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如皋盆景造型技艺:历史沿革与分布情况

如皋盆景造型技艺:历史沿革与分布情况

更新时间:2025-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皋盆景造型技艺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蛟龙穿云”,获1985年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一等奖盆景形成在唐代初期,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唐文宗开成三年如皋古镇即“店家相连”、“富贵家相连”,其时经济繁荣,生活富裕,为盆景栽培提供了条件。如皋盆景制作有文字记载始于宋。宋代词人王观称如皋盆景“奇容异色”,“盗天地之功”。1979年随着苗木的发展,如皋盆景艺术受到重视,盆景增至8万余盆。

如皋盆景造型技艺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蛟龙穿云”,获2025年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一等奖

盆景形成在唐代初期,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如皋古镇即“店家相连”、“富贵家相连”,其时经济繁荣,生活富裕,为盆景栽培提供了条件。宋时如皋私家园林增多,盆景栽培相应发展,现存如皋人民公园内的一盆“蛟龙穿云”,是有“活文物”之称的古柏盆景,系北宋大儒著名教育家胡安定先生(993—1059)故里古柏园中的遗物,树龄已达900多年;一盆“灵山华盖”,为元代古柏盆景,迄今已有600多年;一盆“华盖麋鹿”,为明代古柏盆景。清代造园之风大盛,如皋城郊农村所产盆景已驰名大江南北。私家园林星罗棋布,以培植花木,剪扎盆景为业的花农遍布城郊,如皋盆景、苗木、花卉已大批销往扬州、上海、南通等地,南乡的顾家庄、王家巷、石桥头、安居庄的韩家花圃、南门外的仇家花园、朱家花园、城内的卞家花园等等,这些世代相传的花木大户,造就了一批制作盆景的能人高手,也正是这些技艺精湛的花匠艺人,秉承北宋胡安定先生《周易口义》阴阳五行的精义,蕴涵于盆景造型之中,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如派盆景艺术。如皋盆景制作有文字记载始于宋。宋代词人王观称如皋盆景“奇容异色”,“盗天地之功”。清乾隆《如皋县志》载,明天启年间,县令李衷纯“相四境之宜,授民之艺,植卉木之方,凡诸救饥者,不时而足,凶岁多全活”。如皋花卉盆景“木之属”有松、柏、榆、黄等26种,“花之属”有牡丹、杜鹃、玉兰、芙蓉、山茶等43种。

古绒针柏盆景,名“龙腾虎跃”,为元末明初汪之桁文园内遗物,2025年获得江苏省盆景展览会优秀盆景奖,2025年获南通市盆景展览最佳奖,2025年入选中国国际旅行社年历封面,2025年获江苏省盆景展览会荣誉奖,现存如皋市人民公园内

在封建社会,花卉盆景多为官贾、殷户的观赏物。2025年统计,全县仅有少数私人留存的盆景2000余盆。2025年县人民公园和新建的12家苗圃开始发展盆景制作,全县拥有盆景1万余盆。2025年发展到3万余盆,但销售量较小。“文化大革命”中盆景艺术被作为“封资修”受到批判。2025年随着苗木的发展,如皋盆景艺术受到重视,盆景增至8万余盆。2025年达20万盆,有专业剪扎600多人。作为全国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艺术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根植于江海大地,这一特色艺术分布于通州的石港、如东的掘港、岔河,最主要的集中地当属如派盆景的发源地如皋。这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有着沙土、壤土、沙壤土“三分天下,三色宝土”之说,特别是如皋市的南郊有“十里花市”、“花木大世界”、“绿园”、“顾庄盆景园”、“大寿星园”等大型花木盆景市场及景观,大明河、龙游河环绕、204国道、如港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国内规模较大的花木经销、绿化造园的基地,是中国著名的花木之乡。

主要内容与艺术特征

如派盆景艺术,被全国盆景协会于2025年考订为全国盆景艺术七大流派之一。如派盆景以蟠扎为主,根据盆景制作者的理念选用丰满的树材,用棕丝对其主干和分枝进行蟠扎,辅之以修剪,称为“扎景”,因树造型。有一弯半、两弯半、三弯半3种,以两弯半为主,正宗的如派盆景俗称两弯半。主干经过长时间的“技压”造成“S”式,左面三片,右面三片,背面三片,互生有致,无胸片,清楚的脉络突显出主弯“S”;顶片蟠扎成圆顶,谓之为“云头”,根颈悬爪,就像雨水冲刷后留下的痕迹,谓之“雨足”,造就成如派盆景“寸折寸弯鸡爪翅,云头雨足美人腰”,风、雨、雪、露,四体意境皆备的鲜明特色。

