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区域经济发展与对策

甘肃经济逆势下行的原因和建议

透析原因,甘肃经济逆势下行的“病灶”表现为八大症状:其一,甘肃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仍然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都属资源依赖型又面临“三去”供给侧结构改革,且效益递减,可持续发展乏力。其三,甘肃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潜力。国家给甘肃的定位之一是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作为服务业龙头的旅游业,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增长极。甘肃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后发优势不容否认。
理论教育 2023-05-23

一带一路与城镇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仅2015年上半年,我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2.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本地产品出口23.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上述种种,都只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我省吸引投资、加快全省对外开放的缩影之一。一叶可知秋,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省节点城市的发展,增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吸附、辐射能力。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我省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影响了“丝绸之路”路甘肃黄金段的健康有序发展。
理论教育 2023-05-23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国家经略西部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倡议,随之“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全新概念。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宏观轨迹贯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廊道将世界连成一个旅游圈,使世界成为地球村,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终极目标。
理论教育 2023-05-23

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战略合作

1983年11月1日,中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至此,中国与欧洲共同体全面建交。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关系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和良好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德国央行已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法兰克福共同建立人民币的清算与结算中心。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中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理论教育 2023-05-23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就业结构既是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果,也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宋晓丽[33]在对各次产业就业增长潜力进行计量分析后认为,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力正在不断减弱,第三产业所面临的“与城镇化不相关”问题,是阻碍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的主要原因。何德旭等[36]通过对1978—2006年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分析,认为中国三大产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匹配的状况。
理论教育 2023-05-23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与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我国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农村建设的制度变迁及政策安排直接决定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败兴衰。农业制度变革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具体表现在土地制度变革、经营制度变革和农村组织制度变革。它给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变化和影响。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第一次最大最彻底的农业制度改革。
理论教育 2023-05-23

县域经济空间布局的战略重点探析

按照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网络完善、产城融合的思路,持续优化县城、小城镇、新农村空间布局(表23)。优化小城镇空间布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典型示范、分步实施”思路,充分整合各种资源,重点建设黄渚镇、小川镇、红川镇三个二级中心镇,推进主要城镇店村镇建设,辐射带动周边一般乡镇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传统建筑应进行正常维护。
理论教育 2023-05-23

加速新型城镇化、振兴乡村:县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

加强对小城镇发展的规划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重点是完善农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补齐短板,建设美丽乡村。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大批农村青年人不断向城镇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趋势日益严重。
理论教育 2023-05-23

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培育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消除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重点培养务农队伍、支农队伍、管理队伍。
理论教育 2023-05-23

我国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国内对于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产业结构特征及趋势。二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四是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问题。主要是针对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赋予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引入西方产业经济理论,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也逐渐开始。所以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研究是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对策性。下面就90年代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相关问题研究进行综述。
理论教育 2023-05-23

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与产业升级策略

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王燕飞等[42]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认为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FDI对第三产业影响不足,不利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张淑玲等[44]通过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关联效应、示范效应、外竞争效应等,认为FDI能直接或间接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但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我国的市场竞争程度。
理论教育 2023-05-23

中国行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优化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6日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交流,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之前,中国政府西进步伐扎实有序。
理论教育 2023-05-23

实施甘肃农业产业振兴工程:县域经济新引擎

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形成稳固紧密产业链为核心、以实施名牌战略为保障、以发展绿色食品为方向、以广泛采用新技术和适用技术为支撑,加快甘肃农业现代化进程,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甘肃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品牌兴农强县”战略。
理论教育 2023-05-23

近期产业结构变动的研究

国内90年代以来对于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我国产业结构特征及趋势。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过程及其相关问题。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问题。主要是针对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赋予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但目前,国内对产业结构问题与市场结构的研究还处于分离的状态,两者的有机结合研究得还比较少。
理论教育 2023-05-23

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的经济合作组织探析

在这一趋势下,伴随双边经济合作的紧锣密鼓,多边区域经济合作的实效逐步显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这条经济带途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的经济合作组织主要有如下:上海合作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旨在通过建立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来再平衡全球力量。
理论教育 2023-05-23

产业结构定量化研究方法总结

李博等[65]在定义理想情况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优路径基础上,建立一套基于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方法,并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5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具体测度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进行分析。此外,中国在转型时期,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在新时期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也是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5-2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