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新格局:中国经济改革新思路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深层次原因:内外因素探析

从外部来看,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之间由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分化所带来的外溢效应冲击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重要原因。2016年以来,上述国家的汇率均呈现明显波动,美元指数最高接近100,最低值不到92。2016年2月下旬至2016年9月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其实更多是汇改的应有之义。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美元的走势依旧是影响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最主要因素。
理论教育 2023-06-12

灵活调整是推动美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方面,金融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美国金融业的强大不仅表现在国内金融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不断提高,也体现在其全球第一的金融规模上。金融业是美国经济体系加速现代化的助推器美国金融业不仅自身发展迅速,更带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与强大。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帮助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影响力。
理论教育 2023-06-12

选择FOF子基金或子管理人的技巧

FOF、MOM产品的资产配置方向是基于市场大环境下产生的,而子管理人和子基金的选择也是多管理人基金核心环节。母基金管理人首先应进行资源搜集,挖掘专注于以基本面分析为基础的机会主义管理人,同时每季度调研大量候选管理人,在较早阶段积极约见子管理人的核心团队。
理论教育 2023-06-12

中国香港独特定位: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角色

而在中国在岸市场的交易,也基本是按照中国的交易制度来进行的。在沪港通、深港通成功启动之后,现在债券通也成功运行,下一步还有条件拓展到新的资产领域,这既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发,又带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还发挥了香港独特的金融中心的价值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6-12

优化大数据风控有效性的方法

尽管大数据风控的有效运用尚存在诸多障碍,但这并不能成为大数据风控无效的理由。有效扫除当前大数据风控的障碍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金融企业、金融研究部门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角色尤为重要。因而,从经济、金融等角度对大数据风控进行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比如大数据风控如何顺应经济周期的变化,如何从统计上论证过去的数据对于未来行为判断的准确性,如何解决道德风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理论教育 2023-06-12

期货与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影响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通常是由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决定的,通过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有利于建立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通过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建立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对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论教育 2023-06-12

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目标与思路优化

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目标设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是“华盛顿共识”的主导者,主张资本自由流动可带来全球资产配置优化与风险分散效应。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2015年第31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系列会议上,首次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目标为“有管理的可兑换”,即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之后,中国仍将视情况管理资本项目交易。
理论教育 2023-06-12

智能金融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挑战与机遇

智能金融面临潜在挑战从技术层面看,目前智能金融发展进程中的潜在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同时通过智能金融驱动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提供多元化选择,实现相对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智能金融总体成本的降低将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范围,拓展用户基础,推动金融的普惠化。
理论教育 2023-06-12

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从理论上来分析,中国的国际收支周期确实也到了通过对外布局来提升竞争力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也超过了外资对中国的投资规模。结合中国国际收支的发展阶段,应当说,中国也到了这样一个全球化布局的发展阶段,这也会带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上升。
理论教育 2023-06-12

分析中国国债回报特征及开放因素对债市影响

债券市场开放度较低,一方面与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尚不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中国国债本身的回报特征也是境外投资者持债动机不足的一个原因。影响中国债市开放因素分析通过对中美日三国国债收益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影响中国债市开放的因素。全球低利率环境助推中国债市开放一方面,高收益率有利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对于中国境外投资者而言,人民币的汇率波动风险是影响其持债的一个重要因素。
理论教育 2023-06-12

考虑金融与经济结构:评估主权债务风险

从经济结构看,中国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储蓄率,近年来储蓄率高达50%左右,显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从特定角度也可以说,高储蓄支撑了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应当说,信贷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及融资结构等的综合反映,受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在经历了阶段性的应对危机的一揽子刺激政策之后,中国货币增速正在逐步下降(见图5)。
理论教育 2023-06-12

评述我国金融开放的最新进展

最后,自2016年2月起,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境外机构投资者全面开放。再次,互联互通机制助推人民币资产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有助于促进在岸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和提升流动性,进而完善人民币资产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功能,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动力。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首次以完整、透明、细致的政策体系为外资进入金融业各个子行业提供了明确指引,但是在开放程度选择上仍较为谨慎。
理论教育 2023-06-12

金融科技提升中小银行专业水平

具体来说,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金融科技,就可以使金融科技帮助中小银行缩小与大型商业银行的规模及技术水平差距,发挥自身决策效率高、本土化优势明显的特点,探索适合中小银行的特色差异化发展道路。
理论教育 2023-06-12

推进外资在中国境内债市参与的建议

而大部分中国境内债券的发行及交易仍分为银行及交易所两个市场,只有小部分可在两个市场同时交易。外资增持中国债券,相关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就上升。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为持续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及对冲工具提供了稳健基础,可便利外资参与者对冲持有中国债券资产及外汇波动风险,以便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虽然国际投资者目前可以直接参与境内人民币市场,但离岸市场仍然是支撑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的主要场所。
理论教育 2023-06-12

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思路优化建议

一方面,部分银行在理财业务开展过程中主要遵守表面合规性,但实质上通过资金池、期限错配、层层嵌套等方式规避监管政策,难以真实反映理财业务的风险。实质重于形式是未来理财业务监管的最大特征。监管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理财成为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实现真正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对险资的监管保险业出现了个别保险公司“盲目举牌”的现象,这一现象暴露出的风险和问题显示出保险监管制度与实践方面存在的短板。
理论教育 2023-06-12

中国的金融科技究竟会如何剧烈地改变现有的金融体系:竞争or互补?

金融科技主要涉及的金融领域有如下几方面。如果对比中美两国的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美国是活跃的华尔街金融机构积极吸收技术部门的创意,人才是从科技部门流向金融部门;中国的人才流向,则主要是从金融部门流向似乎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的科技部门,这种流向的差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文章来源:《今日头条》2017年8月14日,原题目为《中国Fintech:正在改变中国的金融业》。
理论教育 2023-06-12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