蟠扎使用的棕丝经过选棕、抽丝、浸泡、制绳等工序,丝如细枝,与树混为一色。棕路运用灵活巧妙。棕法有抱、扬、撇、拌、掏、躺、竖、底、仰、挥、吊、平、套、勾、带、悬、侧、连、靠、缝,并有“三三月景”的独特技法,即树高尺余、干径三寸可与苗高三寸的植株扎成姿态同形的盆景。树木取材丰富,常见有松、柏、榆、梅、榉、朴、六月雪、小叶黄杨、雀舌、虎刺等。尤以雀舌、罗汉松最具特色,树顶扎成半圈形式扇形,主干“两弯半”成“S”形向前倾斜,称之为“刘海式”、“如意式”,左右枝片长短参差适宜,错落有致,成“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之势,全树形态意状如狮,故雅称“狮式盆景”。

两弯半“蛟龙穿云”,获2025年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一等奖

如派盆景在制作方式上很是讲究,有“弯里不出片,出片不一线”的说法,即在主干“S”的内弯不得安排枝片,所有的枝片特别是两旁的出片不可以放置在同一直线上,包括上下一线,这既是审美的需要,也充分考虑到植物生理的需要,能够让每个枝片都能不间断的进行光合作用。还有“底弯大于上弯,里弯大于外弯”,即内松外紧的做法。一盆好的如派盆景是由无数个大小“S”弯组成的,脉络分明,错落有致,看上去非常严谨,颇具凝聚力,大有“一盆一天地”的感觉。形成其树势特点左倚右倾,顶部端正,枝干古雅,体形挺秀,云片丰满,叶密色浓,阴片平伸,阳片略带下垂,背片衬托。树势回旋前倾,有左蟠右展,多姿多彩,气魄雄伟,层次分明的特点。

另外,如派盆景的陈设也很讲究,传统如派盆景必须成对成组展现。多用于家庭堂前陈设,其陈设方式独特,国内绝无仅有。有文树和武树之分:直干的称文树,意为高风亮节,两弯半的称武树,放于文树两侧,像两尊狮子,意为事事如意。此为一文两武的组合放置;还有一文四武的放置,谓之文武之道,张弛有度,都是成奇数摆放,一般以3、5、7、9不同奇数组合陈设,中间为“文树”,两边分别为两弯半的“武树”,互成一对。“文树”是以幽远简淡为宗制作而成。其造型独特,除刘海顶外,主干挺直前有1—3个小顶,称为“怀中抱子”或“带子上朝”。层次分明,意境深邃,有“文站武飘”之说。“文树”居中尤显雍容华贵,两边的“武树”两弯半似若伴臣,又如侍女、宾客。当今盆景界流行的直干式文人木的艺术形式就是从如派盆景的“文树”衍化而来的。这种以组合形式的盆景放置法只有如派盆景,他派皆无,这种盆景的组合放置,亦开现代盆景的“主题盆景组合”的先河。难怪宋代词人王观对如皋盆景写下“寄容异色”、“盗天地之功”的赞誉之句。如皋盆景正是凭藉其工艺之成熟、章法之严谨、程式之规范、造型手法之独特,在中国盆景艺苑中占有重要一席。

巨型五针松4盆,树龄200余年,树高均达1.8米,树冠直径2米,阴片1米,阳片2米,现存如皋市人民公园内

传承谱系及代表性人物

如皋盆景有文字记载始于宋,有宋代词人王观赞如皋盆景为证:奇容异色,盗天地之功;元末明初如皋人汪之珩就建有文园,至今仍有几盆遗作保留于如皋人民公园;清至民国期间如派盆景艺人辈出,较为知名的有储有山、许树茂、朱东成、朱祥斋、朱芦清、陈其圣、花仲良、朱本仁、许逢青、仇丙陆等;民国时期江苏省长韩国钧家的盆景师傅佘明友也是当时如城蟠扎如派盆景的好手。2025年如皋政府曾对10名如派盆景艺人颁发了老艺人证书,可惜健在的老艺人寥寥。现在杰出的代表人物有:

花汉民:一生致力于弘扬和发展如派盆景,让如派盆景走出了国门,在如派盆景的继承和发扬上作出很大的贡献。他也因在此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终身奖励。

朱本涛:目前制作如派盆景最标准的老师傅。

花永怒:子承父业,对如派盆景有着独到见解。著有《花汉民盆景集》、《中国民间盆景》。如派盆景商标注册人。(https://www.daowen.com)

