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软玉
一、软玉概述
软玉(Nephrite)在世界上产地众多,但以中国新疆和田地区产的软玉品质最佳,开发历史最悠久,故前苏联地球化学家基尔斯曼称软玉为中国玉。据历史考证,中国人对和田玉的应用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如浙江河姆渡文化、良诸文化、上海崧泽文化、江苏北阴阳营文化等遗址出土的玉器中,都存在大量用软玉制成的品种。中国号称玉器之国,在以神农氏、伏羲氏为代表的石器时代和以治水英雄大禹为代表的青铜器时代之间,还可划分出一个玉器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就是被尊为中华民族祖先的黄帝,作为玉器时代的代表玉石就是软玉。由于在新疆和田一带产出的软玉最有名,因而又称和田玉。
在唐代的诗歌中,有两首脍炙人口的七绝,一首是王昌龄的《从军行》,另一首是王之焕的《凉州词》。《从军行》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首诗都咏的玉门关为何得名?据考证,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同时,在敦煌之西的戈壁中设置了两座关隘,由于新疆产的软玉源源不断地通过一座关隘输入内地,因此这座关隘取名为玉门关。另外一座关隘叫阳关。这也是中国历史所用软玉主要源自新疆的一个佐证。
在中国悠久的用玉历史中,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使得一些玉种占有突出的地位,其中四种玉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玉,它们是软玉、绿松石、岫玉和独山玉。在这四种玉中,软玉(和田玉)无论在玉质方面,还是在历史文化地位方面均居四大名玉之首。由于软玉的玉质优越,加之新疆软玉产地昆仑山的神秘性和软玉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艺术的密切联系,于是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使得软玉在中国人心中一直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而且经久不衰。
二、基本性质
(一)化学成分
软玉是由角闪石族中的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组成,其化学式为Ca2(Mg,Fe)5Si8O22(OH)2,其中Mg2+,Fe2+间可呈完全类质同象代替。透闪石-铁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的化学成分为Ca2Mg5(Si4O11)2(OH)2-Ca2Fe5(Si4O11)2(OH)2,在多数情况下软玉是两种端元组分的中间产物。
根据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批准角闪石族分会推荐的尼克(Leake)的“角闪石族命名方案”,透闪石与阳起石的划分,按照单位分子中二价镁和铁的占位比率不同予以命名,即:
Mg2+/(Mg2++Fe2+)=0.90~1.00者,为透闪石。
Mg2+/(Mg2++Fe2+)=0.50~0.90者,为阳起石。
Mg2+/(Mg2++Fe2+)=0.00~0.50者,为铁阳起石。
软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次要组成矿物有阳起石及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斜黝帘石、镁橄榄石、粗晶状透闪石、白云石、石英、磁铁矿、黄铁矿、镁铁尖晶石、磷灰石、石榴石、金云母、铬尖晶石等。
(二)晶系及结晶习性
软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和阳起石,都属于单斜晶系,透闪石矿物的常见晶形为长柱状、纤维状、叶片状,软玉是这些纤维状矿物的集合体。软玉原生矿主要呈块状,次生矿主要呈卵石状、砾石状,戈壁玉主要呈块状。
(三)物理特征
1.光学性质
(1)颜色。软玉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白色、青色、灰色、浅至深绿色、黄色至褐色、墨色等。当主要组成矿物为白色透闪石时,则软玉呈白色;随着Fe2+离子对透闪石分子中Mg2+的类质同象替代,软玉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Fe2+离子含量越高,绿色越深。主要由铁阳起石组成的软玉呈黑绿至黑色。当透闪石含细微石墨时则为墨玉。
(2)透明度。绝大多数为半透明至不透明,以不透明为多,极少数为透明。
