崇尚科学的人是能够接受这件事的。表面上看起来,崇尚科学的人似乎在较真,实际上是崇尚科学的人更开放。
理论教育 2023-07-23

培养幽默感:从中央电视台学习吸引眼球的技巧

第二项非常重要的训练发生于我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崔永元老师是评委之一,我和他特别投缘。我到中央电视台以后,受到的最大的训练是颠覆过去说话的方式。我在中央电视台受到的更重要的训练是学会幽默。我在电脑里建立了一个文档,叫作“幽默素材”,然后把所有我听到的好玩的段子记下来。这种喜欢搜集笑话的习惯慢慢地培养出了我的幽默感。当然,幽默感也要有度,有分寸。
理论教育 2023-07-23

两个特点:如何构建思维导图的语言

以上四点是我绘制思维导图时的特点和习惯,这是我经过实践,总结出的针对图书阅读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读书思维导图和思维导图发明人东尼·博赞的经典思维导图有什么异同。我们看一张思维导图应该要看最核心的部分,比如逻辑结构、绘制思路等。
理论教育 2023-07-23

这本书的解决问题指南:开宗明义的解读

《论语》要解决的是一个人怎么安身立命的问题。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明白一件事:读完了,问自己,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他人的力量》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书中提到,第四层人际关系是这本书的解决方案。书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你需要打造第四层人际关系,即我们要想办法借助他人的力量。实际上,这本书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这类书的阅读目的不是消遣,不是娱乐,读者是要解决问题的。
理论教育 2023-07-23

重要章节的选取和整体结构的陈述

虽然一上来说“打破”,但实际上是在介绍大多数企业的现状。接下来作者说,我们需要做的是从组织架构上打破筒仓。比如,好产品是增长的根本,要做快节奏的试验,确定增长的杠杆。这本书的总体结构就出来了,很清晰。对待正文,很重要的原则是,对每一个部分都要给予充分的论证。重点部分讲完以后,就到了结尾部分。如果光看了《列奥纳多·达·芬奇传》,最后没有人告诉你纯粹求知的乐趣,说明没有人最后把这个主题提炼出来。
理论教育 2023-07-23

如何通过阅读改变自己的生活:一位热爱阅读者的自述

有段时间,我把读书和考试视为生命中最大的“敌人”。我心想,读书也许会改变我的未来。我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书上讲的未必全对,但总比自己想的强。我是一个非常相信书的人,通过读书解惑,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感受到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读书能改变生活。现在回想起来,我从不爱读书到痴迷读书,再成长为一名讲书人,这个转变历程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很重要的财富。在我心中,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理论教育 2023-07-23

如何处理感觉到的意外情况:对解释的理解与应对

如果你动用了毅力去戒烟,那么证明你潜意识当中认为抽烟是一件好事,你只是抑制住自己不要抽。所以你会像脱掉一双磨脚的鞋子一样戒烟,让自己一下子畅快。当你把这个逻辑理顺了以后,你会觉得书中的内容很有道理。当一本书里出现了让你意外的东西,这是最令人兴奋的,而且弥足珍贵,一定会给你带来新的启发。
理论教育 2023-07-23

如何走出阅读舒适区:真正的读书学习方式

所以每读一本书,我都是带着问题去读的,读完要先回答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我才会讲给更多的人听。这种类型的输出,每一次都意味着从被动阅读变成了主动阅读。但读书就是要真正理解其内容,把书本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我认为我现在做的“樊登读书”,和读者想要学习的这套讲书方法,其核心意义都在于为知识松绑。
理论教育 2023-07-23

黄金书单推荐:《清单革命》与《思辨与立场》解析

我有一段时间搜集了很多书单。像《清单革命》《思辨与立场》这样的书,就是很符合这些原则的书。比如《清单革命》一开篇就给读者讲了一个残酷的故事。医生的流程清单上没有询问伤害来源这一项,造成了疏忽,这给了他们一个很大的教训。《清单革命》中总结了两个结论,一个叫“无知之错”,一个叫“无能之错”。《思辨与立场》这本书开篇就给读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一个人没有批判性思维会怎样?
理论教育 2023-07-2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