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职业背景下的法官

中国法官:西方早期法官特征分析

执法官裁判意味着城邦司法权的设立。由于法官的权力过大,这就会有权力被滥用与被腐败的可能。司法权发生了腐败,人民甚至不能容忍他们所委托给法官的权力,人民不再尊重法官。目的是防止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法官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构成

法律职业共同体作为一个统一体,受其内在的确定性制约。确定性在于表明法律职业的特征,对法律制度的形成和运作起着主要作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结构元素及其相互间所形成的关系就是这种确定性因素。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他们的要求与对职业者的要求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人所属的机构及其与本机构的关系具有明显的行政隶属性。最终,通过法官和律师们的活动形成了普通法。作为法律家精英,法官在法律样式构成中起着主导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法官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概念探析

法律职业共同体并非一个天然自在的概念,对其的理解也需要从共同体说起,甚至法律共同体也是其得以引申的出处。关于共同体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这一社会学经典著作。因此,共同体不仅以共同属性为基础,还表现为其成员对其情感上的倾向性和归属感。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法官:司法改革路径选择

法治和司法改革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事情,法治原则是世界范围内法治国家与机构之间达成的一项司法共识。当前,我们推进司法改革的内在动因,主要在于现有的司法制度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正义需求。在宪政上,司法改革理应在路径上遵循正当化程序,像医改一样开门纳谏、问计于民,将不同的司法改革方案交由人民讨论、选择,并最终由民意机关全国人大批准实施。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法律职业背景下:法官通过职业伦理实现独立思考与自主判断

法官是通过指涉互惠对称关系中已经实现了的善德而被赋予伦理意义的。在欧洲中世纪,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法官职业是被其他职业者所“业余”地占据着,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教士阶层。将科学化、规范化的规训权力引入法官职业伦理道德范畴是必须的。因此,法官必须遵守职业共同体为其所设定的职业伦理规范,绝不能以法律没有规定而拒绝遵守。职业伦理道德本质上所起的作用是制约法官的冲动。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法官:职业伦理与司法道德

法官职业伦理是与法官职业活动密切联系,并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因此,我们不能将法官的职业道德看成是一般的道德权利。因此,也可称之为法官的道德理性。法官个体的行为特征是在法官职业过程中形成的,属于法官的自为规定,这便是法官的“种本性”。“种本性”与“类本性”是根本不同的:“种本性”是自然自在的规定,“类本性”是人的自为的规定。因此,法官职业伦理涉及的是深远而重要的法官实践事务。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法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充分发达的法律系统包括三种类型的法律职业:职业化的法律制定者、司法的专职人员和专于法律学说的专职人员。”[20]西方法官职业群体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制度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选拔与晋升在考虑职业水平的同时还受着其他非职业化因素的影响。职业体现了建立在专门技术基础上的能力。
理论教育 2023-08-05

我国法律专业职业化缺失的影响

我国法律职业专业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法律职业者间素质参差不齐,法律学识的专业化达不到要求。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法官的同质知识结构与专业思维

同质的知识结构是指法官职业群体的构成基本单位,法官应经同样的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学习并掌握同一的法律思维方式和从事司法审判工作需要的专业思维。作为执行法律,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法官,必须要了解法律专业知识的思维逻辑与规则,学会用法律思维。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法官:正义的品格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从业多年的经历告诉笔者,法官作为行使裁判权的专门性职业群体,应以正义的品格为价值追求。正如美国当代思想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把罗尔斯的观点引入法官职业,同样适用。作为社会纠纷的终局裁判者,法官对正义的忠诚、驾驭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乃至社会基础的稳定。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司法改革与司法民主的进展

也有人认为,司法民主包含司法的内部民主、对司法的民主监督、对司法的舆论监督。当代中国提倡并推行“和谐司法”的法治理念,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放眼世界并基于全球化的实现和进一步加强司法独立而调整对世界法律体系和中国传统司法立场的判断的结果。21世纪,在中国司法改革中,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提高法官对司法理念、法律学识的理解,并在提高独立判断、自主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性的措施严格防止司法腐败。
理论教育 2023-08-05

独立者在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角色

法官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独立者,具有独立性。因此,法官对各种关系的超脱以及对各种干涉行为的拒绝表明着司法权威的范围和程度,而这也是司法独立程度的指示器。为了确保法官的超脱,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已为众多国家所公认。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法官:探讨职业化及其历史背景

职业化是一种状态过程,是一种趋势,它的目的是要达到一种职业目的或是职业标准。一般说来,职业就是受过专门教育或训练的、长期从事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行业的角色群体。其从业者主要是按照职业传统训练的,需要经过规范的教育过程,只有那些拥有这种训练的人才有资格从事这一职业。古罗马社会大体上具备了这种历史条件。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法律职业背景下的法官与律师:了解比例与职能

所以,美国仅有法官约5万人,而律师则近百万人,这一比例实际上也印证了这样的比喻: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如果税务人员是经济警察,那么律师则是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润滑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曾说:“律师职业是由商人和神职人员所组成的微妙混合体。”例如,美国某律师曾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应最终站出来直言不讳的声称,律师的职能之一是为他的委托人撒谎;我想,偶尔,我曾表示过,我相信事实如此。”
理论教育 2023-08-05

当代中国法官特征-中国法律职业背景下的法官

从这一层意义上说,我国法官的地位类似于大陆法系。其二,我国的法官任用制度,与大陆法系或者英美法系相比,都显得比较灵活多样。这是影响我国法官地位的又一重要因素。今天,中国的社会对司法制度和法官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对现行法官的选任体制予以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其三,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形成法官地位的社会氛围,在我国显得独特,需要特别予以重视。行政对审判工作的干预,是法官们普遍感到头疼的事。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法官职业中立原则力保案件处理成功

法官必须保持中立,对发生在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做出符合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公正观的裁判。所谓法官在处理案件时保持中立,是指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法官不主动发起对案件的审判活动。法官要保持中立是西方国家一贯倡导的。法官处理的案件还必须符合广大民众的公正观。
理论教育 2023-08-05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