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数字化玉雕:玉雕鸟制作技术

数字化玉雕:玉雕鸟制作技术

更新时间:2025-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玉雕鸟制作工艺技术一、玉雕鸟的造型特点1.鸟头鸟头是显示鸟种类的重要部位。是食肉性禽鸟,体态刚健强悍,有威猛之气,以大、中型居多。翅上的羽毛根据不同的位置和作用由飞羽、复羽、小翼羽三部分组成。一般鸟的胫部大多被羽毛覆盖,跗跖部分全部裸露。有的鸟胫部上方生毛,下部裸露,并可见到胫和跗跖交接处肥大的关节,如鹤、鹭鸶。

第五节 玉雕鸟制作工艺技术

一、玉雕鸟的造型特点

1.鸟头(图7-5-1)

鸟头是显示鸟种类的重要部位。各种鸟的头形,大都是卵圆形,卵圆的程度因鸟的种类不同而异,如枭鸱头接近圆,鸭头则窄长。鸟的眼睛位于头的两侧,邻近口缝的上方,嘴角和眼的位置因鸟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如鹭鸶的眼位置偏前,鸭的眼位置就偏后略靠上,眼睛的大小也因鸟而异,小禽一般较小,猛禽较大。

图7-5-1 各种鸟头列表

图7-5-1 各种鸟头列表(续)

鸟嘴上下都能活动,一般上嘴比下嘴要长而宽,由于鸟的种类不同,也各有特点,这与它们的食性有关。食虫的鸟嘴多尖细,如绣眼、画眉、鹊、鸽、柳莺等。食谷的鸟嘴多短粗,如腊嘴、麻雀、芙蓉鸟等。食肉的鸟嘴勾曲锐利,游禽类由于食鱼虾嘴多扁阔。涉禽因常在浅水中,腿较长,为了捕食方便,所以它的嘴也就又细又长。

鸟的头一般都生有细毛,也有的裸露一部分皮肤,如鸡头顶的肉冠,颚下长有肉瓣下垂;仙鹤顶部长着红色的肉疣;火鸡和秃鹫头部几乎全部裸露。还有些鸟类生有较长的冠羽如孔雀、戴胜、锦鸡,另外八哥额部长有耸立的帻毛。鸟的种类繁多,但通过对鸟的生态、分布类群、食性、繁殖、迁徙诸方面的了解,动物学家将其归纳起来分为猛禽、游禽、涉禽、攀禽、鸣禽、鸠鸽、鹑鸡、走禽八大类。

(1)猛禽。是食肉性禽鸟,体态刚健强悍,有威猛之气,以大、中型居多。它们翱翔于海滨、高山、草原之上,悬崖、高树、危石也常见其停栖。此类禽鸟嘴呈钩状,脚爪锐利,凶猛健飞,眼神敏锐狂傲,分隼型目和鸮型目两种。如鹰、鹫、雕、鹞、隼、鸱、鹗等。

(2)游禽。能游善潜,体肥性善,腿短而有蹼,嘴宽而扁平,腹底如舟,且足部靠后而重心前倾,故走路姿态挺胸抬头、左摇右摆,笨拙而有情趣,食鱼虾、水草、陆地植物及昆虫。如鸳鸯、天鹅、大雁、鸬鹚、鹈鹕、海鸥、鸭、鹅等。

(3)涉禽。有五长一短,即嘴长、胫长、腿长、趾长、体形长而尾短。大中型居多。喜在浅水滩头、江河湖边、沼泽芦丛,涉行觅食嬉戏,常立于浅水中啄食鱼虾水虫,与游禽同为水禽,但不能涉深水。如鹤、鹭、鹳、鹬、鸻等。

