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曹瘦脸儿的故事:历史沿革、分布情况及打官司

曹瘦脸儿的故事:历史沿革、分布情况及打官司

更新时间:2025-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曹瘦脸儿的故事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曹瘦脸儿打官司的故事,在如东境内广为流传,几近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程度。1989年8月,赵志毅搜集整理的《曹瘦脸儿打官司》,祁连休、肖莉为该书撰写总序,高国藩撰写序,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机智人物故事丛书”之七,印数1万册。曹瘦脸儿便是其时呼之即出的一位机智人物。

曹瘦脸儿的故事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曹瘦脸儿打官司的故事,在如东境内广为流传,几近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程度。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曹瘦脸儿是一位机灵聪慧、能言善辩、力主正义、为民请命,状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累获胜诉的机智人物,其故事的人民性特征极其明显,加上故事语言注重音律,行腔朗朗上口,情节幽默风趣,很受听众喜爱。所以,“曹瘦脸儿打官司——坐赢不输”也因此成了如东人的口头禅、歇后语,且传承至今。曹瘦脸儿这个机智人物的艺术形象也成了正义与智慧的象征。

2025年8月,赵志毅搜集整理的《曹瘦脸儿打官司》,祁连休、肖莉为该书撰写总序,高国藩撰写序,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机智人物故事丛书”之七,印数1万册。

曹瘦脸儿的故事,曾于20世纪80年代的2025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赵志毅先生集中收编为《曹瘦脸儿打官司》一书,该书采录的故事发生时间是清代雍正至嘉庆的六七十年间。其时如东县县域所在的南黄海沿海以及相邻的如皋县白蒲、丁埝,通州的石港、骑岸一线,虽有唐代大历年间淮南黜陟使李承所筑捍海堰及宋代天圣年间范仲淹在捍海堰基础上再行修筑的范公堤堵浪挡潮,但因时至故事发生之际,朝廷拨付的堰堤修缮银两多为沿海场官和沿线土豪劣绅相互勾结而中饱私囊,年久失修的堰堤常为大约每30年左右一遇的海啸、海溢多次造成决堤。每当海难肇事,盐场遭毁、制盐无收、海水倒灌、农田抛荒。官府场官不事抚恤灾民,、导致沿海百姓民不聊生,急切呼唤勇于伸张正义、为民请命的仁人志士、智者贤达挺身而出、为民请命,与沿海场官对簿公堂、理论官司。曹瘦脸儿便是其时呼之即出的一位机智人物。

2025年8月,李斯可篆刻的印章《曹瘦脸儿打官司》

故事的主人公“曹瘦脸儿”,名曹秀生,并非真有其人,而是传说中的一位公正与智慧的化身,平民百姓期盼和崇拜的偶像。

但是,类同于“曹瘦脸儿”的生活原型,史志资料中也有记载:《栟茶史料》载有“清雍正二年,里人周尧天(从华)率众涕泣:‘六尺皇岸三尺蒿,蒿儿头上浪滔滔,为民请命。”《丰利镇志》载有《於觉园告御状》一节,文曰:“光绪年间,……於觉园呈控沿海三十六场官,状词书有‘九尺皇岸三尺蒿,蒿儿头上浪滔滔’。皇上派左宗棠来查,撤掉了三十六个场官。”

曹瘦脸儿打官司的故事最初出现于如东,是因为如东历史上有那么一个人或几个人,和做官的打了官司,获得了胜诉,也许是微小的胜诉,对平民百姓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也会因此而把一个“影子”敷衍成为故事。曹瘦脸儿打官司,便是从如东县城掘港俗语“要打官司上茶馆”中演绎出来的打官司的故事——是坐茶馆的平民百姓“拉呱”中拉起来的故事,或是从晒太阳时的“拉呱”中拉出来的故事,或是从乘凉时“拉呱”中拉出来的故事。也有人认为其中也有“失意”秀才们参与编撰起来的,并以故事的语言朗朗上口,句式较为整齐为证。

这是从曹瘦脸儿的故事是“生产者艺术”的角度所作的解释。至于将其主人公定名为曹瘦脸儿,则有两说:一是因为曹瘦脸儿常因帮助平民百姓打赢官司而苦耗心计、体质单薄、面形瘦削为之取的一个绰号;一是从一种名为“草唧蛉儿”的昆虫名演绎而来。旧时,如东境内多草荡,荡中常见一种状似蝗虫而小于蝗虫的绿色草虫,入夏善鸣,其声“唧唧”。“草唧蛉儿”又有俗名“噪叽哩儿”。如东方言中“草”、“噪”、“曹”同韵。“噪叽哩儿”、“曹瘦脸儿”,在如东方言中为同韵字,加上“噪叽哩儿”的鸣声,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带给人们一种清凉气爽的感受,也是对于平民百姓受压于场官与豪富双重烦恼中的丝丝解脱、点点慰藉。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曹瘦脸儿的故事,流传于如东境内及其周边地区的故事“段子”多达90余则。故事以“打官司”为脉络,以惩邪恶为命题,于2025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列为“中国机智人物故事丛书”之七,面向海内外发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祁连休、肖莉任主编,祁连休为之作总序,南京大学高国藩教授为之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研讨会”给予该故事集以高度评价,指认为中国机智人物故事中之珍品,并列入中国民间文学辞典之辞条之一。

