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贫攻坚:岳西故事

劳动者素质提升:人才之道

岳西县以就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帮助贫困劳动者就业。为不断提升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增强农村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本领,岳西县妇联通过自办和联办等方式,举办家政服务、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培训班共100多期,培训妇女6000多人次,其中贫困妇女近5000人次,让众多贫困妇女掌握了一技之长,在摆脱贫困、带领家庭致富的路上绽放光彩。
理论教育 2023-05-28

走向群众:获得力量之源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岳西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创新建立“认真学、户户到、事事清、问题解、不过夜、回头看”的群众工作方法,从县直单位抽调1474名干部职工,组建186个工作专班,全部驻村开展工作,实现全县182个村和4个有扶贫任务的社区全覆盖。专班进村找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岳西县扶贫上访量大幅下降,多数乡镇甚至降为零。
理论教育 2023-05-28

猪老板的脱贫经历:一个感人故事

“两年前我是个穷光蛋,现在四乡八邻都称呼我‘猪老板’。我家脱贫了,我很光荣。政府对我有帮助,但我没有坐在家里等着要照顾,幸福生活要靠一个字——干!”“猪老板”名叫柳升权,田头乡上畈村黄泥组人。2015年,柳升权决定回乡谋求发展,因为他认识到,长期漂泊不是办法,回乡创业可以更快地实现脱贫致富。回乡后,他对照乡村提供的“菜单式”脱贫项目,逐项分析,最终决定建养殖场来养殖土黑猪。
理论教育 2023-05-28

银杏树纠纷:究竟该砍树还是保护树?

当年,因为贫穷,两个村民组的居民为了争夺树上的白果卖钱度日,曾发生旷日持久的纷争,甚至经常大打出手。官司一度打到省级法院,惊动三级党委政府。古坊乡上坊村银杏树但砍树真能终止纠纷吗?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偏僻闭塞的古坊乡公路畅通了,产业发展了,群众富裕了,这两个居民组再也没有因为这棵银杏树争得面红耳赤了。但这棵“伤心树”仍是两组居民的“面子树”,谁也不愿意放弃。
理论教育 2023-05-28

薪火相传,棒棒接力:传承不灭的火种

2016年,时任省委书记王学军殷切希望,岳西要率先脱贫,打造全省示范。2016年11月11日至13日,李锦斌在岳西蹲点时与群众座谈在贫困村蹲点,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安徽省委书记接力扶贫的常态。安徽省委在全国率先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张宝顺三次深入岳西县走访,并且在姚河乡驻村;王学军在岳西县白帽镇土桥村驻村蹲点,共话民生冷暖,共商脱贫致富良策。
理论教育 2023-05-28

从贫困户到示范户的蜕变之路

王焰发说,脱贫攻坚让他从颓废中醒悟,成为村里的脱贫示范户。2012年,王焰发被评议为低保贫困户,消沉的生活有了转机。享受到好政策后,王焰发变得勤劳了,生活态度也积极了。在养殖合作社,王焰发尽心尽责,他负责饲养的400余头生态构树香猪远销省内外,为合作社创下30多万元利润,全村130户贫困户户均分红1000元。2015年,王焰发带头养殖了250只构树鸡,当起了生态养殖示范户。2016年,王焰发年收入已达2.7万元,率先踏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
理论教育 2023-05-28

靶向精准,瞄准再打

2015年6月进行评选程序、评选标准、相关信息、档案资料“四个回头看”。安庆市委常委、岳西县委书记周东明说:“只有盘清明细账,明晰贫困源,瞄准了再打,脱贫攻坚战才能靶向精准,脱贫措施才能更有效。”
理论教育 2023-05-28

蚕桑产业扶贫,户均五亩桑,脱贫迈向小康

岳西县始终坚持“政府扶持、龙头支撑、市场运作、大户带动”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生产规模连续9年位居安徽省第一,带动全县1.67万农民走上致富路。在储兵奇的热心帮助下,储昭华家现在年养蚕16盒,售茧收入3万多元,实现了家庭增收,已于2016年顺利实现脱贫。2018年,该合作社共发放蚕种1270盒,收购鲜茧17万斤,盒种产茧平均达51公斤,蚕农售茧收入315.7万元,蚕农户平均养蚕收入27912元。“家有五亩桑,致富奔小康。”
理论教育 2023-05-28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千山万壑通畅

