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写生与变形设计
传统素描的写生训练,体现了物体的真实形状,是物体从生活空间转换到画面(平面纸上)的再现过程。在传统素描造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启发性想象,把写实的物象表现手法与意象形态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运用设计原理,创造性地来描绘物体,从而展示艺术造型的新型概念。
写生素材的变异训练,对于图形的创意联想等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1.相似形的演变
想象是人的本能,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闪现出连绵不断的想象。由此及彼,触景生情,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过,这种从一个事物推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可称为联想。
相似性想象思维大概是人的本能,人们把看到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加以想象,看自然形成的图形像什么?从生活中寻找相像的形,由此产生想象联想,把想象出来的图形加以概括和归纳。
以圆锥体设计为例,把椎体倒置,利用椭圆形和下面的三角形进行想象,把该图形和生活中已有的物体来进行投射,可以联想到建筑用具(重垂)、陀螺等。
例如,下面是圆锥体到陀螺的演变步骤,如图9-1所示。
步骤一:画出圆锥体。
步骤二:画出辅助线,把边线变形。
步骤三:画出陀螺的弧线形透视。
步骤四:在陀螺的底部加铁珠的形状。
步骤五:去掉辅助线的图形。
步骤六:完成后的图形。

图9-1 圆锥体到陀螺的演变步骤 王建芬 作
在日常生活中,以现实的物体形态为依据,对客观物体进行观察、感悟,通过具体的形象再对该物体进行启发性联想,然后进行艺术再创作。如图9-2所示,在树根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得到的艺术作品。

图9-2 变形设计 冀璇璇 作
2.形的分解与重组
在图形设计中,往往要根据某种意义上的表达,去选择最典型、最有特征、最富表现力的素材,把它们在想象中系统合成,从中寻找和建立内在的联系与逻辑,谋取重新组合的价值意义,从而进入巧妙而神奇的现代构思中。
因此,相似性联想在本质上是一种抽象思维想象能力,可以抛开表层根据事物之间的抽象形状、形式、结构、性质、作用等某一因素或几个因素的相似而进行联想设计,然后重新组合再创作。
如图9-3和图9-4所示的图形分解与重组设计。图9-3中,把一个圆形分解,然后进行再组合。在组合的过程中,利用我们的想象变成我们想要的图形。这就需要想象思维启发我们如何去有目的地来分解这个圆形,然后再重新组合成多个代表不同意念的图形。

图9-3 圆形分解与重组设计 赵强来 作

图9-4 形的分解与重组设计 赵强来 作