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与更新实践 探索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发展之路

特色强化,文化资源价值挖潜激发

如今文化被认为是一种全球性的财富资源,一种传递财富利益和营造地区精神的方式,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可以振兴城市中心的经济发展,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文化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估量。
理论教育 2023-05-24

西岸地区创新发展:规划设计与推进策略

西岸已建成活动场地10多处,总面积达2万m2,节假日游客数量达到3万人次/天,成为了上海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场所,促成了黄浦江岸线从生产性功能向生活性功能的进一步转型,构成滨水区更新发展的成功典范。
理论教育 2023-05-24

上音附中:探索发展新路径与文化建设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文化建设方面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载体。上音附中自身在教育设施配置、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也因此具有更为迫切的发展需求。2018年10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历史风貌保护与校园布局规划梳理工作正式启动,区域更新发展相关的一系列研究与行动陆续开展。
理论教育 2023-05-24

鸿临二期地块的背景及现状调整情况

鸿临二期规划调整街坊位于静安区中兴社区。街坊南侧为现状已建成鸿临一期居住建筑。根据现场踏勘得知,现状临山路从调整街坊的中部东西向贯穿通过,仍处于使用状态,南侧已建成住宅于该路段有出入口设置,但原控规中临山路已取消,不作为城市道路。街坊在鸿兴路、临山路交叉口的西北角则布局有老北站菜场临时疏导点,该菜场是代替原设于附近的老北站菜市场的临时菜场。图4.6调整前图则
理论教育 2023-05-24

多维创新引控:舆情反馈和数据分析的特色支持

复合化研究策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分类指引。本次规划从“人”出发,将政府部门统计数据和大数据相结合,深入挖掘长桥社区活动人群的结构特征和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研,落实目标导向,明确社区规划工作重点。此外,大数据还可以引入数据模拟等创新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模型,辅助方案和计划制定,充实规划空间评价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
理论教育 2023-05-24

六节点更新与复合性决策的考虑:探讨多点优化方案

前文所展示的现实状况及影响因素,则构成下述节点重点考虑方向的判断前提和制约。经过多方协调、设计推演、参与推进,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区域,城市更新的方向和思路得以日渐清晰,未来发展过程中也必然还将不断进行功能的引导与协调,以及可能是精巧的、具有艺术性的改造等。可以肯定的是,尽管这样的城市更新研究面临各种困难与诸多选择,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必然会在这样一种过程协调、协同推进的城市更新发展中得以落实。
理论教育 2023-05-24

选取与分析维度的三个典型案例

结合案例研究可以发现,建筑验证项目的系统性结论,虽然仅仅聚焦附加图则的6个管控要素,但在验证的设计论证过程中,往往需要与规划编制团队不断沟通,形成过程对话,并且突破了对于附加图则管控要素的结论对标,在当前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下,更多地融入了战略和弹性思维、公共和特色关注,结合对于验证难点和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将与验证密切关联的分析维度纳入进来,以形成更具针对性、实践性的技术引控。
理论教育 2023-05-24

历史文化与社区更新:街坊聚焦与影响分析

上音附中所在街坊北至东平路、西临衡山路和乌鲁木齐南路、南至永嘉路、东至岳阳路,周边道路均为一类风貌保护道路,街坊总用地面积约11.54 hm2,基地范围为2.39 hm2。上音附中区域具有较高的艺术和人文价值,街区发展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现状街坊内共有8处挂牌的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点。从街坊及周边区域来看,结合交通热力分析,衡山路在早晚高峰局部存在拥堵,总体来看,周边交通状况尚可。
理论教育 2023-05-24

公共政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特征考察

一方面,公共政策具有以人为本和公共性的本质特征,构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国公共政策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可以确保公共政策的合法性、认同度。公共性则决定了公共政策着眼公共利益,可持续发展正是要诉求长远的公共利益,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有机联系。“维护公共利益”几乎在所有国家都被作为公权对私权进行干预的合法界限,公共利益被视为公权核心。
理论教育 2023-05-24

新时期建筑验证的策略导向:结论与启示

本书结合项目实践与核心问题,面向贴线率、日照、容积率、开放空间体系和相关规划要求五个方面,形成了衔接规划编制与管理实施推进的技术思考与策略引导。[1]13-01地块的容积率适当降低,与相邻的12-01地块进行综合平衡,以保有历史建筑和街坊肌理;同时,强调地块内新旧建筑的协调。标志性建筑塔楼的入口与小型开放空间结合设置,能够便捷地与公共通道相连接;下沉广场界面除了满足贴线率要求外,还与公共通道、相邻开敞空间便捷联系。
理论教育 2023-05-24

城市更新案例的策略实践

表1.6三个城市更新案例的特征解析第三,功能业态的复合多元。上海把公共服务完善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要求,将公共要素的“补缺”作为适用更新政策的前提,在相关政策中提出需要区域评估,重点完善包含城市功能、公共服务设施、风貌保护、生态环境、慢行系统、开放空间和基础设施城市安全七个公共要素类型。
理论教育 2023-05-24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与发展特点

一直以来,上海十分重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发展,有着严格的保护制度。上海中心城区、郊区确立了44个历史文化风貌区,这些风貌区集中展现了上海城市的多元文化。新时期,上海对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与发展更加重视,保护力度日益加强,强调精心保护、用心留存,从基本理念、利用模式、方法路径上都有所体现。
理论教育 2023-05-24

探索上海城市更新实践的五个维度

图0.1上海城市更新相关规划项目实践聚焦与类型特征提炼城市空间的发展与建构往往面临复杂且多元的冲突交织。上海城市更新项目提出应以落实区域评估的各项要求为前提,确定更新范围,编制范围则最小为一个街坊。构建“一江一河”已然构成上海新时期的行动目标;“一江一河”沿岸逐渐成为最具活力的公共区域,对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教育 2023-05-24

实施城市微更新项目实践的保障机制

在上海城市化不断发展、居民素质不断提升的今天,微更新会成为未来政府服务的一种常态;微更新项目的实现不仅仅来自于某一方的需求,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上下结合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上海在各个区进行街道公共服务设施,社区规划等多方面的研究,将部分更新项目管理权限下放至区域街道,从而建立长效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街道推进城市更新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5-24

留出创新,旧有力量催生新生代

对比来看,今天上海关联历史风貌的街区改造,不再是大拆大建,而是强调保护更新:将旧有的肌理格局、历史建筑与文化累积等,转化为创新的动力;新的发展在空间上应与旧的空间和尺度协调,新的项目在功能上与周边功能形成互动,从而促进这个地区的活力。对历史保护建筑改造措施以留为主,通过外部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外立面、内部空间格局以修缮为主等措施,精心保护历史文脉,用心留存文化记忆。
理论教育 2023-05-2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