曹瘦脸儿的故事以民间打官司为其特色,一则故事就是一桩官司,一桩官司就是一场智斗,一场智斗就是一个胜诉。灭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威风,出了平民百姓、穷苦大众的恶气。故事中充满了具有如东地域个性特色的乡风民俗,多用方言俚语说事,更显其特色。故事有“生产者艺术”的特色,记述的是盐民、渔民、农民的生产生活,描述的是盐民、渔民、农民的所思所想,没有一篇是描述文人学士求取功名前程的企求,而是劳动人民、贫苦大众用自己的方言俚语叙说和表述自己处在那个官民对立、贫富不均,正义不能战胜邪恶的旧社会的凄惨生活境遇和对于公平正义、平民生计的呼唤。同时,也是对于统治阶级、名门望族的利令智昏、鱼肉乡里、贪得无厌、吸血成性等等丑恶行径的揭露和鞭鞑,从而揭示了智慧才华属于劳动人民的普遍真理。(https://www.daowen.com)

202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编委会编,祁连休、肖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介绍民间传说、故事人物形象时介绍了《曹瘦脸儿》

传承关系及代表性人物

曹瘦脸儿的故事的形成与传承是一个不断口耳相传、不断充实丰满的过程,因其属于“生产者艺术”的主人说的自己的事,扳的自己的理,相传者均有过耳不忘的特点,所以古来便没有抄录和书载。搜集整理、编辑成书,付梓出版的赵志毅(1934—)当过文化站长、图书馆副馆长,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听到的曹瘦脸儿的故事很多,加上本身因受家传影响,自己就是一位故事家,采录与落笔自有水到渠成之功,多为贵在家传。

赵志毅的高祖父赵启儒生于清嘉庆年间,殁于清乾隆盛世,其时正是曹瘦脸儿的故事逐步形成与流传之际,其人世居掘港,初通文墨,且善于说故事,从他的父辈、祖辈及周边掘港老辈人等当中听到和记下的曹瘦脸儿故事很多,并在茶余饭后、家人会聚之时,将满腹故事传给了其子其孙;赵志毅的祖父赵之臣,也有一定文化,也很会讲故事,自然成了赵志毅与其高祖赵启儒之间隔代相传的“二传手”。

主要价值

曹瘦脸儿打官司的故事经过收编为《曹瘦脸儿打官司》一书以后,不仅使其传承面更为宽广,而且还获得相关专家一致好评。华中师大教授刘守华在《故事学纲要》一书中,以曹瘦脸儿的故事形象为机智人物之代表,江苏省文联资深民文研究专家启行在研究文章中指出,曹瘦脸儿的故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一是真实地反映了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封建社会制度统治下的官场贪腐、百姓遭殃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处于逐步向东方渗透阶段,平民百姓中的精英人物敢于伸张正义、状告贪官污吏的社会状况,具有时代研究价值;二是故事中提及的诸如“出嫁冲喜”、“元宵灯节”、“吃炝泥螺”等习俗,具有风土人情研究价值;三是故事中使用的诸如“下小海”、“搌布”、“船到塞处,人到急处”等等方言俚语,具有语言研究价值。

目前保护情况

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故事的传统流传载体已经或者正在处于缺失之中,酒吧、咖啡厅取代了茶馆,空调、电扇取代了晒太阳、乘凉,“闲唠”、“啦呱”的空间也已经或者正在处于消减之中,加上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故事已经不再是人们文化娱乐活动的首选,所以故事的传播、传承前景不容乐观。

2025年4月,赵志毅先生下基层采风

如东县为不使曹瘦脸儿的故事失传,除已经出版发行该书并列入相关文档、文库以外,还做了三项保护举措:一是在《乡土》、《少年儿童报》、《江苏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如东报》分别选载、连载,《如东快讯》还以连环画形式连载;二是在如东县境内多次举办故事大赛,并将“新编”、“改编”的曹瘦脸儿的故事列入参赛参评故事;三是如东县电台从2025年5月起,开设了一周一档的听《曹瘦脸儿的故事》栏目,由赵志毅主讲,很受听众欢迎。

(赵志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