(3)光泽。一般而言,软玉呈玻璃光泽,但软玉的光泽较为特殊,古人称软玉“温润而泽”,是指其光泽带有很强的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这种光泽不强也不弱,既没有强光的晶莹感,也没弱光的蜡质感,使人观之舒服,摸之润美。一般说,玉的质地越纯,光泽越好;杂质多,光泽就弱。当然,光泽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于抛光程度。
(4)折射率和光性。软玉的折射率为1.606~1.632(+0.009,-0.006),点测法测得其折射率为1.60~1.61。软玉为多矿物集合体,在正交偏光镜下没有消光。
(5)发光性。紫外光下软玉为荧光惰性。
(6)光性。透闪石矿物为二轴晶,负光性。
(7)吸收光谱。软玉极少见吸收线,可在500nm、498nm和460nm有模糊的吸收线或吸收带,在509nm有一条吸收线,某些软玉在689nm有双吸收带。
(8)特殊光学效应。台湾省花莲县和四川龙溪等地产的软玉切磨抛光后还有一种特有的猫眼效应,很像金绿猫眼,极有收藏价值。
2.力学特征
(1)断口。软云的断口呈参差状。
(2)密度。软云的密度变化于2.90~3.10g/cm3之间,平均为2.95g/cm3。
(3)硬度。软云的摩氏硬度为6.0~6.5。
(4)解理。透闪石具有两组完全解理,集合体通常不可见。
3.其他物理性质
软玉对冷热变化表现为惰性,冬天摸不冰手,夏天摸不感热,因此人们喜欢贴身佩带。用软玉作乐器或编磬,声音清越悠长。唐《天开传信记》载:“太真妃最善击磬……玄宗令采蓝田绿玉琢为器”,就是证明。
(四)结构构造
软玉的矿物颗粒细小,结构致密均匀,所以软玉质地细腻、温润且具有高的韧性。依据软玉矿物颗粒的大小,形态及颗粒结合方式,将软玉的结构分为下述六种。
(1)毛毡状交织结构(显微隐晶质结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在偏光显微镜下无法分清其轮廓,犹如毛毡状交织在一起,均匀无定向,密集分布,是软玉中一种主要的结构。
(2)显微叶片变晶结构。在偏光显微镜下,矿物颗粒呈片状,大致定向分布,是软玉中一种常见的结构。
(3)显微纤维变晶结构。在偏光显微镜下,矿物多呈纤维状,定向分布。
(4)显微纤维状隐晶质结构。在偏光显微镜下,由纤维状矿物和显微隐晶质的矿物所组成。
(5)显微片状隐晶质结构。由片状和显微隐晶质矿物所组成。
(6)显微放射状或帚状结构。矿物呈放射状或帚状分布。
三、软玉分类
(一)产出环境分类
根据软玉产出的环境,可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籽玉和戈壁玉四类。
1.山料
山料又名山玉、碴子玉,或称宝盖玉,是指产于山体中,直接在山脉中母体成矿的原生玉石矿料。山料特点:开采下来的玉石呈块状、不规则状,棱角分明,块度大小不同,无毛孔状外表皮,相对而言,质地略显疏松,颗粒感较强;同一块料子上,时常呈现明显的料性差异。
2.山流水
山流水名称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即指山体中的原生矿料经风化、崩落,从母体自然剥离,并由雪水、泥石流等地质搬运作用,移动至河滩或河流中上游的玉料。山流水的特点:距原生矿较近,相对山料而言,山流水料经过了地质搬运作用和水流的冲刷,棱角稍有磨圆,表面相对光滑些,玉质也较山料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山流水料的棱角还是相对清晰的。通常,山流水料的质地比山料的要细腻,油分较好,结构要细密。
3.籽玉
籽玉又名“籽料”、“子料”。籽玉指原生矿料经风化、崩落,从母体自然剥离,并由雪水等地质搬运作用,移动至河滩或河流中上游,然后继续通过地质搬运作用,移动至河流下游的玉料。通常来说,籽料在上述的几种玉料中,最为高档。籽玉的特点:原料经过流水的长期冲刷剥蚀和在水中的自然滚动磨砺,通过大自然亿万年的搬运、冲刷和分选,留下质地最细腻、结构最致密的精华部分;通常块度较小,料形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带有毛孔状外表皮,常有各种艳丽的颜色附着在表皮上。
4.戈壁玉
戈壁玉是指山体中的原生矿料经风化、崩落,从母体自然剥离,并由雪水、泥石流等地质搬运作用,移动至河滩或河流中上游,然后由于地质变迁、河流改道,原有的河床干涸,这些玉料便暴露于外;经历了沧海桑田,风沙使这片河床最终变成了戈壁沙漠;这些玉料在风沙烈日中又摸爬滚打了亿万年,便形成了戈壁料。通常的山流水料,主要受雪水、流水冲刷而成,从成因上分析,属于水蚀料,也叫水成料;而戈壁料主要在戈壁滩上受沙砾冲刷而成,从成因上看,属于沙蚀料,也叫沙成料。戈壁玉的特点:由于戈壁料是沙成料,沙是固体,侵蚀作用比水流强很多,所以通常戈壁料油分都非常不错;戈壁料表面呈现出高高低低的坑点;颜色以青色、碧色、墨碧色和糖色居多,颜色纯白的戈壁料不多见,价格非常惊人。
(二)颜色分类