(4)攀禽。多为食虫益鸟,嘴部强健,脚短爪瘦而尖利,足趾两前两后,善于在树上栖息攀援。如啄木鸟、鹦鹉、翠鸟、杜鹃、戴胜、犀鸟等。

(5)鸣禽。属观赏鸟类,嘴有粗短、细长,体型偏于中小,善鸣啼,灵动而勤于跳跃,羽色极为丰富,以艳丽体色为多,是禽鸟中的一个大系,又分为硬食鸟和软食鸟两大类,硬食鸟以各种植物种子为主食,软食鸟则以昆虫、浆果等为主要食物。硬食鸟如云雀、百灵、交嘴雀、蜡嘴、黄雀、麻雀、朱顶、芙蓉鸟等;软食鸟如黄鹂、太平鸟、秦吉了、喜鹊、八哥、蓝鹊、松鸦、鹡鸰、绶带鸟、画眉、红嘴相思、绣眼、白头翁、子规鸟等。

(6)鸠鸽。为素食禽鸟,中等形体,嘴短,眼爪多红色,脚短强健,善行走,两翼发达善远飞,以植物种子或果实为主食。斑鸠常于平原山区多树的自然环境中活动,雌雄相同。鸽子有野鸽、家鸽之别。常见家鸽结群飞翔在城市上空,栖息于高大建筑物和山岩壁石上。家鸽品种很多,羽色丰富,记忆力和视力极强,性情温和,与人类关系尤为密切。

(7)鹑鸡。属杂食禽鸟,大中型居多,分鹑类和雉鸡类。鹑类如鹌鹑、鹧鸪、斑翅山鹑,善跑不善飞,生性好斗,栖于山坡草丛灌木间,身体圆浑而尾短;雉鸡类如白鹇、环颈雉、长尾雉、锦鸡、孔雀、孔雀雉、鸡等,其共同点是羽色华贵、艳丽,尾长,美观,富有装饰性,雌鸟一般羽色较为逊色,尾羽也较短。此类鸟善奔跑,常在竹丛、丘陵、山地、悬崖、陡壁、荆棘灌丛、蒿草之间出没栖息。有的飞行速度较快,有的生性好斗,有的机敏快捷。家鸡喜成群觅食,适应性强,常见于村舍、田头、草丛、山坡等处。

(8)走禽。皆翼短而退化,脚长而强劲,胸骨无龙骨突,善于行走而不能飞翔。生活在非洲、澳洲、南美一带,在我国过去仅能从动物园中见到,现在一些地区也开始饲养。如鸵鸟、鹤鸵、鸸鹋、吐缓鸡等。

图7-5-2 禽鸟翼羽示意图

2.翅膀(图7-5-2)

翅膀是鸟飞行的重要器官。翅上的羽毛根据不同的位置和作用由飞羽、复羽、小翼羽三部分组成。

飞羽是翅膀上坚硬的长翎,可分为初级飞羽、次级飞羽、三级飞羽、小翼羽。初级飞羽(又称料风羽)最长,生在掌指骨上。次级飞羽很少,上部多为肩羽覆盖,鹤的三级飞羽长度超过初级飞羽,在翅合闭时往往有人误认为是尾巴,生在拇指骨上的几根纵列的小羽翎覆盖在飞羽上,称为小翼羽,又叫“千斤毛”,可以调节鸟的体力平衡。复羽是覆盖在飞羽根上的短羽毛,就像是叠覆在翅膀上方的小瓦片。复羽有大、中、小和初级复羽几种。

飞羽、复羽和小翼羽的排列方式却是内边羽毛压住外边羽毛,从翅的底面看则正好相反。大多数的鸟翅膀初级飞羽明显长于次级飞羽,但有些鸟的次级飞羽与初级飞羽几乎同样长。初级飞羽的长短及翅膀的宽窄、形状的不同与鸟的习性和飞翔能力有关,如燕子飞行迅速,初级飞羽就长;鹰善于在高空翱翔,翅膀宽阔有力,初级飞羽特别长;鹌鹑初级飞羽与次级飞羽相近故而不善飞翔,它的翅膀短而圆。

3.躯干(图7-5-3、图7-5-4)

鸟的躯干一般前边略粗,后边较细,因鸟的种类不同,躯干的长短也不同,如水禽的躯干比其他禽类要长一些。躯干的上面是背、腰,下面是胸腹。

图7-5-3 鸟的结构示意图

图7-5-4 鸟的体积块示意图

4.腿及足爪(图7-5-5)

