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论”-“普遍历史”视域与中国道路研究

第一节 “文明论”-“普遍历史”视域与中国道路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亟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从世界历史哲学的层面展开基础性的方法论反思。“文明比较”作为中国道路研究的一种根本视域,实际上是“文明论”与“普遍历史”视角的有机统一。黑格尔、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等重要思想家,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有机统一的基本范例。当代中国道路研究,应当立足于“文明论”基础之上,建构一种能够真正切近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的更高意义上的“普遍历史”叙事。

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国际经济社会地位的快速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越来越成为海内外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在此努力倡导一种“文明比较视域下的中国道路研究”,这一研究思路的前提性理解或最基本的理论预判在于:从世界历史哲学的基础理论层面进行深层次的视域反思,是真正深入研究中国道路、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的思想前提;“文明比较”视域的突出呈现,一方面固然与近年来中国发展道路的自主性高扬以及自身文明基础地位的文化自觉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文明比较”视域中实质性包含着“文明论”和“普遍历史”的双重视角。由此,我们将特别评述黑格尔、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等思想家的开拓性工作,对如何在“文明比较”视域中界定“文明论”和“普遍历史”视角的基本内涵,以及如何在当代中国道路研究中贯彻二者的有机统一做出粗浅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