软玉按颜色和花纹可分成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和花玉等几大类,还有许多位于上述品种之间的过渡类型。
1.白玉
白玉的颜色为白色,可略泛灰、黄、青等杂色,颜色柔和均匀,有时可带有少量糖色或黑色。
白玉中品质最好的称为羊脂玉,颜色呈羊脂白色,颜色柔和均匀,有时可带少量糖色。质地致密细腻,光洁坚韧,基本无绺裂、杂质及其他缺陷。
2.青玉
青玉的颜色有青至深青、灰青、青黄等色,颜色柔和均匀,有时可带少量糖色或黑色。青玉产量最大,常有大料出现。
3.青白玉
青白玉的颜色以白色为基础,介于白玉与青玉之间,颜色柔和均匀,有时可带少量糖色或黑色。
4.墨玉
墨玉的颜色以黑色为主(占60%以上),多呈叶片状、条带状聚集,可夹杂少量白或灰白色(占40%以下),颜色不均匀。墨玉的墨色是由于玉中含有细微石墨鳞片所致。墨色多呈云雾状、条带状分布,也有墨色中带有黑铁矿细粒,呈星点状分布,俗称“金星墨玉”。
5.青花玉
青花玉的基础色为白色,青白色、青色,夹杂黑色(占20%~60%),黑色多呈点状、叶片状、条带状、云朵状聚集,不均匀。
6.碧玉
碧玉的颜色以绿色为基础色,常见有绿、灰绿、黄绿、暗绿、墨绿等颜色,颜色柔和均匀,碧玉中常有黑色点状矿物,是软玉中的重要品种。
7.黄玉
黄玉的颜色淡黄至深黄,可微泛绿色,颜色柔和均匀。
黄玉十分稀少,价值甚至不低于羊脂玉,主要产于新疆的若羌县。这里要注意区分软玉中的黄玉和单晶宝石黄玉(托帕石)。
8.糖玉
糖玉的颜色有黄色、褐黄色、红色、褐红色、黑绿色等。软玉中常有糖色分布,糖色属于次生色,当原生矿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时,由于铁的氧化浸染而呈类似于红糖的颜色,俗称“糖色”。糖色可薄可厚,也可沿裂隙分布。
一般情况下,如果糖色占到整件样品80%以上时,可直接称之为糖玉。如果糖色占到整件样品30%~80%时,可称之为糖羊脂玉、糖白玉、糖青白玉、糖青玉等。糖色部分占到整件样品30%以下时,名称不予体现。
(三)产地分类
由于软玉产地较多,不同产地因成因和成矿条件不同,软玉的品质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市场上实际已经存在按软玉产地进行分类的现象,如新疆和田玉、青海软玉、俄罗斯软玉等。
1.新疆和田玉
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以南的昆仑山深处,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以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在此范围内3 500~5 000m的高山上分布众多的和田玉原生矿床和矿点,而在相关河流中还产和田玉籽料。主要河流是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流域,居住在这两条河两岸的居民祖祖辈辈在河谷地带挖玉采玉。
新疆和田玉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含微量阳起石、透辉石、蛇纹石、绿泥石和黝帘石等。原生矿体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含镁碳酸盐岩石的接触带及其附近,沿层面、构造破碎带、接触带分布。矿体主要呈团块状、囊状和透镜状等,品质好的产于大理岩中,以白玉、青白玉、青玉和墨玉为主;次生矿主要以水蚀卵石形式产于河床砾石中,质地细腻,品质上乘。
新疆和田玉颜色丰富,品种齐全,山料、籽料、山流水和戈壁料均有,品质最好,是软玉中的极品。新疆和田玉不但历史悠久,也是最早将新疆和内地之间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最早奔波于“丝绸之路”上的驼队,驮着的不是丝绸,而是和田玉,因此,“丝绸之路”的前身是“玉石之路”。
2.青海软玉
20世纪90年代初,经牧民报矿,在青海格尔木昆仑山三岔口附近,发现了一个新的软玉矿床,并随之将其开发利用。矿区北距格尔木市南73.4km,海拔4 250m。青海软玉地处于高寒偏远山区,海拔虽高,但相对高差不同,开采条件较为容易,因此,年开采量曾达到数十吨。面对优质新疆和田玉资源的日益短缺,青海玉的发现和开采利用无疑对中国玉雕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青海玉色彩丰富,除白色系列外,还有青、绿、黄、紫色等,一般颜色不正,普遍带有灰色调;青海玉普遍比新疆和田玉透明度高;缺乏新疆和田玉那种特有的油脂光泽。由于光泽和透明度的原因,使得青海玉总体上缺乏新疆和田玉特有的温润凝重感,稍显轻飘。