岳西人民抢抓机遇,披荆斩棘,凿山开路,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053公里,提前一年完成省制定的计划。她家计划种10亩茭白,力争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缠绕在山间的乡村水泥路农村畅通工程新修建的通组水泥路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大别山,刘春香一家迎来了新机遇。随着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实施,水泥路修到了田间地头,连通了各家各户。路通了,致富门开了,刘春香和丈夫逐年扩大茭白兴种规模。
理论教育 2023-05-28

在扶贫夜校中的营养吸收之旅

不甘贫穷的汪秀始终没有丧失信心,一有发展的机会或路子她便要了解清楚。自从村里开办了扶贫夜校,汪秀每次都会早早赶到,如饥似渴地吸收营养。2018年,汪秀卖出1000多只土鸡,山上4亩茶园一年也能赚5000多元,自己种的蔬菜也能拿出去销售。在政府扶持和鼓励下,汪秀的心思也越来越大,“今年丈夫继续外出打工,我准备再扩大养殖规模,建一个休闲度假生态农庄。”
理论教育 2023-05-28

活水资金助力金融扶贫计划

岳西全面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截至2018年底,基本实现贫困户评级授信全覆盖,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52亿元,当前余额6.3883亿元。玉禾田公司新三板挂牌敲钟仪式玉禾田公司是证监会《意见》发布后,首家由发达地区迁址国家级贫困县岳西县的IPO在审企业。2017年,玉禾田公司获岳西县脱贫攻坚奉献奖。截至2018年12月,玉禾田公司纳税达1100万元。
理论教育 2023-05-28

养殖扶贫:生态养殖助力富农家

岳西山青水秀,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境内山多地少,靠山吃山,生态养殖成为众多山里人致富的选择。坐落在该镇的安徽徽名山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得知杨家的情况后,上门慰问,帮助他们制定了养殖脱贫计划。养殖户不用担心销路,徽名山公司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农户养殖的猪。靠着养猪脱贫致富的杨振林向徽名山公司赠送锦旗尝到甜头的杨振林,想扩大养猪规模,早日摆脱贫困,但又苦于没启动资金。2017年,杨振林家顺利脱贫。
理论教育 2023-05-28

人居环境大变革:岳西县的美丽乡村建设

岳西县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吸引近两千名优秀青年回乡发展生态种养、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留住了浓浓乡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理论教育 2023-05-28

岳西县响肠镇的扶贫书记:致富能手方孝的故事

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贫困户方孝的鸡棚里臭气熏天,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县公路局选派干部王胜利,在里面一待就是两个多小时。尝到甜头的方孝,再次扩大规模,并引导周边老百姓养鸡。现在,方孝不仅自家富裕了,还带动一方百姓富裕。方孝成了响肠镇响肠村的致富能手,2017年被评为岳西县脱贫致富示范户。
理论教育 2023-05-28

倔强养牛倌的故事

2016年下半年病魔再次袭来,王来安检查出直肠癌,手术后王来安只能通过腹部开口进行排泄。巨大的压力导致妻子脑出血,虽然抢救及时,但留下了后遗症。2016年王来安被评为贫困户。2018年,王来安家的养殖场养了15头牛,出栏5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他主动申请脱贫。
理论教育 2023-05-28

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

岳西县通过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大量贫困户树立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靠辛勤劳动改变了贫困状况。2007年以来,岳西县已有200多名残疾人签署协议,领养1550头仔猪或母猪,每户实现增收6000元至1万元。和平乡53岁的刘庭月天生重度肢残,丈夫是个聋哑人,刘庭月家庭困难。搬迁户余方设家敞亮的客厅内,“90后”女村官储文娟正在帮助他制订新一年产业发展计划。
理论教育 2023-05-28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