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挑战新的做法

不断挑战新的做法

以《千与千寻》的结束为节点,客观总结下来,它的成功是我们为了高票房总结出的理论以及实践它的团队双方携手达成的结果。可能有人会认为,之后只要反复使用这个理论,就能让高票房作品量产化。

但是,作品的内容变了,宣传方针也要随之改变。更何况时代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一样的做法无法应对诸多变化。

我常常会有一种危机感: 自己做的事是不是太理论化了?想要充分理解这个时代,就要不断地赶赴各个现场,与不同的人接触,听取他们的意见。我在想什么事的时候,不会做抽象的考量,总是以每个个体、每个具体的事物去考虑。如果直接让我将理论带入现实,在那一瞬间,我就会觉得这份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当然,我有基本的做事原则。学习大量的经验总有适用的地方。不过,在制作新作品时,我一定会虚心地从头开始考虑:“这部作品讲的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样的时代?”

而且如果反复做同样的事,自己都会觉得腻了;所以每遇到一个新的局面,我都会考虑新的做法。我觉得这就是电影制作复杂与有趣的地方。

《千与千寻》之后,我开始着手制作《猫的报恩》(2002年,森田宏幸导演)。一接手就撞上了新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