青海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透闪石,但其含量明显低于新疆和田玉,除此之外,普遍含有方解石、透辉石、硅灰石、白云石等,其中硅灰石是新疆和田玉所没有的。从结构上看,青海玉与新疆和田玉结构基本相同,主要以纤维交织结构为主,但青海玉的矿物颗粒明显比新疆和田玉粗,青海玉粒径一般为0.05~0.005mm,而新疆和田玉一般小于0.01mm,多数在0.001mm左右。反映在结晶度上,青海玉明显比新疆和田玉高,这也是造成青海玉品质和外观特征与新疆和田玉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新疆玉相比较,青海玉以山料为主,有少量戈壁料和山流水,至今未见有籽料的报道。
3.俄罗斯软玉
俄罗斯软玉产地较多,但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俄罗斯软玉主要来自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所属的达克西姆和巴格达林地区,邻近贝加尔湖。
俄罗斯软玉颜色丰富,有白、黄、褐、红、青、青白等色,而且往往多种新色分布在同一块软玉之中。从其断面看,颜色呈明显分带现象,从边缘到中心,颜色依次为褐色、棕黄色、黄色、青色、青白色、白色;矿物颗粒从边部到中心由粗变细。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铁氧化物常沿裂隙浸染分布,形成较有特色的棕色、褐色等,类似于新疆的糖玉。
俄罗斯软玉的矿物组成主要是透闪石,占95%以上,次要矿物有白云石、石英、磷灰石、绿帘石、滑石、磁铁矿等。以纤维交织结构为主。
俄罗斯软玉与新疆和田玉相比,其矿物成分大至相同、结构相似、成因类型相同。二者不同之处如下。
(1)俄罗斯软玉主要以山料为主,缺乏籽料与山流水,因此,俄罗斯软玉缺乏新疆和田玉籽料、山流水这样高品质的品种。
(2)俄罗斯软玉虽然同样以纤维交织结构为主,但矿物颗粒稍粗,粒径一般为0.02~0.005mm,比新疆和田玉稍粗,接近青海玉,因此,其外观上质地细腻程度不够,油脂光泽不足而略带瓷性特征。
(3)俄罗斯软玉的糖玉主要是氧化铁沿构造裂隙浸染形成,与新疆和田玉籽料和山流水暴露地表受氧化铁浸染形成的特征具有明显差别。
(4)由于俄罗斯软玉结构较粗,加之多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因此,俄罗斯软玉的韧性较新疆和田玉偏低。
4.岫岩软玉
岫岩软玉主要分布于岫岩县细玉沟沟头的山顶上。在细玉沟东侧的白沙河河谷底部及两岸的一级阶地泥砂砾石中有河磨玉产出;在靠近原生矿的山麓或沟谷两侧的坡积物和洪积物中还有山流水玉产出。岫玉软玉颜色多样,主要有白色、黄白色、绿色和黑色等基本色调,以及大量介于上述色调间的过渡色。
岫岩软玉主要由微晶透闪石组成,含少量的方解石、磷灰石、绿帘石、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石墨、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等杂质矿物。岫岩软玉主要有长柱状变晶结构和纤维状变晶结构等,单晶颗粒粒径介于0.01~3mm之间,明显比新疆和田玉粗,因此,其细腻程度和润泽程度远不及新疆和田玉。
河磨玉雕件是岫岩软玉最大的特色,其具有特色的皮壳与基于本色精心雕刻的良好配搭,使其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广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5.台湾软玉
台湾软玉分布于台湾省花莲县丰田地区的软玉成矿带内,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含铁阳起石分子成分),同时含少量蛇纹石、钙铝榴石、铬尖晶石、黄铜矿等杂质矿物。颜色以黄绿色为主,具纤维变晶交织结构、块状构造。台湾软玉一般分为普通软玉、猫眼玉和腊光玉三种,其中猫眼玉又有密黄、淡绿、黑色和黑绿等品种。普通软玉最多,猫眼玉和腊玉较少,并以猫眼玉最受人喜爱和青睐。
除上述产地的软玉品种外,还有产于江苏溧阳市平桥乡小梅岭的梅岭软玉,产于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的龙溪玉等,国外有澳大利亚软玉、加拿大软玉、美国软玉、新西兰软玉等。
四、真假鉴定
(一)原石的鉴定
1.外形特征
由于产出条件不同,原石的外形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而言,山料是直接从原生矿中采出的石料,一般呈块状,原石表面新鲜,无风化形成的皮壳,棱角清楚,质地一般较差;籽料一般是水蚀卵石,磨圆比较好,有长期风化形成的皮壳,品质较好;山流水的特征介于山料与籽料之间,有皮,但磨圆度差,棱角清楚;戈壁料呈块状,但经风沙磨蚀作用,其表面十分光滑,并具有良好的油脂光泽。
2.矿物成分测试法