我们常说的腿脚实际上是指露于体表的胫、跗跖、跖三部分。鸟的股骨是生于体内的,所以从外部看不到。一般鸟的胫部大多被羽毛覆盖,跗跖部分全部裸露。有的鸟胫部上方生毛,下部裸露,并可见到胫和跗跖交接处肥大的关节,如鹤、鹭鸶。另外有些鸟跗跖生有羽毛,如鹰、枭和某些品种的鸡、鸽等。

鸟的跗跖部分是前面圆肥,后面窄瘦,呈圆棱柱状,前方呈瓦片状横纹,两侧呈细碎的网状纹,有的无鳞纹呈靴状,还有的鸟在跗跖部后面内侧有尖锐的角质突起物,称之为“距”,如雄鸡,雄雉等。

图7-5-5 鸟腿及足爪

鸟的趾大部分有四趾,三前一后,各趾分离,各趾的骨节数各不相同,外趾为五节,中趾四节,内趾三节,后趾两节各趾顶端生有爪甲。

鸟的足部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与习性差异很大,可分为趾足和蹼足两种,趾足常称为爪,绝大多数禽鸟生有趾足,水禽和涉禽前趾间有蹼膜相连或基部略有蹼膜,这种足叫蹼足。趾足和蹼足也有多种类型。趾足主要分不等趾(鸣禽类)、对趾(啄木鸟)、前趾(雨燕)、并趾(翠鸟)、异趾(咬鹃)、半对趾(鹰)等几种类型。蹼足有半蹼足(鹤)、全蹼足(鹭鸶)、凹蹼足(燕鸥)、蹼足(鸭、鹅等)、瓣蹼足()等几种。

5.尾

鸟尾生于躯干的最后部,它可以变换飞行方向,增减速度。尾由成对的尾羽组成,一般尾羽为10~12根,多的可达30余根。中间一对在上面的叫主尾,分列两侧的叫侧尾,尾的根部上下由复羽覆盖。鸟尾的形状甚多,因种而异,主要有平尾、凸尾、尖尾、圆尾、楔尾、叉尾、铗尾等(图7-5-6)。

图7-5-6 各种尾羽结构及尾的各种类型图

6.鸟的姿态

鸟的姿态无非是静止和运动两种,由于鸟的种类、性格不同,也有不同的姿态。一般静态有眠宿、休憩、伏卧等。鸟在静态情况下整个形象显得比较稳定,眠宿时大多缩颈、闭目、敛翅、垂尾,曲颈回头时把嘴插在翅膀里,用毳毛包住翅缘,将跗跖前曲平放在腹羽里。有些跗跖较长的鸟如鹤、鹭之类,前曲不便,睡眠和休息时只能站立,有时为了减缓疲劳往往一腿直立一腿抬起。

鸟在直立时,整个躯干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并且和支持全身重心的跗跖形成角度。因鸟的种类不同,形成角度也有区别,游禽的这种角度就小,涉禽较游禽稍大,鸣禽则更大些。

鸟的动势主要有飞翔、跳跃、鸣叫、饮食、洗浴、理羽、剔尾等多种。鸟飞行时有平行、侧飞、上飞、下飞,而且头、翅、尾、腿足等都互相配合,有不同的姿势,如鸟在上飞时尾必下垂,下飞时尾必上举。大多数鸟在飞行时鼓翼缩头,腿向后斜,而鹤、鹭飞行时是缩颈,腿向后伸直。鸟在降落时则两翅高举,头颈、腿向下伸出。

二、玉雕鸟的制作工艺

1.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的表面形式总是从在玉料上勾样开始的,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制作者都要按设计图将玉鸟准确地画在玉料上。细部可以省略,但外形轮廓则要求绝对准确,因为这是实际上出坯的依据。

虽然在玉雕鸟类产品的工艺设计中总是以画鸟的侧身影像为主,但制作者还要从多个方位来把握玉鸟造型的动势。鸟头动势上微妙的变动,可使玉鸟造型发生质的变化。

在此阶段,应先将玉鸟的造型分解成几个体积块,不要被鸟的圆形体所迷惑,应尽量用方的形体去表现(图7-5-7、图7-5-8)。

掌握如何将玉鸟的造型分解成几个体积块要比勾样重要得多。极熟练的玉雕技师因熟记了玉鸟在各种方向上的形体,所以不用勾样也可以做出栩栩如生的玉鸟。

图7-5-7 工艺设计示意图

图7-5-8 切块定位

2.玉雕鸟类产品的坯工工艺(https://www.daowen.com)