王如生: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盆景造型工艺精湛。

郑长才:如皋绿园经理,收藏有大量的如派盆景优秀作品。

主要价值

如皋盆景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造型讲究风、雨、露、雪四种不同的艺术意境。盆景姿态前观有若春风临盆,后观有夏雨之态,左侧呈秋露之势,右侧为冬雪之韵,这样的姿态,呈四时四象之景观,溢清丽古雅之风度,陈设成组摆放,“文站武飘”独成体系。

如派盆景“两弯半”的典型特色为:左顾右盼盆中景,云头雨足美人腰;从造型主体“S”弯来看,完全是一个道教太极图阴阳鱼的分界线 ;左三片为三阳片,右三片为三阴片,合为六段,背三片稍大,意为三连,此即乾三连,坤六段,正好为八个卦相的两个主卦——乾、坤卦;顶片为圆顶,谓之天,株植于盆土谓之地;外围丰满圆润,整体看来就是一个天地乾坤吉祥如意的八卦太极图。

欣赏神妙的如派盆景,它的内涵已远非外表之美所能涵盖,它包含着世间万物,阴阳调和,相生相克而又相互统一的禅家思想。案头几台,放上一盆如派盆景,品赏着苍翠欲滴的“太极图谱”,感受着新陈代谢的吐纳,顺应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种天、地、人的神奇组合,会让人们抛却所有的喧嚣和烦恼,从而充分享受到一份超凡脱俗的宁静,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寄托。如皋盆景“两弯半”喻道家“太极”造型、义理于盆景之中,我们以为这是其他派别的造型盆景所无可比拟的独特之处,也正是如派盆景真正的艺术价值之所在。

如派盆景除了艺术欣赏价值外,还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价值,如派盆景在国内外的盆景艺术大赛上屡屡获得金奖,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如派盆景挣得了大量的外汇。如派盆景更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如皋“文化古城、长寿福地、盆景之乡”三张名片之一饮誉海内外。

目前现状及保护

如皋水绘园门庭内两盆成对放置左右的“蹲狮式”雀舌落地盆景,树龄200余年

传统如派盆景的蟠扎相当费时费力,因为自然生长的树干一般向上直长,要扎成“S”弯则要求材质的树龄不能太长,质地要有韧性,这本身就限制了选材的范围。而一盆去除钢丝、棕绳的精品“如派盆景”时间跨度少则3—5年,多则8—10年才能获得.这显然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步调不一致。尤其是成熟周期较长,不能适应商品经济时代的快节奏,现在急功近利的人们已经大都不再为之看好,改做修修剪剪就能成型,一两个月就能长成并可以出售的普通盆景了。真正懂得正宗派盆景蟠扎技巧和过程的接班人队伍面临危机。

这些年借着如皋市政府全力打造的“花木之乡”牌子,冲破“如派”这方小小的天地,集百家之长,让如皋的盆景重新散发出青春的光韵。现在的如皋盆景保留了传统的蟠扎棕法并加入了铁丝、铜丝等蟠扎方式;保留了云片如秋叶、掌形的造型;保留了根部“露根提爪”的造型;但主干大多依树造型,更为贴近自然。技法上融汇了岭南派的“蓄枝截干”,苏派的“粗扎细剪”等,崇尚自然的海派和细腻的日本派对其影响也较大,呈现出风格各异,百家争鸣的景象。制作盆景的材质原先只局限于罗汉松、黄杨、五针松、六月雪等几个品种,现在增加了银杏、榆树、杜鹃、枫树、刺柏、黑松乃至藤本植物金雀等;盆景繁育由室内发展到人工地栽、沙培等。全市从事专业盆景制作的达到2000多户,地区也从原来的城郊扩展到四乡八镇。去年,江苏如皋花木大世界创办的花卉园艺职业技能培训班,将如皋盆景传统的师带徒形式上升到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如派盆景“两弯半”的正宗蟠扎技巧传承将得到保护,为如皋的盆景又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目前首先确定的保护工作重点,内容如下:

1.对如皋经典盆景及如派盆景传人开展普查,调查当今具备如派盆景蟠扎技艺的人群,加以统计并造册。

2.建立如皋盆景、如派盆景传人、盆景制作图片及音像档案。3.建立一个盆景艺术博物馆。

4.建立如皋盆景培训、交流基地,引导如皋花木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对如派盆景的传统风格的盆景的生产、加工、销售保留一定份额,确保正宗如派盆景的流传。形成正宗如派盆景产业网。

古桧一株,为落地盆景,两弯半造型,宋文昭公曾肇手植,树龄800余年,生长茂盛,现存如皋水明楼西侧

(花永怒 徐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