软玉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透闪石,有时也含与透闪石呈类质同象系列的阳起石。次要矿物有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黝帘石等。
3.纤维交织结构法
软玉的典型结构为纤维交织结构。
4.特殊光泽测试法
软玉具油脂—玻璃光泽。
5.原石密度检测法
软玉的密度变化于2.90~3.10g/cm3之间,平均为2.95g/cm3。密度对于鉴定软玉原石较为重要,它可将许多外观相似的材料区别开来。
6.化学成分测试法
软玉化学成分理论值大致为:SiO2占59.169%,MgO占24.808%,CaO占13.80%,因此,通过分析化学成分,可较准确地对软玉原料做出正确鉴定。
(二)成品的鉴定
成品鉴定虽然可借助于现代各类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然而对于软玉成品,特别是珍贵的古玉文物,不但要求作无损检测,而且许多价值连城的文物不方便送到实验室检测,这些客观现实为软玉成品的鉴定带来了困难。因此,在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检测的同时,还得借助中国传统的鉴别经验。
从目前市场的情况看,软玉成品的鉴别应包括下列三方面内容。一是与相似玉石的鉴别;二是产地鉴别;三是古代玉器的鉴别。虽然世界各地均产软玉,但是以中国和田玉的玉质最佳,其市场价值较高。目前市场上存在青海软玉和俄罗斯软玉冒仿和田玉的实际情况,因此,要设法将不同产地的软玉鉴别出来。
1.与相似玉石及人造仿品的鉴别(https://www.daowen.com)
在各种玉石中,与软玉相似的玉石及人造仿品较多,主要的品种有石英质玉(京白玉)、汉白玉、岫玉、玉髓和玻璃等。这些仿冒品与软玉的外观有时十分相似,但其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表6-2-1)。因此,只要用仪器测出它们的物理特征,软玉的鉴别就基本解决了。但在某些情况下,要测定上述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只有依靠建立在对宝石学扎实掌握的基础上的肉眼鉴别方法,以下进行简要介绍。
1)软玉与石英岩玉
与软玉最为相似的石英岩玉是白色石英岩,也称京白玉。在肉眼鉴别中软玉与石英岩有如下区别。
(1)软玉大部分为油脂光泽,而石英岩具玻璃至油脂光泽。
(2)软玉为较细的纤维状、毛毡状结构,十分细腻,其断口为参差状,而石英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其断口为粒状。
(3)一般情况下软玉的透明度低于石英岩。
(4)同样大小的制品用手掂时,软玉较重,而石英岩较轻。
表6-2-1 软玉与相似玉石及人造仿品的区别
2)软玉与岫玉
黄绿色软玉外观上可能与岫玉相似,因为岫玉的结构也很细腻,肉眼鉴定软玉与黄绿色岫玉的区别如下。
(1)软玉主要为油脂光泽,而岫玉则主要为蜡状光泽。
(2)大部分情况下软玉的透明度低于岫玉的透明度。
(3)软玉的硬度明显高于岫玉,岫玉制品更易被磨损,从而暴露出能鉴别二者的特征。
(4)软玉制品往往颜色单一,而大块的岫玉制品可出现灰、黑、黄绿等几种颜色夹杂的现象。
3)软玉与玉髓
绿色和白色玉髓与绿色和白色软玉的外观较为相似。在肉眼鉴别中二者的区别如下。
(1)软玉主要为油脂光泽,而玉髓主要为玻璃光泽。
(2)软玉透明度远低于玉髓。
(3)软玉的密度大于玉髓,因此用手掂时,软玉较重,玉髓较轻。
4)软玉与玻璃
仿软玉的玻璃常常是白色玻璃,在玉器市场及旧货市场上都较为常见。肉眼鉴别特征为仿玉玻璃往往是乳白色,呈半透明至不透明,常含有大小不等的气泡,贝壳状断口。由于硬度较低,密度和折射率也更小,玻璃更易被磨损,手掂也较轻。
2.玉石产地分类鉴别
不同产地的软玉,由于其成因、形成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软玉的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加之传统玉文化的沉淀不同,使不同产地的软玉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价值差异。从目前软玉市场的实际情况看,一般以新疆和田玉价格最高,其次是俄罗斯软玉,再次是青海软玉。因此,存在将不同产地的软玉鉴别出来的客观需要,但不同产地软玉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内部结构和其微量成分方面,因此,准确的鉴别必须依赖于先进仪器和设备。
3.古代玉器的鉴别
古代的软玉产品不仅数量多,而且时代跨度大。由于价值高,因此,不仅大量存在现代玉冒仿古代玉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历代冒仿前代的各种仿古玉。古代软玉的鉴别是一项较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工作,涉及地质学、宝石学、工艺美术、考古学、文献学和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软玉古玉器的鉴别必须依赖于专业人员,同时,在多数情况下,还需要借助于各类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
