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研究

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确保海外能源运输线路安全

马六甲海峡沿岸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等国家,为保护海峡,三国纷纷构建了水警和海军防务队。马六甲海峡被称为中国能源海路运输的咽喉要道,中国战略高层要足够重视参与马六甲安全防务,尊重海峡沿岸国主权,并反对其余强国对于海峡安全事务进行干预,是我国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理论教育 2023-06-05

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有利因素

在2014年5月28日和29日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中央明确提出“以通道建设为依托扩大新疆对内对外开放,立足区位优势,把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理论教育 2023-06-05

中亚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化的主体、经济化的政治问题等

从中亚的地缘政治环境上来看,表现为地区内部地缘政治行为主体的复杂化,影响地区发展因素的全球化,地区安全内涵的加深,各国国内政治经济作用的外溢,政治问题日益的经济化等等。因此,各种力量在中亚纵横交错,使得这一地区态势非常复杂。因此俄罗斯为了确保其在中亚的独特地缘政治优势和利益,制定了在中亚全方位的政策。中亚在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地位非同寻常,“是影响欧亚大陆乃至世界格局的重要地区之一”。
理论教育 2023-06-05

加强中印俄三国合作力度

俄罗斯是世界第一油气出口大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又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国和俄罗斯又同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大国。因此,中国倡导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会引起俄罗斯和印度的猜疑。要认识到三方的竞争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客观现象。其次,中俄印三方应强化在上海合作组织之中的协作力度。互联互通的倡议将为中俄印三国促进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加强人文交流注入强劲动力。
理论教育 2023-06-05

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欧亚经济联盟加强油气合作

再次,借助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同欧亚经济联盟的油气合作。上合组织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油气项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已有理想机制和合作平台。未来,推动丝路沿线国家同欧亚经济联盟的能源合作要持续发挥上合组织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加强相关国家沟通协作,落实“五通”。
理论教育 2023-06-05

全球能源安全的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提升,世界能源出口国在地区事务及国际社会上的地位愈发突出,例如俄罗斯、伊朗等等。资源民族主义的重新兴起,造成石油输出国之间、石油输出国和石油输入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愈发激烈,这是全球能源供应不稳定的因素之一。现阶段,面对全球变暖及能源安全供应问题,国际社会选择和发展低碳经济,在不久的将来这将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模式,并会形成相应的新机制和新秩序。
理论教育 2023-06-05

俄罗斯因素制约新疆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

在中亚政治体制的选择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俄罗斯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到了新疆与中亚的油气合作。为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俄罗斯被迫做出战略调整。目前,俄罗斯控制着中亚油气资源的出口管道。总之,中亚各国的能源安全受制约于俄罗斯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围绕里海和中亚的油气资源的争夺愈发激烈,但是,俄罗斯凭借自身优势在这场能源争夺战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视。
理论教育 2023-06-05

新疆与俄罗斯能源合作前景的分析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新疆同俄罗斯能源合作注入了新活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有利时机下,中俄两国政府应着眼于全球能源安全,立足于上海合作组织重要平台,及时进行沟通和对话,要进一步拓展新疆与俄罗斯能源合作领域。实现能源安全应当是中国与俄罗斯合作的根本目标,依据两国间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中俄双方需要在石油范围之外,拓展其余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例如电气、天然气、风能等等。
理论教育 2023-06-05

解决西气(油)东输中供应不足,有利于我国发展

西气东输工程虽然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能源问题,但必须要承认西气东输中西部地区能源的供应量并不能满足中东部地区的消费需求。我国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新疆连通与中亚国家的能源管道,将中亚国家油气资源补充到西气东输的管道中,既保证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又能够满足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
理论教育 2023-06-05

加强中俄油气合作的重要性与前景

加强中俄两国的油气合作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油气合作,打造能源共同体的关键环节。依靠中俄两国接壤的地缘优势构建更加合理的能源经济共同体,于二者其余范围内分别建立对应的能源公司,并各自创建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使得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更加贴合市场的需要,避免外在因素的变动引起价格水平的不断波动,最终实现二者共同创造利益。
理论教育 2023-06-05

中国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存在问题

长久以来,中国从西亚和北非等地进口的石油有九成都经海路运输,且多数由外国公司承运,海运线路过于单一。从中东到东亚的这条海上运输命脉充满着各种挑战。从非洲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过分依赖海运和线路过分单一等问题凸显了中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与此同时,马六甲海峡也可能成为恐怖组织袭击的对象。
理论教育 2023-06-05

国际能源合作的理论探析

[12]国内学者认为国际能源合作是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行为体基于实现各自能源利益,对能源领域利益相关者行为进行协调,实行的措施。[13]1.国际能源合作的三大理论支柱一是结构现实主义相对收益理论。国际能源合作是分阶段进行的。外交协调实际上是相关合作国家进行劝说并向有关国家间做出的一种承诺,此环节可达成较多合作协议。
理论教育 2023-06-05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制度基础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仍然缺乏彼此之间相互沟通的良好机制,在协调方面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此外,不同的国家在获取利益时也需要遵循制度的相关规定。从上述理论和现实实践分析,建立较完善的能源合作机制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迫切之需,抛开他国力量独立解决能源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制度基础,进而加强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是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抓手。
理论教育 2023-06-05

中亚能源大国的能源独立挑战

中亚各国维护主权、处理国内外事物主要依托能源资源。因此,实现能源独立,寻求油气出口多元化和开拓新的市场是这三个能源大国的迫切需要。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在对外能源政策中奉行“平衡外交、多元出口”的理念。哈萨克斯坦同俄罗斯政治经济关系特殊,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仍是其首要选择。俄罗斯不但控制着中亚的管线设施,还握有一份几乎涵盖土库曼斯坦现有天然气出口能力的为期25年的合同。
理论教育 2023-06-05

灵活多样的能源投资合作方式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共同体的核心依据与基础。尽可能地增加石油进口量、获取海外份额油、实现进口石油渠道多元化是中国海外能源战略目标。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在未来是能够在投资形式基础之上实行油田及天然气能源联合开发的。我国石油公司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可以考虑把产品分成合同作为同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投资的首选。
理论教育 2023-06-05

国际能源安全格局概述

例如,勘探、生产、消费和分配是形成国际能源安全格局的基本着力点。石油和美元挂钩的国际交易结算规则分离了石油的所有权与定价权。美元贬值会导致石油等以美元定价的能源价格的提升。美国经济持续不景气和货币持续贬值,促使国际社会愈发怀疑石油通过美元进行计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理论教育 2023-06-05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