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微悟》简介
《金匮微悟》这本书是由张祥风创作的,《金匮微悟》共有27章节
1
【出版说明】
本书是解说《金匮要略》原文之著作。作者张祥风于五十余年前亲聆恩师朱维德之授学讲解,因而本书之解说内容,实是恩师朱维德先生与作者张祥风研读《金匮要略》后之见解融合...
2
自 序
先祖父芷芳公,沪上浦东川沙小湾乡人氏,业医悬壶五十余载,造福乡里,活人无计,黎民称颂其道与术;余年少时随祖父左右,每于清晨夜幕之际,闻听祖父诵读医书之声不断,深...
3
序 一
张祥风先生是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丁甘仁先生的次子丁仲英之门人朱维德先生的弟子,丁氏学派之第四代传人。先生对孟河丁氏学派与朱维德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时常念及师恩与不忘...
4
序 二
吾师张祥风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为沪上一方名中医,书香门第,家风醇厚,耳濡目染,幼承庭训。 吾师于弱冠后,师从一代名医丁仲英之门人朱维德先生,成为孟河丁氏学派...
5
序 三
费、马、巢、丁是孟河医派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开创了“吴中医名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鼎盛时期。丁甘仁先生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孙中山先生曾以...
6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
7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原文】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解说】“痉”在原书中写作“痓”,指颈项强直,脊背拘急反张之证候。 痉病证候发热无汗,反恶寒者,此与太阳病之脉证...
8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文】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
9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原文】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 【解说】...
10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原文】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解说】邪风之入中经络,其邪羁留不去为病,气血壅滞失宣,当有半侧身体或左或右之偏废不...
11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原文】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
12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原文】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
13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原文】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解说】师曰:“病有从遭受惊恐后遂得之者,其所发之病可归纳为此四部病,即有奔豚、有...
14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原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解说】切脉得之过甚或不足,谓...
15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原文】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解说】趺阳脉,位于足阳明胃经循行足背部之冲阳穴处,主候脾胃之气的盛衰;今...
16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原文】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解说】六淫之邪风为长,风犯皮毛,腠理被束,内应合肺,故肺中风者,肺气被邪风遏闭,清肃之令失司,而喘;风为阳邪...
17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原文】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解说】问曰:“饮病之命名有四,何谓之也?”师曰:“四饮之名,有痰饮,有悬饮,有...
18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原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蚘,下之不肯止。 【解说】消渴之意,为口中之作渴,必欲饮水始解渴;唯新饮之水旋即消散,复又口渴,...
19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原文】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
20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原文】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淤热以行。 【解说】寸口脉浮,浮则为风邪,而缓者,湿邪停着,故缓则为痹,所以说痹非中风;...
21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原文】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解说】“寸口脉动”,动者,即似豆粒之动摇状,故脉动即为惊恐所致,心气被干扰,血气于脉道中之循行失常;而弱者,即脉之...
22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文】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解说】本条原文与《伤寒论》第376条相同,故摘录《伤寒微悟》之解说为本条说解。 《伤寒微悟》曰:“呕家患内痈,呕吐...
23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原文】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解说】浮是阳脉,主外邪,数主热,故诸浮数脉,应当发热;卫阳之被邪束失温煦,故而反洒淅恶寒之阵阵...
24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原文】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解说】师曰:“病趺蹶,趺是足背部,蹶即僵板不和顺之意;由足背部之行动不便而跌倒后,其...
25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原文】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下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解...
26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原文】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
27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原文】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