五、品质评价
对软玉的品质评价历来人们就很重视,黄镒中的《辨玉五要素》中记载:“上品美玉,讲求五个到位,一为白度(色泽),羊脂白玉为纯白或奶白色,微青或微黄次之,偏红为下品,青白玉、青玉色泽宜清宜淡,黄玉、墨玉以色泽纯正为最佳;二为亮度,以有流动感水光为最佳,油光其次,蜡光更次之,亚光最差;三为匀度,上好美玉呈半透明,薄雾絮状质地,玉质均匀,无明显杂质,藕粉状、烟雾状质地其次,颗粒状质地及伴较多‘玉花’的更次之,石性较重、透度极差的为下品;四为密度,质地细腻的美玉和优质老坑玉密度大,有明显沉手感,反之手略飘;五为硬度,上等和田玉的硬度稍低于紫砂壶,用玉边角在细紫砂壶上刻划,以不留白痕或仅留极淡细痕为佳,玉质粗糙或质地一般的新坑玉粉痕较粗较浓。”现代的软玉评价一是考虑评价的依据,二是必须区别对待不同的评价对象。
(一)评价的依据
现代软玉评价的依据主要有颜色、玉质、裂隙、绵绺、块度或质量、加工工艺等。
1.颜色
颜色是影响软玉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在各类颜色中,以白玉中的羊脂白玉最为珍贵,至目前为止,能达到羊脂白的仅见于和田籽玉中。其他产地的软玉尚未见达到羊脂白者。除羊脂外,纯正的黄色、绿色、黑色也为上品。《夷门广牍》中写道:“于阗玉有五色,白玉其色如酥者最贵,冷色、油色及重花者皆次之;黄色如栗者为贵,谓之甘黄玉,焦黄色次之;碧玉其色青如蓝靛者为贵,或有细墨星者,色淡者次之;墨玉其色如漆,又谓之墨玉;赤玉如鸡冠,人间少见;绿玉系绿色,中有饭糁者尤佳;甘清玉色淡青而带黄;菜玉非青非绿如菜叶色最低”。这些色彩与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中的青赤黄白黑相符合,使和田玉更显神秘和珍贵。
2.质地
质地也是影响软玉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他评价要素也与此相关。上好的质地要求其组成矿物透闪石具细小的纤维状、毛毡状结构,且排列应有一定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在这种前提下,软玉中透明的细晶透闪石由于其本身有较高的双折射率,引起晶体界面的晶间折射和反射,有序规则排列的透闪石纤维状和毛毡状晶体将对入射光产生漫反射作用,致使软玉形成一种有一定透明度的特有的油脂光泽。清代陈性著《玉记》说和田玉“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坚密,声音宏亮”。上好白玉,目视之软软的,手抚之温润的,质地是坚硬的。这里“温润”的“温”指玉对冷热所表现的惰性,冬天摸之不冰手,夏天摸之不感热,还有一层意思,即色感悦目;“润”指玉的油润度,玉液可滴。软玉中组成晶体虽细小,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玉雕成品抛光面,其中的毡状结构还是能见到的,好像微透明的底子上均匀分布着不透明的花朵。
3.光泽
“润泽以温”是软玉品质好坏的重要体现。因此,好的软玉要求具有好的油脂光泽,油脂光泽的程度不高,其价值将明显下降。
4.净度
品质上乘的软玉要求纯净无瑕,无裂纹。但纯粹完整无缺者十分罕见,具体评价时,一般是净度越高,价值越高。
5.质量或体积
软玉制品受质量或体积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颜色、质地、透明度、加工工艺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质量或尺寸越大,价值越高。
6.加工工艺
软玉主要被用来制作玉雕工艺品,其加工工艺较为重要。软玉加工工艺师要善于利用巧色,并施以巧妙的构思、娴熟的技艺,以提高软玉制品的经济价值。
7.产出方式
一般来讲,品质以籽料为佳,其次依次是山流水、戈壁料和山料。
(二)软玉的评价
1.原料的评价
总的要求是,质地细腻,细润无瑕;颜色纯正,无杂质;光泽明亮;有一定的块度。2025年,原中国轻工业部制定了软玉的经济评价标准(表6-2-2),可供参考。
2.成品的评价
对成品的评价很难,目前尚无统一的成品评价标难,除考虑颜色、质地和光泽等因素外,加工工艺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件成品的价值都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并按照颜色、质地、光泽和工艺等评价标推进行具体的评价。
3.古玉的评价
