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平静是福

(五)平静是福

萤窗私语

一位男士具有怎样的品行,会最吸引善良美丽的姑娘呢?对方怎样的言行,可以让我们决定与之交往,进而与其共度余生呢?作家朱自清的夫人以《情如潭水》一文回答了这些问题。

谈情说爱

情如潭水

陈竹隐

(摘自《名人的妻子忆丈夫》,珠海出版社2002年版)

我与佩弦(朱自清的字)的相识是在1931年。这一年4月的一天,一位老师带我们几个女同学到一个馆子去吃饭,安排了我与佩弦的见面。那天佩弦穿一件米黄色的绸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挺文雅正气,但脚上却穿着一双老式的“双梁鞋”,又显得有些土气。回到宿舍,我的同学廖书筠就笑着说:“哎呀,穿一双‘双梁鞋’,土气得很,要我才不要呢!”我却并不以为然。他写的文章我读过一些,我很喜欢,很敬佩他,以后他给我来信我也回信,于是我们便交往了。

那时我住在中南海,佩弦常常进城来看我,我们共同游览瀛台、居仁堂、怀仁堂,有时共同漫步在波光潋滟的中南海边,有时清晨去钓鱼。一次我居然钓到一条半尺长的鱼,还请佩弦喝了鱼汤。佩弦是个不苟言笑、做文章非常认真的人,他常常把他的文章读给我听,有时为了一个字仔细推敲,征求我的意见。

当我知道佩弦在扬州老家还有六个孩子的时候,心里也有过矛盾和斗争。但我与他的感情已经很深了,我怎能嫌弃无辜的孩子们呢?我觉得做些牺牲是值得的。

那时北平结婚还要坐花车,穿披纱礼服,礼节很多,而上海比较开明,于是我们就决定在上海结婚。我们用当时上海最新式的简便方法举行了结婚典礼:事先发个结婚帖子;1932年8月4日那天,请了文艺界的一些人士,我记得有茅盾、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一个广东饭馆聚会了一次;饭罢,我与佩弦便回到旅馆。我们没有那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我们就是这样朴素而又真诚地相爱并结婚了。

佩弦是个非常勤奋的人。我们度蜜月时,他带着旅途回来的疲倦,就开始了紧张的写作生活。为了他能安安静静地写,我们特意住在普陀一个小寺院里。此后,我们共同生活的17年的时间里,佩弦从没放松过一分一秒。他的作息时间是安排得很严格的:早晨起床做早操,用冷水擦澡,洗脸,漱口时就把书放在洗脸架上看,然后喝一杯牛奶就到图书馆去。中午回家吃饭,饭后看报。图书馆一开门便又去了。吃罢晚饭,还要去图书馆,直到闭馆才回家。进家门便又摆上东西写,一直到11点休息。除了生病,我从未见他11点前睡过。

婚后,我们回扬州去看望了父母孩子,我还与佩弦一起到他前妻的坟上去扫墓。我感到佩弦的感情是那么深沉,那么炽烈。佩弦这时担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工作很忙,一边担任教学工作,讲授三门课程,一边从事写作。为了探索新文学的道路,使新文学大众化,他还深入下层老百姓中间,了解大众要求,学习民间语言。有一次他带我一起到劈柴胡同的茶社去听刘宝全的京韵大鼓。

佩弦待人很宽厚。每次让当差交信时,如里边有私人信件,他都要给当差的一些钱。他对人也很谦和,平时在路上遇到清华的工友他都打招呼。工友帮他做了什么事,他都很客气地说:“劳驾!谢谢!”他认为一个人有志持志,有力持力,用脑用体各有贡献,所以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他在家里与孩子们相处也没有尊长的架子,有时让孩子倒杯水都说“劳驾”。

共同的生活,使我深深地感到佩弦的爱是广博的,他的感情像一池深深的潭水,沉静而深邃。

拨动心弦

1.陈竹隐女士是如何鼓起勇气做好六个孩子的继母?是什么令她对这桩婚姻有信心?

2.朱自清先生对待周围人的温情,与“潭水”有何相似?

3.推荐阅读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夫人林洙著的《梁思成、林徽因与我》。领略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及林洙夫人为爱人所付出的勇气。

4.歌曲欣赏《牵手》。

附歌词: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

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

追逐着你的追逐。

因为誓言不敢听,

因为承诺不敢信,

所以放心着你的沉默,

去说服明天的命运。

没有风雨躲得过,

没有坎坷不必走,

所以安心地牵你的手,

不去想该不该回头。

也许牵了手的手,

前生不一定好走,

也许有了伴的路,

今生还要更忙碌。

所以牵了手的手,

来生还要一起走,

所以有了伴的路,

没有岁月可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