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教师作品赏析

7.2.2 教师作品赏析

画侧面女青年头像时,要注意面部五官结构透视,尤其是眼睛的透视,初学时会出现面部转过去而眼睛却是正面的错误。理解骨骼和肌肉的结构关系,强化明暗转折面,使人物头像更结实、更生动(图7-32和图7-33)。

978-7-111-34473-5-Chapter07-32.jpg

图7-32 女青年 王建芬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33.jpg

图7-33 女青年 谢晓阳 作

中年男人的面部比男青年面部皱纹要多、比老年人皱纹要少一些。图7-34的作品是用碳精条所画,深入刻画时要注意面部结构和人物特征(此效果未用橡皮擦)。

图7-35和图7-36青年人头像面部结构刻画结实,没皱纹,头发的虚实处理很自然,有立体感。

978-7-111-34473-5-Chapter07-34.jpg

图7-34 中年人 王建芬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35.jpg

图7-35 青年人 张莼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36.jpg

图7-36 女青年 张黎明 作

老年人的肌肉松弛,在表现时要根据骨骼结构和透视把形体表现出来,尤其眼睛和嘴角部位的结构,是体现老年人特征最显著的部位。在注意整体效果的同时深入刻画五官结构,白色头发不同于黑色头发,调子要淡,有虚有实,画出老年人的气质(图7-37)。

图7-38所示的老年人头像是用碳精条所画,用笔粗放,表现老年人粗糙的脸部和稀少的头发,白胡须表现得自然飘逸(此效果未用橡皮擦)。

978-7-111-34473-5-Chapter07-37.jpg

图7-37 老人像 王建芬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38.jpg

图7-38 老年人 王建芬 作

人物头像写生,不但要刻画人物的体貌特征,还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表情,刻画人物要形神兼备,如图7-39~图7-49所示。

978-7-111-34473-5-Chapter07-39.jpg

图7-39 头像写生 卢燚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40.jpg

图7-40 头像写生 杨帅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41.jpg

图7-41 男青年 李颖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42.jpg

图7-42 男青年 温俊庆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43.jpg

图7-43 男青年 王建芬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44.jpg

图7-44 女青年 温俊庆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45.jpg

图7-45 女青年 温俊庆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46.jpg

图7-46 女青年 赵强来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47.jpg

图7-47 中年人 杨帅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48.jpg

图7-48 中年人 张云亭 作

978-7-111-34473-5-Chapter07-49.jpg

图7-49 老年人 赵强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