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的书画家——游春图

中国古代的书画家——游春图

时间:2023-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一位观赏隋代展子虔所作《游春图》的人,无不想起精心收藏这幅稀世珍品并将它捐献给国家的文物收藏家、书画家、张伯驹先生。这些原本由末代皇帝溥仪携至长春的清宫旧藏书画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当时国内各大收藏家们的极度关注,古玩商家们更是蜂拥而至。为了使《游春图》不致于落入洋人之手流失国外,在当时博物院马院长的支持下,经张伯驹多方奔走,终于促使中国古玩同业商会出面,做出了禁止将《游春图》倒手外国人的决定。

中国古代的书画家——游春图

每一位观赏隋代展子虔所作《游春图》的人,无不想起精心收藏这幅稀世珍品并将它捐献给国家的文物收藏家、书画家、张伯驹先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才保住了这幅珍贵的文物,没有流失国外。

《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约550-604年),隋代杰出画家,渤海(今山东惠民县何坊乡展家村)人。他是目前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后世将他与东晋南朝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并列,称为“顾、陆、张、展”。展子虔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变。画人物描法工细,以色晕染面部,神采意态俱是;画马各尽其妙,将马站立走卧腾跃奔飞之姿描摹得栩栩如生;画山水则有咫尺千里之势,充分表现出自然中深远的空间感。他与当时另一画家董伯仁齐名,人称“董展”。展子虔在绘画上善于创新,唐代书画家李嗣真称他“天生纵任,亡所祖述”。

《游春图》是展子虔存世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的最早的卷轴山水画。历代书画界都将其奉为绝无仅的极品,有人称它是“国宝中的国宝”。《游春图》运笔精到,意趣无限,素有“天下第一画卷”的美称。此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纵43厘米,横80.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卷前有宋徽宗赵佶手书“展子虔游春图”的题签。展开图卷,我们看到的是生机勃发的春天景象,感受到的是贵族仕女们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欢偷。细细看来,群峰迭翠,白云出帕,春风胎荡,吹皱一池溶溶春水。湖岸透巡曲折,通向林木葱笼的幽谷。山杏怒发,芳草姜萎,飞瀑如练,楼台掩映。春日“踏青”的游人,或泛舟湖上,或漫步林间,沉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曲径上可见游骑三两,踏花归去,那种悠闲的神情,依稀可辨。画中人物虽小如豆点,形态却历历可指,神情毕现。所绘山川、建筑、人马比例适当,形态自然,透视合理,“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全图各个形象都有较显明的意念,流露着闲适的心绪。

《游春图》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一改过去绘画中的人大于山等比例失调状况,其中对湖水微波广阔深远的描绘,颇为成功。在表现技法上,此图以墨线勾出山川屋宇的轮廓,然后填敷青绿色彩,并再以深色重加勾勒,树木、人物等则直接用色点出,形体虽小,却生动有致。画面色彩典雅,富于装饰感,具有典丽的装饰意味,体现出承上启下的风格。《游春图》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由幼稚迈向了成熟。

《游春图》也是一件为历代鉴赏家所珍视的名画。它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得到了它,并命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卷后。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入清后,经收藏家梁清标、书画家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随溥仪出宫被携至长春。(www.daowen.com)

1946年初,故宫散失于东北的书画开始陆续出现。这些原本由末代皇帝溥仪携至长春的清宫旧藏书画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当时国内各大收藏家们的极度关注,古玩商家们更是蜂拥而至。北京琉璃厂玉池山房古董商马霁川最早奔赴东北,收购到不少字画精品。回京后,他将一些伪迹和平常之品售于故宫博物院,所得足以赎回本金。然后将一些真迹和精品售于上海以取重利,甚至勾结沪商辗转出国,如唐代陈闳的《八功图》卷和元代钱选的《杨妃上马图》便是因此流出国外。在紧要关头,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竟也落到了马霁川的手上,而马霁川想暗地设法通过沪商将这件国宝级的名画专卖给洋人,以获巨额之利。

有人将这个消息及时告诉了张伯驹,他心急如焚,马上坐车来到玉池山房找到马霁川,开门建山的说:“你想把《游春图》发落到什么地方?索银多少?”张伯驹的到来,使马霁川措手不及,十分狼狈。马原想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件稀世珍宝转手洋人,获取暴利,而且最好是自己与洋人直接成交,不通过第三者。所以他不敢轻易地把《游春图》随同其他珍品偷运上海,唯恐惹出麻烦来,不好收拾。“马老板,不想卖是不是?”张伯驹逼问一句。马霁川没有马上回答。张伯驹火了:“你想卖给洋人是不是?我告诉你,马老板,你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你不要泯灭中国人的良心!你知道,中国画被世人誉为‘国粹’,而《游春图》则是中国存世最早的山水画卷,也是中华民族存世最古的绘画珍迹,这么重要的国宝,你想卖给洋人,没那么简单,没那么容易!”马霁川毕竟是位见过世面的古董商人,张伯驹这位大人物的脾气他是知道的。他亲临住地,非收不可,不卖与他怕是不成啊!但转念又想,这位昔日的阔公子,为了收藏真迹国宝从未吝惜过金钱。国人洋人,管他什么人,只要给大价钱就卖。于是,他连连说:“卖,卖,岂有不卖之理?我若卖给别人是一个整数,而张爷只要拿出800两黄金,这无价之宝就是您的啦!”

为了使《游春图》不致于落入洋人之手流失国外,在当时博物院马院长的支持下,经张伯驹多方奔走,终于促使中国古玩同业商会出面,做出了禁止将《游春图》倒手外国人的决定。后开,张伯驹又请琉璃厂墨宝斋掌柜马宝山与马霁川、穆石番忱他们疏通,最后同意用较为便宜的价钱把《游春图》买下。张伯驹得知后,又喜又忧。喜者,《游春图》不能转手洋人;忧者,《游春图》要价仍然太高。他苦思冥想,坐卧不安,几个时辰过去了,客厅里烟雾缭绕。“卖房兑换220两黄金实出无奈,也只能如此啦!”张伯驹自言自语,似乎找到了什么办法。张伯驹决定把居住多年的弓弦胡同割爱出让。这套居宅本是清宫太监李莲英的旧墅,是北平城内少有的豪华住宅。北平辅仁大学愿出2.1万美金购买,伯驹需款正急,便忍痛割爱。他把辅仁大学的2.1万美金兑换成220两黄金,与两位中间人一起欲将全部黄金交付马霁川时,可谁能料到马霁川节外生枝,故意刁难。借口金子成色不好,要再追加20两,不然《游春图》将要另寻新主。而后张伯驹又卖掉了夫人的首饰,凑足20两黄金,交给了马霁川。于此,张伯驹终于保住了《游春图》。

其实,张大千也一直寻觅此宝,几欲收之,但是见伯驹态度坚决,执意要收,只好退而作罢。一个月以后,南京总统府秘书长张群来京打听《游春图》的下落,知已落伯驹之手,便手书一函,差人送至伯驹府上。信中说:“伯驹展阅……务必请伯驹君割爱,将《游春图》转让,我,以五百两黄金入藏《游春图》。”伯驹提笔复函:“……伯驹旨在收藏,贵贱不卖,恕君海涵。”张伯驹气愤地说道:“张群拿500两黄金视若等闲,而故宫博物院别说收买《游春图》啊,就连维持正常业务经费也得不到保障,腐败透顶!腐败透顶!”张伯驹在回忆收藏《游春图》时曾写道:“然不如此,则此鲁殿仅存之国珍,已不在国内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