软玉是中国传统玉之骄子,我国的古代玉器文物,多数是以软玉为原料制成的,因此,古代软玉成品的评价应该是软玉成品评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古玉珍贵,尽人皆知,但古玉为何如此珍贵?怀疑者可能有之,误解者可能也有之。怀疑者认为,古玉可贵,贵在历朝历代贵族阶层籍此为高,故作风雅。误解者认为古玩之所以珍贵,在于年代久远,凡古物皆可贵,而且越古越可贵。客观来讲,古玉珍贵的重要原因在于有下列几个方面。
表6-2-2 软玉的工艺要求及价格表
(1)古玉自身。说古玉的价值在于自身,即古玉本身是一种珍贵的宝石,它符合宝玉石美、罕、耐久的特征,而且古玉大都玉质极好,因而从自身玉质来讲,就具有极高的价值。
(2)古玉是重要的文物。对古玉的发掘和研究,可帮助再现和复原古老的中华文明,几件古玉器的发现,就可能会改写一段历史。
(3)精神因素。当人类解决了吃、穿、住、行后,最高的追求便是精神生活。收藏古玉,从中可探求古玉所代表的历史、所体现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并用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得到美的享受,甚至可以聚财敛富。
正因为上述原因,自古以来,古玉倍受人们的青睐。曾几何时,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中女性满头珠玉,男性腰缠累累,居以玉作装饰;行以玉表示富贵;朋友相见则以所得之玉相夸耀;集会谈话必以玉为话题。反之,居家无玉宛如士大夫无豪宅;服饰无玉,直同非完整之衣履;身上无玉,则失君子雅士之形象;不懂玉的知识,则不能与朋友交谈。中国古代因求古玉者众多,以致价格日高。遇有珍品,此争彼夺,售之者藉此居奇。
解放以来,特别是把古玉当做是“封资修”予以批判之后,此风稍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此风渐起。
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历代玉器从来都是西方各类人士寻求的猎物,中国古玉在国外价格很高,而且会越来越高。但古玉的评价十分困难,除历史久远,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造型及工艺水平、自身的玉料质地等因素外,其他相关因素众多,这些因素随时会引起古玉价格的变化。
六、选用及制作工艺要点
玉的表面表现其玉性、瑕疵、绺裂和颜色,仔细观察玉表面很重要。
有的玉品质好,性少、滋润、瑕疵和绺裂少,可依颜色和块度大小、形状确定其选用。有的玉品质好,但有性,有瑕疵和绺裂,可分析玉的阴阳面,切下阴阳面一端的表皮,观察剖面,看好玉部位占的位置,以确定其选用。带有一些缺点的料只要有好玉存在,都在选用之列。
好玉用于器皿造型以方墩、长方型料为合适,三角玉料用于鸟造型,长条玉料用于人物造型,但这些只是一般规律,不是绝对的。
(一)软玉的分割
有时玉料过大,需要切开后使用。切割玉料不仅要考虑玉石料上绺裂、瑕疵、杂质的分布状况,还要考虑产品造型特点。大的绺裂和不能使用的杂质、瑕疵,要先行切割开。有时玉料绺裂较深,或杂色、杂质深入玉料内层,应当一层一层地被剥掉。
套料,就是将某块玉料中心部分取出,再做他用,这也属于玉料的正确分割。如从玉熏膛中套取膛芯料,用来制作熏炉盖;又从熏炉盖的内膛中套取芯料,用来制作熏座;还可从熏座底部套取余料,用来制作熏的顶纽。不仅能使玉料物尽其用,而且能使玉料的材质、颜色得到一致。清代玉雕“白玉桐荫仕女图”就是利用一块套取过玉碗后的余料制成的。
有小绺和含有石质的玉料,不一定都要去净,可考虑制作仿古玉器。因为古玉并非都是用好玉制成的,而且即使是好玉也因受到土埋、酸浸、血浸,而皮表色蚀严重。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次玉可以做出古玉的风貌。
(二)玉色的运用
用带糖色的玉制作俏色作品虽也为人称道,但玉色仍以纯净为好,故一般玉上的杂色,多作脏色去净,不提倡使用。
白玉、青玉带糖,白玉中带墨是玉中仅可使用的两色玉,但仍以用白为主,糖、墨能点缀就可以用,若效果不好,可以去净。
白玉中有墨分为聚墨和点墨两种,聚墨即聚集在一起的墨色,呈斑块状,可用于俏色;点墨即散点状,不好使用。
有的籽料带有红皮,红皮用得巧也是上等俏色之一种。
1.白玉用法
白玉最为贵重,纯白玉不单色泽要白,适宜的透明度和质地纯细也很重要。真正好的白玉应润美无比,如脂如膏。遇到这种料,要特别精心地使用,将它的外形、绺裂、玉性等特点分析清楚,做出适宜的产品来。
设计白玉产品重视洁白和润美,造型面要圆润,少支离破碎,少穿枝过梗,要有温重雅气的质感美。如用白玉设计人物题材,多取文雅之士,或者观音、佛像。用于仕女,也要注重表现正面、正气、善良、秀慧、隽永、丰腴的形象,避免大的动势和不高雅的形象。
白玉的美象征了人的道德情操美,如果造型不展示这种美感,就失掉了造型和玉精美的结合。我们看一件白玉作品的好坏,首先重视的是它表现的主题,即作品的意境给人的精神感受。
