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机房管理的发展趋势
机房的管理十分重要,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房的使用寿命,影响机房的运行费用。
在机房管理方面,向多样化、开放化、大型化、智能化和强化管理方向发展。
(1)多样化。
多样化表现为服务对象多样化、功能多样化、软硬件配置多样化、弹性的IT资源、服务器虚拟化。
①服务对象多样化:以服务为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对象大众化(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成人、社区),信息服务的对象由单一向群体化多层次发展,不断延伸服务领域,实现全方面、多角度和全覆盖,增强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打造区域性数据中心,服务为中心可提供电子阅读,服务可过渡到无线手持设备浏览。
②功能多样化:机房(数据中心)可提供自费上网、考试、培训;可加工多种文件,如把Word、Excel、PowerPoint、RTF、PDF、HTML.XML、TXT、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的文件进行文本抽取,并装载到数据库中;能提供通用的电子文档格式转换工具;方便用户的前端操作;具有跨平台的特性。
③软硬件配置多样化:提供多操作系统服务,用户无须移植即可工作于各种主流操作系统上,支持ODBC、JDBC、ADO方式连接,支持SQL标准,可以很好地与其他软件集成或实现数据共享。
④弹性的IT资源:在虚拟化、模块化构建方法的推动下,让数据中心更灵活、适应性更强,能够迅速地对变化的需求做出反应。就像谷歌和亚马逊等公共的提供商建立的云计算模式一样,为自己的用户建立和管理这种数据中心。IT资源每12个月至16个月就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一旦将来需求发生了变化,我们该如何去做?必须要做出反应。
⑤服务器虚拟化:将服务器物力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0等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服务器虚拟化包括软件、操作系统、存储、网络和管理的虚拟化,可以把数据中心的计算整合为一个公共的池,让企业的计算富有弹性,并最大限度地低服务器、存储等物理设施管理成本,实现节能、自动化、虚拟化、整合及业务连续性。
(2)开放化。
开放是相对于封闭来说的,以前陈旧的机房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当今机房管理的要求,没有无边无际的开放,机房开放是受到制约的。开放留给用户相当多的空间,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机房开放可分为:
·时间上开放:7×24h从早到晚随访。
·可用资源开放: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应用软件,以方便各种专业、不同用户的学习和使用,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
·管理方式开放:做到机房管理的自动化和无人化。
(3)大型化。
机房规模大型化,设备包括:低压自动切换系统、低压配电系统、机房防雷及接地系统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机房环境调节系统、动力设备及环境监控系统等。
(4)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智能化的概念开始逐渐渗透到机房。机房的智能化不只是某几台设备的智能化问题,它包括三个不同方面的智能化:房建设环境智能化、机房基础设备管理智能化和服务器管理智能化。
·机房建设环境智能化:作为机房生存的环境,它的安全管理、能耗管理等是智能机房的环境保障。
·机房基础设备管理智能化:是使整个机房硬件设备安全运行,降低故障时间的关键。
·服务器管理智能化:在最低的管理强度下,确保每台服务器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必要条件。
(5)强化管理。
随着机房规模扩大、机房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规范设备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流设备需要一流的管理。强化管理就是着手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规范、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如制定《机房管理岗位负责制》、《技术管理岗位职责》、《机房管理制度》、《机房违章处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硬件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安全防范制度》、《巡检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公之于众。有了机房管理制度就有了依据,严格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就能落到实处,做到言既出,行必果;有了制度就必须严格按制度执行,不能有丝毫的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