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原文】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下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解说】恩师朱维德先生曰:“条文之‘其人渴’,应是‘其人呕’。”

师曰:“妇人月经过期未行,其人渴而不能食,无寒热,此无表邪之外束;切脉得之柔和平常脉,乃是无病之脉;惟阴脉小弱者,阴血之不足,故名妊娠;妊娠六十日当有此证候,桂枝汤主之,调和阴阳,补益脾胃。设有医者不识妊娠恶阻之候,却以他法医治后,必为逆者之至也,再却一月之连续加吐下者,后必引起流产而使胎则绝之。亦有解说为此不正确之治法,则当杜绝之。”

【原文】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毎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解说】恩师朱维德先生曰:“何谓之‘胎动’,胎在腹中,动而不安,当有欲堕之虞。”

妇人妊娠,宿有血淤积聚之症病,经水断绝未及三月,忽而得阴道漏下见红不止,其胎动在脐上者,此非胎动,乃为症痼害也。症痼害何以与妊娠六月动者分辨之,妊娠之前三月经水通利,续后经断有三月,即此六个月中之第四月至第六月,经水断而未行者之计有三月时,应是已受胎也;妊娠前三月经水本不利,妊娠后断经三月,即在第四月至六月期间之有下血者,此是妇人宿有症病为衃也;所以血不止者,此与妊娠胎动不相涉,应是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攻逐淤血,桂枝茯苓丸主之,症去胎自安之矣。

桂枝茯苓丸方解:桂枝温通经脉;芍药养血调营;牡丹活血凉血;桃仁化淤活血;茯苓健脾渗利;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消散症结之功效。

【原文】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方未见。

【解说】妇人怀娠至六七月,阳气虚越至发热;脉弦为里寒阴盛,故腹痛恶寒者之也;盖其胎儿之日渐长大,使腹愈胀而不和之,证见少腹如扇之阵阵发冷状,所以然者,由子脏 之开故也;凡此证候当以附子汤温其子脏中之阴寒。然其方却未见之。

【原文】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芎归胶艾汤方(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洽治妇人胞动无干姜)

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六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解说】师曰:“妇人在非月经期有漏下者,其下血之原因,有妊娠至五六月半产后,因之连续下血都不绝者;亦有妊娠期的下血者。设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此由冲任之虚寒亏损,血气滞阻,胎失血养也;胶艾汤主之,养血暖宫。”

胶艾汤方解:阿胶,养血止血;芎、当归、芍药、干地黄,乃养血和血之四物汤;艾叶,暖宫止血;甘草,守中和调。

【原文】妇人怀娠,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解说】朱维德先生讲课时谓:“腹中(xiǔ)痛是腹中连绵不断之隐痛;也有医书注解(jǎio)痛为腹中拘急痛。”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半斤,一作三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妇人怀孕后,肝气失之疏泄,横逆侮脾,脾湿内生,肝脾失调,气不化展,乃至腹中隐痛之连绵不断者,治与当归芍药散主之,疏肝养血,健脾化湿。

当归芍药散方解:当归、芍药、芎,主以养血和血,疏调肝气之郁结;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化湿。

【原文】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解说】妇人怀孕后,胃中本是虚寒有饮邪,胎珠初结,逆上犯胃,冲激寒饮,胃失和降至呕吐不止者,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温胃补虚,降逆止呕。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解:干姜,温胃暖中;人参,益虚扶正;半夏、生姜汁,和胃降逆、化饮散结。

【原文】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男子加滑石半两)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解说】妇人妊娠后,胃气旺盛,饮食如故;唯阴血下荫胎儿,血虚之体更失充盈,乃致气郁化为虚火,津伤化燥,浊液受损,其源匮乏,故难以化之为小便,因之小便难也;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养血润燥,坚阴清热,开泄下窍之治也。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解:当归,养血润燥;贝母,开郁化气;苦参,清热坚阴。

【原文】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解说】妇人妊娠后,胎儿在胞宫中生长发育,胞宫逐月增大,乃至压迫膀胱,故使小便不利;水气留滞体内,久不走泄,使人身重之至也;水气阻滞,阳气失之温煦,洒淅恶寒;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起即头眩;此以妇人妊娠有水气之留滞体内也;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葵子茯苓散方解:葵子,滑利通窍,通泄小便;茯苓,淡渗利水;水去阳气宣通,诸恙自可安和之。唯葵子滑利通窍之利水,常易使胎儿受伤而有滑胎之变,当慎之。

【原文】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当归散方

当归 黄芩 芍药 芎各一斤 白术半斤

上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苦疾。产后百病悉主之。

【解说】妇人妊娠后,本是血虚营热之体,由阴血之下荫胎儿,血更虚,故以四物汤去地黄之滋腻,即当归、芍药、芎之养血调营;黄芩清胎热以安胎气;白术健脾化湿以固胎元;由此组成之当归散,当宜常服之;不但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苦疾,产后百病悉主之。

【原文】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白术散方(见《外台》)

白术四分 芎四分 蜀椒三分,去汗 牡蛎二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解说】妇人妊娠,脾虚寒湿之蕴结阻滞,胎气之扰动不安,应以养胎之白术散主之。

白术散方解:白术,健脾化湿;芎,和血调气;蜀椒,散寒暖中;牡蛎,收涩祛湿;诸药除寒湿、健脾气、调气血、养胎气。

【原文】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见《玉函》)。

【解说】妇人患病,如与怀孕有相关联者,即病在怀身后得之者,谓之伤胎;妇人怀身七月,太阴肺经司胎之时,太阴肺气不足,太阴之当养胎而失养者,胎气不受其养,至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究其因,此心气实,即心火有余,金被火克而肺虚,肺失通调水道之职司,故有诸证之见也;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即泻心火与清小肠之有余后,肺气通调,小便微利则愈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