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作品再度大卖,宫先生就会变得不正常

如果作品再度大卖,宫先生就会变得不正常

虽然《幽灵公主》大卖,但是《我的邻居山田君》却票房惨淡。那么接下来的《千与千寻》(2001年,宫崎骏导演)会怎么样呢?我观察了下周围的发行公司及各界相关人士的反应。“虽然《我的邻居山田君》票房失利,但是宫崎骏的作品不一样!”带着这种想法的人不少。

回头看来,宫崎骏作为导演在票房上获得业内的信赖,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他导演的第一部剧场版电影《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1979年)票房失利,就被打上了“不卖座导演”的标签。《风之谷》和《天空之城》虽然卖得还不错,但是《龙猫》的第一次公映实在令人失望。每次大家都怀揣着“这次不知道会怎么样”的心情,提心吊胆地等待公映结果。

不过,到《千与千寻》时就与以往大不一样了。世人接受了《幽灵公主》的结果,于是《千与千寻》在制作之前就受到莫大的关注。

再一次大卖特卖,相关人士当然高兴。不过,对宫先生来说这样真的好吗?我不得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宫先生的人生一直过得很低调,之前作品超乎想象地大受欢迎,让他身陷无法在外面轻松散步的局面,周遭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变。

如果再经历一次这样爆发性的大卖,宫先生会变成什么样?他的家人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我在出版社的时候见过各种当红作家,转战电影界后也见过不少当红导演,所以才会这么想。快速蹿红的人之后都变得有点不正常,而我本人还是希望宫先生一直这样平凡朴实。

于是我就跟宫先生的长子吾朗谈了这件事。

当时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的建造计划还在推进中。吾朗本来就是建筑方面的顾问,从事公园设计和都市绿化的策划工作,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成了三鹰之森美术馆的负责人。

我直接问他:“这次的《千与千寻》,我有三个方案。一个是以《幽灵公主》票房的一半为目标,第二个是跟《幽灵公主》差不多,第三个是比《幽灵公主》的票房多一倍。不过,比之前更卖座的话,我担心宫先生会变得不正常,而且宫崎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此之前我想问一下,这三个方案当中,吾朗你会选哪个?”

他一脸认真地考虑了一会儿,明确地回答我:

“请让它比《幽灵公主》更受欢迎。”

“为什么?宫先生说不定会变得不正常啊。”

“可是我想让美术馆成功啊。”

我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宫先生也是一旦投入电影制作就顾不上家的人,从这点来看,吾朗果然是他儿子。

不过对我来说,美术馆的费用也的确让人伤脑筋。业内人士都说:“我们觉得这是个不错的设施,但是经营方面恐怕不会那么顺利吧?”

当时正好有股兴建美术馆、博物馆的热潮。比如说宝冢市兴建了手冢治虫纪念馆。以它为参考,吉卜力美术馆差不多一样600坪[6]的地皮就要花掉20亿日元的预算,还要建地下两层、地上两层的厢式建筑。

按照宫先生的构想,还要做很多东西,预算眼看着涨到了50亿日元。单从经济合理性来看,这是难以实现的计划。

不过,美术馆计划在2001年10月开馆。《千与千寻》在之前的暑假公开上映。如果电影大受欢迎,美术馆乘着这股热潮的东风开馆的话,事情又不一样了。从这点来看,这个电影也非大卖不可……

我接受了吾朗的提议,也开始考虑这件事。同一天我在赤坂与“平成的无责任男”[7]——博报堂的藤卷不期而遇。

我跟他说“我们去喝杯茶吧”,就进了一家茶饮店,他随即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千与千寻》的事。

“好羡慕电通啊,大家都说《千与千寻》肯定能大卖。”

这次负责广告代理的是电通,在博报堂工作的藤卷有点愤愤不平。

“是吗?大家都怎么说的?”

“东宝那帮人也说了,票房怎么也能到《幽灵公主》的一半吧。”

我一听火气就上来了。不过,也多亏了他这句话,点燃了我胸中的熊熊斗志。

既然都被说到这份儿上了,那就一定要超过《幽灵公主》。

我之前的迷茫瞬间被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