同样的道理,白玉用于动物、鸟、草虫、花卉,以及器皿造型同样注重稳重和秀雅的特点。例如用于瑞兽、观音瓶、梅兰竹菊或者牡丹都是适当的。表现梅兰竹菊多在意境上取变化,不取写实的手法。
综合以上情况可知,白玉优先用于器皿造型,用于人物、兽、鸟的是做器皿不合适的料,用于花卉草虫就更少,因为花卉草虫的造型多写实,不适合于白玉的特点。
有红皮的白籽玉,红皮的色泽和色形的取舍,要因产品造型和玉的品质分别对待。如果白玉品质特别好,要多照顾白玉的质色,红皮做俏不要多;如果白玉品质差,可多用些红皮,以增加红皮的效果。
白玉上的石和绺要尽量去净,去不净可考虑仿制作古玉的产品。
2.青玉用法
对青玉的利用分两种情况:一是青色浅淡色,可以制作薄胎器皿造型,以胎薄撤掉青色,返青为白;二是青色凝重料,可制作一些动势较大的,造型生动的产品,如猛兽、飞禽,少用于人物,更不用于花卉草虫。
3.墨玉用法
墨玉有三种,即全墨色、白玉中的聚墨和白玉中的点墨。全墨色的玉多用于器皿造型,聚墨用于俏色,点墨用不好会成为脏,要特别注意。
4.碧玉用法
碧玉以表现庄重造型为主,也用于薄胎,还可用于真石盆景中的花叶。
5.玉的压丝嵌宝
在杯、碗、壶、盘等玉产品上压金银丝、嵌宝石,是利用玉的韧性发展起来的技术。浅色玉以压金丝为醒目;深色玉可以压金丝,也可以压银丝。金丝、银丝组成各种图案,嵌上宝石十分美观富丽。
6.玉山子
玉山子多用子料制作,还用有石有绺的料制作。
玉山子造型中,人物、风景、花草昆虫可以作为题材。
从以上玉料的种种利用情况可以看出,软玉是既重中国传统又内含精工的典型产品,是代表中国玉器精华的典范。
中国玉器有着自己的传统,发挥传统一定要在反映玉质美的基础上,重视造型器物的典雅和人物的高尚风格。
(三)制作工艺要点
软玉的韧性决定了玉产品的细工,在玉石中软玉的韧性最大,抗弯折的强度最大,因此,在制作时玉产品时,要尽可能地施以细工工艺,不损坏产品。
1.软玉的细工
软玉的细工工艺要求形准、规矩、利落、流畅。例如有梁链的产品,梁链的大小、形状、线条可以任意制作,不受材料脆性的影响。又如撞地花和平浅刻,地要平如镜,线要流畅,棱角要利落,花纹勾面要准确,布局疏密,相互关系要协调适度,在均衡中求得变化,在完整中求得细工,这些细工都是玉产品必须具备的,它代表了中国玉器工艺技术的高水平。细工不代表繁琐,是细部的精加工技术。它和其他技术一样,越是尖端越有难度,这种难度除造型变化外,还包括工艺细腻。
2.薄胎细工工艺
薄胎产品因胎薄可以使质感很沉重的玉变得轻巧,可以使青色玉减退青色返白,可以透光反映玉质美,使人感到其工艺的复杂,赞叹玉器工艺技术的鬼斧神工。薄胎玉器已成为中国玉器很重要的品种之一。
制作薄胎玉器多使用青玉、碧玉,优质白玉、黄玉、墨玉不适宜制作薄胎玉器。薄胎玉器要求胎体薄,薄厚一致,反映玉质、玉色、玉透明度。胎的薄厚依玉质、玉色和造型而定。青玉越近白玉,胎体反而要厚一些,深色青玉、碧玉胎体要薄一些。
薄胎的制作技术主要是串膛和做花,使玉质色泽一致,只有造型各部位薄厚一致才能反映玉质色泽一致,所以,在造型中任何部位都以薄为原则,而且要薄得均匀。
薄胎产品的难度,主要是串膛,尤其是大瓶的瓶口小、肚大,串膛铊不是串不到,就是串漏。串漏处多出在器皿肩膀和底上,掌握起来较难。
有一种叫“水上漂”的烟壶,口小肚大,膛掏薄以后,能在水上漂浮,薄胎玉器都有这个特点。
设计薄胎产品,膛内不要留死角。外部花要平、浅刻图案,两肩头和顶头施以镂空花,造型要秀美、雅致,点缀要轻盈。
薄胎产品以器皿造型为主,也有花卉产品是用岫玉制成仿薄胎效果的。
3.压丝嵌宝工艺
在杯、碗、壶、盘等玉产品上压金银丝、嵌宝石,是利用了玉的韧性发展起来的技术。浅色玉以压金丝为醒目,深色玉可以压金丝,也可以压银丝。由金丝、银丝组成的各种图案嵌上宝石后,十分美观富丽。
玉产品应用压丝嵌宝技术是很有特点的技术之一。在玉产品上勾槽,把金银丝用小锤敲入槽内组成图案,使金银丝与玉面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玉的金银交错效果。
4.玉性的处理
遇到有玉性的料要分别处理,不能因有玉性而将玉废掉。处理有玉性的料时应充分考虑到顺性和压性制作的问题。顺性是用工具顺其性的走向制作;压性是指手法的重轧和轻轧,与辅料的型号和质地有关。例如遇到有暴性的玉料时,手法要轻,砂磨要细。
5.抛光
玉件抛光前要磨细呈乌亮后,再用抛光粉罩光,抛光难点是使玉面平顺。玉面不平顺不能反映玉之润美,反光下观察时可见到水波浪。
抛光中要压性,玉性压不下去,不但影响玉润,还有可能出现钻砂和坑洼不平的现象。压性的手法与制作中的手法相同。
玉产品允许有两种光洁度:一种是光洁度较高,叫亮度,是一般产品要求的亮度;另一种是乌亮,叫胶亮,即过胶磨细后的乌亮,没有罩亮就过蜡喝油反映古玉特点,只有做仿古玉器的时候才这样处理。
玉对冷热表现的惰性,常对抛光产生不利影响。在抛光中,常把玉表面摩擦得很热,如果掌握不适度,热散不出去,容易出现炸裂、干白或黄等现象,影响玉雕产品的品质。
仿旧玉要经过霉煮和做旧等工序,这也是抛光中的技术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