坯工工艺就是在玉料上雕刻出玉鸟的基本造型。从图7-5-9所示可知,坯工工艺是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先用铡铊将轮廓线以外的余料除去,接着换錾铊进一步剥切余料,找出鸟的基本造型。在出坯时可参照泥稿进行,使用铡铊、錾铊要做到稳、准、狠,既不能“伤活”,又不致造成“扒皮”现象。去余料时鸟的头和腿都要留有余地,因为头部的嘴和腿比较细,尤其鸟腿支持着全身,如果不留余料,在以后的制作中很容易断裂。

玉鸟的基本造型找出后,用冲铊和轧铊等工具将坯子表面铡铊、錾铊留下的痕迹和一些小棱角研磨掉。鸟的表面找平后出坯即告结束(图7-5-10)。

3.玉雕鸟羽毛的细工工艺(图7-5-11、图7-5-12)

(1)羽毛的勾样。粗坯完成后,先要在上面细绘一遍,将鸟的各个部位形状位置画准确,然后用合适的工具琢出翅膀、头部动势、形状以及肌肉等,接着勾翅膀和尾上的羽毛。玉雕鸟的羽毛在处理手法上近似国画工笔花鸟的方法,但不同的是只勾飞羽、复羽和尾羽。复羽勾成叠覆的鱼鳞状,中间挤出一道硬棱表示羽轴,飞羽和尾羽中间的羽轴用双勾。这种勾羽毛方法是玉雕鸟的传统做法。

图7-5-9 二次画样示意图

图7-5-10 首次修饰完成示意图

图7-5-11 细工工艺(精细定位与派活)

在坯子上细绘的时候,翅上的复羽和飞羽应全部画出。如果是做小鸟,有时只画飞羽就行了。复羽排列要均匀,从翅前边开始往后一个压住一个,像屋顶的瓦片一样。飞羽是内压外,尾羽是主尾压侧尾,侧尾内压外。

(2)勾羽毛的工具及方法。勾羽毛一般使用小勾铊,铊子的直径可根据鸟的大小来选择。勾尾羽、飞羽的铊子直径要比勾复羽的大一些。有人在勾完尾羽、飞羽,待铊子换小后再勾复羽,这可以充分利用工具,也可节省换工具的时间。勾羽毛,铊子要求规矩,不然勾不好。

勾毛时铊子要落在墨线外侧,因为铊片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如果落在墨线中间,勾出的羽毛往往要比原来画的轮廓线要小些。开始勾时,铊子先要沿着轮廓线勾成许多浅而短的、间隔差不多的小直线,然后再将它们连起来并加深,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铊子不容易偏离轮廓线,而且便于修改。

羽毛勾好后,原来的轮廓线现在全变成了阴线。这时可用小轧铊从复羽前边开始将每一层复羽琢去一薄层,使其像瓦片那样一层叠覆一层,每片复羽中间要挤出一道硬棱表示羽干,飞羽、尾羽制作步骤方法与复羽相同,羽干两边要琢去一层,使其凸起一些。这种制作羽毛的工艺技法行业称为“撤毛”。

图7-5-12 雕刻尾部羽毛方法示意图

“撤毛”要用很细的金钢砂。

4.玉雕鸟头的细工工艺

鸟的羽毛完成后,下一步是制作嘴和眼睛,先作鸟嘴。将鸟嘴的轮廓琢好,然后画出嘴的形状。鸟嘴有张开和闭合两种,闭合的制作较容易,只需用勾铊勾出嘴缝,再用小轧铊将下颚略琢去一些,使上颚稍宽于下颚,在上颚基部勾出鼻孔就行了。张开的嘴工艺要复杂一些,因嘴内的舌也需做出,操作时稍有不慎鸟舌就会断裂,使整个产品报废。其工艺方法是:用錾铊从嘴前方入手将舌前方的余料轻轻地一点一点剔去,同时用铊子顶贴平舌的表面,然后再以嘴的两侧入手用铊子剔去舌上方的余料,将其镂空(图7-5-13)。

