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引 言

早期哲学革命奠定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尤其是现代性社会的根本性理解。在人们日常的感性活动亦即直接的生产性劳动中,蕴含着破解“历史之谜”的钥匙:如果说“历史”之为“历史”,实际上不过是人类各种经济社会形态前后相继的必然更替,那么这种经济社会形态的历史性形成和同样历史性的解体,都在人们的感性活动中有其确定的实践根源。

马克思本人晚年曾多次强调,他的学说完全建立在西欧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上,不能在其他时空做简单的形式推论和泛化使用,这样会给他过多的荣誉,也会给他带来过多的耻辱。

在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现代性社会批判之间取得融贯一致的理解,对于今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历史实践和理论发展,留下了许多需要从马克思自身的思想视域出发予以概念澄清和话语梳理的学术史与思想史议题;另一方面,如何在马克思的核心思想,当代中国与人类世界的社会现实,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之间展开批判性对话,从而透过各种话语的迷雾真正把握我们自身的理论任务和实践使命,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当务之急。

本书上篇聚焦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哲学革命)的诞生和“历史科学”(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展开,力图从当代的问题意识出发把握其思想精髓;下篇汇聚的则是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具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