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思维: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快速应变

挑战市场迷思:市场与政府的平衡建设

吉里达拉达斯对商业精英用市场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批评是中肯的。如果要走出过去30年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困境,就必须建立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平衡,尤其要去反思新自由主义所标榜的“小政府、大市场、去监管”的药方。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并不一定能催生创新。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对市场的迷信,缺乏对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基础研究的足够投资。打破市场万能的迷思就是要重新建立市场与政府的平衡。
理论教育 2023-05-29

平台崛起:未来最大趋势

虽然2018年下半年高科技平台企业股价有所回调,但是它们多年来的表现仍然体现了数字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平台崛起。网络效应推动大的平台型的高科技企业飞速发展。平台经济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它们最大的特点是撮合交易更快速、更有效地实现。平台的崛起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理论教育 2023-05-29

麻省理工学院20号楼:效率与创新的悖论

麻省理工学院的20号楼之所以能成为创新、碰撞与协作的天堂,有三大原因:第一,它的修建完全忽视外观,只强调实用性。麻省理工学院的20号楼是一个极端的混乱与秩序矛盾共存的例子,也让我们看到了自下而上从混乱中涌现出创新的机会。其实,当麻省理工学院的20号楼被推倒重建成一栋美轮美奂、规划完备的新建筑之后,它的传奇也就结束了。
理论教育 2023-05-29

重新理解人与地球的关系

气候变暖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难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并不像环境污染或者由人口激增造成的潜在粮食短缺那样,使人们很容易便达成对问题的共识,有关气候变暖的不确定性太多。全球变暖就是这种关乎人类集体未来的议题。奇才认为,因为人有思想的进化,能够依赖不断的技术进步解决问题,因此人是地球当然的主宰。先知认为,因为人有思想的进化,能够更清楚地看清地球的资源极限,也因此能抢在临界点之前理清人与地球的关系,回归自然。
理论教育 2023-05-29

职场生存手册:数字经济时代的必修课

医院的ICU还真能给时间日益碎片化的职场提个醒。ICU里的重症病人身上插满了管子和各种检测仪器,这些仪器会不断发出报错或者警报信息。ICU里护士的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身处被各种信息频繁打扰的环境中时间久了,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方面因为疲于奔命而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却因为被过度打扰而注意力涣散,分不清楚轻重缓急。可以用ICU比喻数字经济时代的职场,每个人都看似很忙,但其实效率并不高,焦虑和不安全感反而更重。
理论教育 2023-05-29

中国夫妻档的内衣店:埃及商机与文化差异

在男女有别、传统女性都用头巾把自己包裹严实的埃及,这种中国夫妻档开的内衣店与其他埃及店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在埃及打拼的中国商人对埃及的宗教、文化、语言、习俗几乎一无所知。这种语言与文化的隔阂让中国商人可以更好地做内衣这样敏感的生意,因为他们可以超脱于埃及的乡土社会生活,他们做起生意来会更就事论事、更纯粹。
理论教育 2023-05-29

劳动阶层儿子林肯的成功历程

马克思称林肯是“劳动阶层一心一意的儿子”。林肯有基层的磨练,有失败的经验,从小事做起,在政治上并不谋求晋升的速度,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自己争取下一个政治目标的时机。美国历史上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与林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理论教育 2023-05-29

50over50智慧榜发布:重视启蒙与传承,不只关注创新创业

“50 over 50”榜单就希望去推崇中老年人的另一项重要特质——他们作为智者能够在启蒙和传承上扮演重要角色。“50 over 50”不是一个表彰创业的榜单,虽然中老年创业者也有可能大获成功,柳传志和任正非在创业的时候都已过而立之年。所以“50 over 50”的榜单,不是财富的榜单,也不是创业的榜单,而是智慧的榜单,是智者的竞赛,以表彰那些年轻人的导师在传承经验与文化,以及更广泛的启蒙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理论教育 2023-05-29

复杂学:研究未来的关键趋势

但这则故事也告诉我们,金融市场已经变得日益复杂,简单追求均衡的经济学研究已经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世界。要想真正理解世界,需要新思维,而复杂学则是最重要的抓手。无论是生态圈还是进化论,都利用了复杂学和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未来如果想更深入也更贴切地去研究这个复杂多变世界背后的规律——无论是巨型城市的发展,还是富可敌国的巨头的演化,都需要以此为抓手。
理论教育 2023-05-29

商人与官员的共谋与印度经济发展样本

商人在土地和审批上与官员一起寻租,而在2007年经济快速发展之后更体现为集团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某种“共谋”。一方面,这种债务危机导致近几年印度经济发展下滑,使印度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另一方面,这种债务危机迫使银行私有化,融资不透明、融资寻租变成了监管者必须解决的问题。三种经济形式杂糅在一起,使印度经济成为面向未来和留恋过去的不同发展模式的大杂烩,更体现了旧财富与新财富的相互融合和竞争。
理论教育 2023-05-29

未来职场与生活:拥抱新思维实验

未来的生活和职场会是什么样子?但这并不妨碍研究者和公共政策问题专家去开启面向未来的新的思维实践,恰如安妮·罗瑞在《贫穷的终结:智能时代、避免技术性失业与重塑世界》中所详细剖析的那样,全民基本收入就是这样一个各方都热衷挖掘的概念。
理论教育 2023-05-29

城中村的自发秩序未被纳入城市发展路径

但这并不妨碍城中村里的人,他们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惜的是,埃及政府并没有因势利导,将这些自发的秩序真正熔炼为城市的一部分。埃及的国家机构庞大,有600万公务员,吃“皇粮”人数接近总人口的7%。穆巴拉克下台后,西方国家曾一度很兴奋地以为可以按照他们的模子重塑埃及。
理论教育 2023-05-29

探秘体验经济:未来商业巨变

2018年年末有一则新闻刷屏,说奢侈品公司LVMH集团决定收购东方快车公司。LVMH集团收购东方快车公司体现的是体验经济的逻辑。对于奢侈品公司而言,奢华体验已经成为下一个主战场。根据专家预测,奢华的体验经济销售额将从2016年的5.8万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8万亿美元。当然,也不仅仅是体验奢华,体验经济背后还有更根本的推动力,那就是共享经济的流行。数字经济也把体验经济推上了新的高度。
理论教育 2023-05-29

认识效率:数字经济时代的必修课

100多年前,福特公司推出的流水线是工业时代开启规模化生产的标志。相比于几个匠人几个月敲出来一辆汽车,福特公司的流水线几分钟就能生产出一台汽车,而且汽车质量也不再参差不齐。过去百年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效率的提升所推动的。不过在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型中,过于追求效率就仿佛唯GDP论一样,有可能以偏概全。效率是发展规模经济的抓手,但是当数字经济让个性化成为主流的时候,效率就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指标了。
理论教育 2023-05-29

重返月球:意义与未来探索

重返月球的话题2019年再次成为热点。在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年初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之后,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在同年3月宣布美国宇航员将于2024年重返月球。和50多年前相比,重返月球的意义何在呢?50多年前的登月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现在竞争的格局更为多元,竞争的焦点变成了如何更便宜、更安全地重返月球,同时如何将重返月球的经验更好地应用于未来探索火星乃至太空深处。人们已经发现月球有冰。
理论教育 2023-05-29

全新的工学坊:贯彻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空间

未来,全新的“工学坊”将会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式。在爱尔兰,学生16岁左右的时候就会有一段时间参加“工学”,边工作边学习。全新的“工学坊”还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社区和商业里去,让学生组成小组,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并在这种训练过程中掌握处理未来未知世界全新问题的抓手。
理论教育 2023-05-2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