图7-5-13 雕刻鸟嘴方法示意图

勾眼睛的勾铊直径大小应比眼略大些,先勾轮廓线,方法与勾毛相同。轮廓勾好后再用铊子前面的顶磨眼球使之凸起。顶磨时铊子应向眼内方向倾斜,同时铊子应“吃进”轮廓线里一些,这样眼球就包在眼皮里了。最后用小尖头棒顶出瞳孔(图7-5-14)。

5.玉雕鸟腿脚的细工工艺

勾好鸟眼后开始做腿脚,先用勾铊或钉铊分出脚趾,剔去趾间余料,然后做出趾节和爪,最后将爪尖剔透。爪做完后用杠棒将腿琢细,至此鸟的全部工艺制作就结束了(图7-5-15)。

图7-5-14 玉雕鸟头的细工工艺

图7-5-15 雕刻鸟腿方法示意图

三、岫玉绶带鸟制作工艺

1.工艺设计

“岫玉绶带鸟”是玉雕鸟类产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若有形状和颜色合适的其他玉料也可以使用,并非一定要用岫玉不可。

虽然设计师已将设计意图勾画在玉料上了(图7-5-16),但雕刻者仍要仔细观察,在把握设计意图之后才能开始制作。

绶带鸟是这件产品的主要形象,对它的刻画是最主要的。绶带的冠羽、嘴、爪、长尾是制作时容易出问题并且是出了问题还不好修改的部位,故应注意“保活”。

山石是绶带鸟的支撑物,也是产品的底盘,由于鸟的体积较大,也较重。所以,山石应以厚重为主,这样可增加产品摆放时的稳定性。如果山石做得太薄、太透反而不好。

山茶花虽然也是陪衬物,但它的存在有四个作用。

(1)山茶花造型优美,可增加产品的工艺性和观赏性。

(2)山茶花又是绶带鸟的依托物,避免绶带鸟的长尾断裂。

(3)山茶花枝干的生长趋势线与绶带鸟回首的形式相交成楔形,这种构图扩大和深化了绶带鸟回首运动的内涵,增加了绶带鸟的动势。

(4)山茶花株的存在给这件产品带来了活泼、明朗的情调。

2.坯工工艺

这类工艺品造型较为单纯,鸟的前后形体又处于对称位置,不存在用料上的位置差,可以用很准确的形式线来概括绶带鸟的影像轮廓。

此玉料为板状,厚度略大于鸟的两翼厚度。用铡铊和錾铊可以很方便地切出代表绶带鸟的体积块。在切去余料时,顺便将绶带鸟与山茶花的层次关系确定下来(注意:鸟嘴和鸟腿脚部分应留有较大的加工余量)。接着,便可进行较精确的切块定位(图7-5-17)和推落派活(图7-5-18)。然后用冲铊和轧铊将粗坯表面做细,形体结构做准(图7-5-19)。

图7-5-16 绶带鸟的工艺设计

图7-5-17 坯工工艺(切块定位)

图7-5-18 坯工工艺(推落派活)

图7-5-19 坯工工艺(首次修饰)

图7-5-20 细工工艺(精细定位)

图7-5-21 细工工艺(派活)

3.细工工艺(图7-5-20、图7-5-21)

细工工艺从勾撤鸟毛开始,依次是鸟头、鸟腿脚、山茶花的精确派活,之后应将山石、山茶花做完之后,再做绶带鸟。一般地说,细工工艺要反复进行好几遍,每次加工都不要固定在一个部位,但是要求每一遍各部位的进度却要大致相同。

4.细部修饰

在细工工艺之后进行。在此阶段主要解决各部位形象的精细加工,如鸟嘴、透爪、勾眼、做花蕊、勾叶脉等(图7-5-22)。总之是一些易损坏或需要精细刻画的部位。

图7-5-22 细工工艺(精细修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